第107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一類聲音,當然大多數都是屁話。沈哲子能夠以江州為誘餌將陶侃引入這次動盪中,就是因為深知陶侃所困,單憑荊州一鎮,並不能長久的對襄陽進行實質性的占據。但那些叫囂者,他們是不考慮陶侃面對怎樣的困境,總之不按照他們心意來,就是國賊,就是漢奸!

  這些話雖然聽聽就算了,不必在意,但從另一個側面來看,民風也是漸趨好戰,希望能夠獲得更安穩的環境。雖然他們未必熱衷於支持大規模的北伐,但是像現在這樣江北幾無屏障的局面也實在讓人寢食難安。

  所以,下一步能夠引領時勢、影響輿論的必然會是軍事行動。誰能積極進取,且能有所建樹,便是時局無可取代的領袖。

  沈充今次發兵江州,除了鄱陽之外,還有相當重要的一項收穫,那就是王舒所徵募整編的數千新軍。這些兵卒,多是從流民中招募而來,有別於原本江州那些盤根錯節、派系眾多的軍戶,一旦整編成型,戰鬥力提升上來,便是一支精銳敢戰之師,而且忠誠度較之豪族部曲摻雜的舊軍也要高得多。

  但是很可惜,時局並沒有給王舒這樣一個機會。當東揚軍挺入鄱陽時,這支軍隊連基本的軍事編制都還沒有完成,在面對幾乎等量、但戰鬥力卻不可同日而語的東揚軍時,只是進行了有限度的抵抗,而後便告崩潰,被沈充幾乎全盤接手。

  沈哲子未來功業,自然要以豫州為起點。就算沒有庾懌的鼎力相助,也大可以此為基礎,編練出一支敢戰之師。

  言道今次與庾懌的配合,沈充又不免感慨道:「叔預此人,雖然歷事年久,但眼量終究還是略淺,好斷而無遠謀。」

  老爹這麼評價庾懌,沈哲子倒也不乏同感。其實庾家兄弟都有類似毛病,簡而言之就是志大才疏,可以樹立一個很宏大的目標,但在具體達成目標的執行方面卻有欠缺。

  就像庾懌出鎮歷陽,誠然沈哲子給其規劃一個方鎮反制中樞的遠景,但事實上在歷陽一系列的舉措,庾懌所為始終沒有超出沈哲子給其規劃的一個範疇。就連今次除掉王舒,其實也是沈哲子幾乎幫忙完成所有的準備工作。

  但是庾懌有一點好處,那就是並不像其大兄庾亮那樣剛愎自用,能聽得進勸說,而不是凡有謀定便一意孤行。所以相對庾亮來說,庾懌是一個更好的合作者。只要雙方能夠保持大目標的一致,他就不會在執行方面有太多的自作主張。

  第0619章 東西合一

  沈家的南人身份,終究是一個不大不小的障礙。

  譬如如今在台中執政的褚翜等人,早先在面對琅琊王氏的時候,會選擇與沈家等吳中門戶合作。可是隨著沈家聯合方鎮給予了王氏以沉重打擊,他們在面對沈家的時候,態度則顯得有些微妙。原本的合作前提不在,便隱隱有了一些互爭的苗頭。

  如果沈哲子志向只在於稱豪江東,大可以甩開膀子繼續與褚翜他們干。可是北地動亂越來越近,而沈家也已經有了能力和資本用兵於北。同樣的,這些新上任的台輔也需要建功於北以穩定地位。彼此間又有了求同存異的一個前提,繼續合作的阻礙只是沈家的南人身份。

  所以,沈家與庾家的聯合,對雙方而言都是一個可以接受的方案。就算以後到了要翻臉那一步,沈哲子還真不會畏懼褚翜等人。包括眼下的忍讓,都只是為了獲取一個從容備戰的時間和局面。

  豫州橫亘在荊江與建康之間,西面局勢大變,庾懌與陶侃之間還有太多細節要交涉,所以暫時無暇歸都。待到庾懌歸都述職,將會正式提出收複合肥的方案,屆時沈哲子也將離台,投身於這一場戰事中。

  合肥一戰,關係到沈哲子能否在江北立足,也關係到沈家能否衝出江東再創局面。所以沈充對此也是不乏重視,畢竟沈哲子還是年淺,早年雖有收復京畿的壯舉,但這當中不乏意外和可供利用的際遇,並不能說就是長於軍略、每戰必克的將帥之才。

  沈哲子對此倒沒有多少彷徨遲疑,倒不是盲目的自信,而是準備了這麼多年,無論如何必有一戰!

  所以在面對老爹的疑問時,他只是笑語道:「行至今時,人事將盡,唯有敢戰無退,勝負俱仰天命罷了。」

  話雖如此,沈充仍是不能淡然,拉著錢鳳討論良久,希望能夠在人事上再有周全布置,增加幾分勝率。

  其中相當重要的一點,便是對新入手的鄱陽郡的利用。鄱陽潛力雖然大,但這一點對於幾個月後便要開始的合肥一戰卻沒有太大的助益,要將潛力轉化成為真正的實力,本就是一個長久之功。所以眼下鄱陽最大的作用還是作為一個渠道,將吳中的物資順利運抵豫州備戰。

  但在談到鄱陽郡的經營,第一個問題便將人給難住了,那就是派誰去擔任鄱陽太守。

  如今沈家雖然親故諸多,不乏良選,但是鄱陽作為一個新開闢的利益範圍,初期的經營還是要放在自家人手中才會安心。而且鄱陽這個地方,河澤山嶺眾多,不乏山越等蠻部盤踞,早在舊吳年代便是江東之患,想要治穩,不能用一庸人湊合,必須要有手腕和資歷。

  講到這一點,便有些尷尬了。沈家武宗舊底,如果說要找幾個擅長軍事的族人,倒是不缺,比如如今便在東揚軍任事的沈伊、沈默等族親,都是久從軍旅的宿將,在清掃東揚州境內蠻部可謂戰功赫赫。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