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至於第二項詔令,則就是正式承認陶侃對江州的占據,使其兼任江州刺史。同時詔令三鎮人馬即刻歸鎮,令陶侃快速穩定住江州的形勢,審斷動亂始末,論罪而罰。

  第一項詔令如果說只是反映出褚翜個人的軟弱,第二項則就是台閣整體都還迷糊著,拿不清楚該以何種方式去面對那三鎮,甚至將刺史招歸述事都不敢明令行文。不過三鎮也算是給面子,分別遣使歸都表示願意受詔入見。尤其陶侃,不只推辭江州刺史之職,請台中另擇良選,而且還主動表示讓出江州動亂的問責權,請台中遣使去調查。

  當然這種話也就說說而已,就連王舒都被搞死了,誰還敢不知輕重的一頭扎入江州這一險地!

  不過這樣一來,最起碼原本有些僵持的局面算是得以緩和,台中一方面准許幾名刺史歸都述職,另一方面也派了鍾雅為首的一隊台臣,前往江州。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鍾雅將會以江州長史兼任豫章太守,也算是彼此的一個妥協和讓步。

  台中和方鎮之間有來有往的交涉,令得都內一時肅殺的氣氛有所緩解。雖然後續註定是有人家要倒霉,但事情最可怕是屠刀高懸未落的時刻,簡直度日如年。

  如今台內已經與方鎮之間達成一個初步默契,後續的許多事情其實也就漸漸有了端倪。那真是排隊等待上位的,已經摩拳擦掌往前靠攏,而註定要倒霉的,也是四處求告,希望能夠擺脫噩運。

  諸多要倒霉的人,第一個便是已經淪為萬人嫌的京府盧鋮,以侵占田畝、勒索聚斂入罪,直接被捕入廷尉,論罪待處。

  這一件事影響不可謂不大,盧鋮雖然不是什麼台閣高官,但也確是時局內一個名流。雖然其人命運早不乏人有所預見,但真正發生的時候,仍是讓人喟嘆不已。其人罪狀雖然與言論無關,但本質上還是因言入罪,這對於時下都內過分嘈雜的氣氛而言,不啻於潑了一盆冷水,警告那些時賢,人是要為自己的言論負責任的!

  雖然最終這件事會將天師道打擊到哪一步還是未定,但因有此震懾之效,沈哲子的工作開展起來倒是順利得多。

  要知道參加清議的人不乏滿腔孤憤,對台輔諸公都是說罵就罵,沈哲子區區一個四百石的小字輩,居然也能人五人六的人前稱顯,實在讓那些人無法接受。所以最開始沈哲子以東曹掾去拜見那些時賢名流時,得見者寥寥,大多都是避而不見。

  但是隨著盧鋮鋃鐺入獄,這種情況得以好轉,雖然還不足讓那些人即刻轉變態度有所諂媚,但最起碼態度端正許多。所以近來沈哲子也是策劃了幾場規模不小的清議,與會者數量不少,氣氛也還算可以。

  而沈哲子在公府內也真是站好最後一班崗,台內已經有了定論,稍後便要拔取錄入台閣,擔任給事黃門侍郎,由公府轉任近侍。當然這也只是一個過渡,只是提上一提,稍後外遣時才好選職。

  第0617章 沈充入都

  自江州動盪以來,建康城西這一片河道便一直顯得有些冷清,不再見去年那種千帆橫江的繁榮場面。

  自前日開始,石頭城下便多有宿衛兵卒駐守,禁止尋常人等靠近。一直到了今日正午,才有兩艘大船自大江西面航行而來,緩緩靠岸。與此同時,岸上也有大量車駕自各個方向匯聚而來。

  「久不歸都,京畿風貌真是大不相同。本以為亂後廢土,應是遲遲難復舊觀。不意今日所見,遠勝往昔啊!」

  大船上,沈充昂首遠眺,雖然碼頭附近人煙不多,但視線越過左近,卻能看到遠處貨棧林立、邸舍連綿,至於建康城內,視野所及,幾無閒土。

  旁邊一人聞言後笑語道:「若是旁人,有此感慨那也應當。但是使君此嘆,實在讓人難作回聲。都下今日之盛況,實非假於第二人之手建成。駙馬聆訓於名父,得用於朝廷,普惠於南北,實在是大濟於當時,大功於社稷啊!」

  沈充聽到這話,已是拍掌大笑,乃至於身上甲片都碰撞交鳴,顯出心情愉悅非常:「仲道此言,倒是讓我大感赧顏。父子分任於南北,小兒有何襄輔之益,我真是所知不多。但只要能不愧王任,便是家門榮光。如此嘉言,實在譽之過甚。」

  「使君過謙了,淺言薄譽,難述賢郎君益世之一二。譬如今次鄉土之厄,便承蒙駙馬都內善作保全,令我鄉人能夠忍痛斂悲,敢作前瞻。否則,鄉土田桑俱毀,耕織難為,人丁多離散,鄉倫亦是蕩然無存,大奸害我,幾無生機啊!」

  開口說話這人,名為何殷,乃是南康豪富巨室,算起來與沈充也算舊識。

  沈充聽到這話,眸子閃了一閃,繼而又轉頭望向船上其他人,視野所及,那些人也都紛紛開口對駙馬讚不絕口。

  這些人,多是江州豪宗人家,甚至有的人家在鄉土中的聲勢較之早年的沈家還要強一些,比如那個何殷,早年也是多受王敦拉攏的土豪宗門,其亡兄何欽原來在王敦麾下官位較之沈充甚至還要高一級。待到沈充後來居上,彼此間甚至還不乏齟齬,表現得很不服氣。

  可是現在這些巨富人家,卻都要聚在沈充的身邊,不乏阿諛姿態,對他的兒子不吝誇讚,對沈充本人更是極盡推崇。

  這些人會有如此謙卑的姿態,當然並不全因為沈家如今勢大。畢竟沈家的根基在吳中,哪怕沈充今次率部殺入江州,但也止步於提前約定的鄱陽,並不能長驅直入。所以,就算沈家再強,眼下也很難逼迫得這些人伏低做小。畢竟如今江州在檯面上的大佬乃是陶侃,沈家不過一過客而已。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