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高效專業的核數團隊保障信息的快速錄入,而那些長期擔任掾屬吏員、精於具體事務操作的族人和門生們,則確保一項項舉措的決定和實施。

  從這一點而言,類似琅琊王氏那種高門,他們獲取權力的主要來源是對皇權的分享。可是沈家這樣的新奇門戶,除了能夠分享到皇權之外,更擁有廣泛鄉土支持!

  總之,困頓王導等台中諸公良久的京畿災情,就這樣被沈哲子波瀾不驚的給解決了。

  沈哲子向來不相信什麼論功行賞,尤其是在朝廷已經喪失公信力的時下,所以,在賑災的過程中,他已經開始著手挖掘利潤點。

  足足十數萬的受災民眾,在別人看來是一個天大的麻煩,一個無法解決的難題。尤其是這些底層的小民人微言輕,即便是出面救助了,受到感恩戴德,但也不足對名望產生立竿見影的影響。對於許多人而言,有那個時間,不如組織一兩場清談,拜會幾位時下的名士。

  但是在沈哲子看來,這些受災之人卻是一個巨大的寶庫,一個可以堂而皇之大肆徵用人力的機會。除了難民中分布廣泛的壯丁勞力之外,對沈哲子而言,最寶貴的就是大量工藝熟練的匠人!

  在中古這樣一個相對比較原始的農耕氛圍中,大規模的城鎮聚集人口,除了要依賴於發達的農耕之外,也必須要有豐富的手工業配合!建康城這些受災的民眾,除了其他地區流落至此的流民,和郊野一部分農戶以外,匠戶占據了相當大的比例!

  自古以來,北方的各項工藝都要比南方優秀得多,哪怕再過幾百年,仍是如此。沈家的各項手工製品之所以能夠保證高質量,那是因為沈哲子帶來一些技巧,和有準確目標的研發,並不意味著南方整體的工藝技巧已經超越北方。

  叛亂之前沈哲子在曲阿置業,也在大力招募工匠,但其實收效並不能算高。相對於吳中土著的沈家,這些南來的匠戶們更信任朝廷和那些僑人舊姓人家,而朝廷也在大力招攬這些匠戶安置在建康城周遭。

  加上那些僑人門戶的競爭,沈家始終沒有太大競爭力,始終存在一個龐大的用人缺口。這在某種程度上,也限制了沈家各項產業的壯大。類似南苑這種高端市場的經營,除了發揮本身的技術優勢之外,其實也是一個無奈之選。

  沈哲子統理賑災事宜,有一個前提就是要有完全獨立於台城行政構架之外的權力,一方面是不願與那些效率低下的台中各寺署打交道,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能夠更自由的遴選匠戶。

  能有一技之長的匠戶,通常都要籍成另冊以區別於普通民籍管理,而且朝廷每年都要檢閱,假使匠戶減少,通常負責管理的官員還要遭受罪責。所以,哪怕是世家大戶,也不能如蔭蔽尋常丁口一樣,大肆吞沒這些匠戶。

  可是歷陽軍攻破建康之後,大量的籍冊都被焚燒一空,當中自然也包括這些匠籍!所以沈哲子現在的狀態就好像是老鼠掉進了米缸里,大量都中匠戶被從難民中篩選出來,隨便他去徵募!

  所以當難民們籍冊整理完畢後,有千餘戶原本的匠戶消失在了籍冊上!而且其中相當一部分,都是朝廷管束最為嚴格的冶鑄類匠人。這些匠人們一旦挑選出一定規模,即刻就被船送去了沈哲子的烏江侯國。

  時下都中米貴,正當妙齡的女伎之類,價格不過在三五斗之間。可是一個工藝純熟的壯年匠人,價格卻是十數倍往上。而且這一類的奴僕,根本不會大規模在市場出現。

  沈哲子蔭蔽的這些人口,本身已是一筆龐大財富,如果再加上其他一些配套的投入,一兩年之間,就能在他的侯國發展出一套產能巨大的軍工產業!

  第0420章 營建新都

  二月初,天氣已經漸有回溫,野地里已經隱有綠意渲染開來。

  沈哲子也是難得的從諸多事務中抽身出來,乘著牛車與紀友和庾條繞著都南湖塘閒遊。

  建康城南景色向來乏甚可陳,不比城北壯闊,也不及城東秀美。尤其如今更有大量難民居於此處,因而更成貴人們絕跡之地。

  此時野地中不乏難民婦孺漫步其間,臂挎竹籃採集剛剛露頭的野菜。遠遠望去,這些窮苦之人臉上雖然不乏菜色,但也不再儘是絕望。大概是年前諸多屍骸血肉滋養了土地肥力,讓今年的野菜也生長得尤其茁壯。

  「最難熬的日子總算熬過去了。」

  眼望著野地中那些步履不乏輕快的婦孺們,紀友忍不住感慨一聲,他家世居此鄉,看到鄉人們熬過凜冬,漸漸恢復元氣,心中確是不乏欣慰。

  他指著對面的沈哲子笑語道:「維周你軍功卓著已是光耀江東,不過在我看來,能夠活人無數,才真正值得傳頌於後世的真正功業啊!」

  沈哲子聞言後卻是輕笑一聲,搖了搖頭嘆息道:「何敢奢望傳頌於後世,人心皆健忘,只怕過不多久,這些受恩小民們就要沸反盈天。我受命賑災,既不是為拯救他們,也不望他們能夠感恩多深,不要予我太多掣肘,已是兩不生厭。」

  庾條聽到這話後不免哈哈一笑:「維周要做什麼,總能讓人信之不疑。不過你這冷眼觀世,總是悖於人之常情。」

  沈哲子微微一笑,不再多說。於小民而言,或許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去,春暖花開,鄉野處處孕育生機,只要勤勞,就能活命。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