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藍田侯真有洞見,我要助你居顯。非為示恩,只是閣下更能勝任而已。」

  前一篇重點在於人,將王承描述為一個通達簡約的名士。而沈哲子這一篇則由人退回了事,雖然是同一件事,但因為理由不同,王承便成為了一位良臣。王述所言不足述,則是因為這件事本身就是士族濫用權力的一個證明。

  單單這個回答就能看得出王述是一個有獨立思考能力,不從於俗的人。當然這並不能意味著王述就能一定為他所用,但沈哲子也不是一味的只知道打壓異己,終究還是希望能夠對世道有益。

  王述在聽到沈哲子這話後,精神也是一振。他只是不好議論而已,又不是真的痴愚。而且他家本就是中朝舊望,反而並不需要像謝尚有那麼深的門戶之見。只要能有一個機會活躍在時局,便能獲得一個長望打算的基礎。

  「駙馬任於賞鑒,所論或是公計。但若得善助,述仍要敬拜答謝!門窄庭閒,少人關顧,雖有不懼冗旅之念,但卻殊少自謀之才。」

  王述言辭懇切說道,他連中兵屬這樣的卑職都要擔任,人生可謂將到谷底,所以任何一份提攜於他而言都是珍貴。

  「言既有出,必有迴響,藍田侯且靜待佳音。」

  沈哲子又笑著說道,他就算有提攜王述的想法,也要等一個合適的機會和一個合適的位置。

  正在這時候,樓下有家人匆匆行上來,將一份摺疊起來的便箋呈送上來。

  沈哲子展開這便箋略一瀏覽,當即便是會心一笑,這便箋上內容是:恭呈米千斛、錢六萬,共作盛舉,以資耗用。

  在這個年代,修書是一件很耗錢糧的事情。一方面諮詢太少,搜羅不易。另一方面筆墨紙硯在時下也是價格非常高昂的奢侈文具用品,等閒人家消耗不起。也正因此,甚至不乏有類似陳壽借修史而勒索人的傳聞。這種事真假且不論,從另一個側面而言,也反映了修書的消耗。

  要編成這樣一本《世說新語》,短時間內肯定是不夠的。這當中消耗的紙筆之類且不論,單單大量人成天聚在沈園總要管飯,酒水飯菜的供應就不是一個小數額。

  不過這些消耗對沈哲子而言都是小事,不值一提。他也沒有想過要借這種文化盛事來牟利,但錢財還是很快送上門來。

  何人會來送禮,不問可知。因為不以良史自居,所以這本未成型的《世說新語》筆法上可操作的空間更大。誰不想自家的祖宗形象被描寫的更鮮活通達一些,有這樣的投獻也屬正常。

  但這本書是沈哲子第一次主持文化上的盛事,也是圍繞沈園摘星樓的第一個樣板工程,絕無可能會因財貨而讓這件事一開始就埋下被人詬病的隱患。所以他想都不想便將這份便箋撕得粉碎,但也並不追究是何人所為。

  大凡事情最開始總是最活躍,眾人的熱情都被撩撥的極高,哪怕已經到了深夜,仍然少人離去。甚至由於摘星樓上懸掛的賦文在都中傳揚開,吸引了更多的人來此。

  為了給執筆者提供一個安靜的創作環境,沈哲子將他們安置在了六樓。至於樓下則是通宵達旦的宴飲歡慶,眾人都在興致盎然討論自己所知的中興舊事。有專人在這裡將眾人所言之事記錄下來,再呈送到樓上供人選取潤色。

  這樣熱烈的氣氛一直持續了數日都有增無減,甚至有許多人從入了沈園摘星樓後便一直沒有離開過。摘星樓外的賦文在懸掛幾天之後也撤了下來,換上了已經編寫出的一部分《世說新語》篇章。

  最先被寫成的這些篇章,大多是王承、衛玠、周顗等這一個等級的名士,一方面名氣最大,事跡最多,另一方面人已經死了,不在其位,筆法可以更加放開。

  至於江左八達和江東顧榮、紀瞻等,還要排在後面。至於王導、溫嶠之類,因為居在位中不好放言絮叨,而王敦這樣的逆臣則又不好書寫,所以也沒有在一開始便寫。

  但即便是如此,這一股風潮在都中還是越釀越大,許多名士雅跡也都不再只限於小圈子的傳播,關於中興名士的議論和賞評,一時間霸占了主流的輿論。

  當然,沈哲子也並沒有舉一事而廢一事,像是原本的遷葬之事,也正式提上了日程。在端午節之前,挑選一個良辰吉日,在城北武平陵附近擺起一個招魂儀式,同時邀請宗王們並台中諸公到場,正式開始遷葬事宜。

  這件事情本來就已經醞釀良久,加上後續計劃的加持,所以到了這一天,都內幾乎是合城出動,萬人空巷,往武平陵去觀賞招魂儀式。甚至於台城都因此放假一天,雖然並不明令台臣們必須到場,但仍然有大量的台臣出席。規模之大,堪比國喪。

  這儀式倒也沒有什麼好說的,不過是一群人各自登台念誦悼文,然後再做一些鬼神百戲觀賞一番。說到底,追思逝者更多的還是以情感動生者。

  沈哲子作為最開始的倡議者,加上台中並沒有明確指定台臣主持,所以便自然成了主持者。大概是為了有所迴避,今日到場的台輔並不多,只有一個溫嶠而已。

  儀式行進過半,溫嶠將沈哲子喚到了面前來,指著周遭那些如潮的人群笑語道:「都中紛雜經久,已經許久不見如此同情同傷的場面了。維周你在這個年紀便能運籌如許大事,情達於眾,足可自傲了。」

  「若無台內諸公首肯,晚輩這一番倡議,不過流於妄誕罷了。還是長輩垂幸提攜,遂使小子有成名之地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