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至於吳興歸誰這個問題,倒也不必過分惆悵。虞思奧在郡多年,他的舉薦朝廷也不得不考慮。況且吳興乃我家鄉土,朝廷不可能繞過我來做決。離都之前,孔侍中亦來見我,彼此探討,來日吳興錢糧乃是平穩時局重點。王光祿若是挾忿而來,未必能專一於事,非是良任啊!」

  沈哲子皺眉沉吟道:「若不是王光祿,又有何人可為良選?」

  他家如今雖然也算是時局一方,但在台城終究是乏力,庾家如今也是自保艱難。溫嶠雖然已經歸都,但也終究不是他家的傳聲筒,不可能為了與自己不相干的事情和王家據理力爭。

  誠然王彬想要出掌吳興肯定波折重重,但他家想要選個偏向他家或者是保持中立的人選,也實在是有些困難。沈哲子倒是想到了鍾雅,但此君極有可能擔任大尚書,能夠扶植團結一批豫州士人,也未必願意來吳興給吳人保駕護航。

  沈充聽到這個問題,一時間也沒有什麼好的選擇。在僑門的人脈,他甚至還比不上兒子。即便早先從事與王敦,同僚們對他也多是敬而遠之,少有深交。

  思考良久之後,沈哲子腦海中突然靈光一閃,說道:「前大尚書謝裒,父親覺得如何?」

  沈充聽到這話,略一沉吟而後說道:「謝幼儒此人我倒是不曾深交,所知不多。不過,青雀你可不要因為他家玄名太重就以為此人務虛懶任。其兄謝幼輿早年與我共任王大將軍麾下,其人看似妄誕,實則深沉,不是純人。」

  聽到老爹評價謝鯤表里不一,沈哲子不免一樂,這就好像一個經年老悍匪說別人小偷小摸之類,也不知老爹哪來的立場。

  不過沈哲子選擇謝裒也自有其道理,謝家徹底崛起雖然是下一代的事情,但並不意味著這一代就沒有上進心。吳興太守這個位置,在眼下時局而言,重要性不遜於一州掌兵刺史。

  雖然謝家自有政治傾向,但並不意味著沒有拉攏的可能,尤其沈哲子篤定,現在無論哪一方都不可能將這麼重要的位置交給有些沉浮不定,尚未嶄露頭角的謝家。

  假使自家拋出這個可能,沈哲子不愁謝裒不會上船。如此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根本不可能拒絕。所謂的政治傾向,在如此難得的一個機會面前,實在沒有什麼堅守的必要。

  當然,沈哲子也不可能因為謝家未來的潛力而在當下選擇謝裒,如今他深刻介入到時局中,謝家未來能不能崛起還在兩可之間呢。

  促使他做出決定的是:「謝裒之子謝無奕,正是兒子舊部。當日京府那一場意外,謝無奕也在場中,如今也隨其餘一起來了武康見我,正與雲貉等人在鄉里遊蕩。」

  沈充聞言後略一錯愕,旋即眸子便是一亮,笑語道:「如此看來,這個謝幼儒倒也是個不錯的選擇。那稍後青雀你安排一下,我來見一見你這些舊部良友。」

  其實說到底,吳興還是放在吳中鄉人手裡最踏實,交流起來沒有障礙。但迫於時勢只能選擇一個僑人,那麼也只能選擇一個立場不要太過偏頗之人。

  誠然謝家在政治立場上偏向王氏,已經是延續很久的一個事情。但如今王家一個子弟殘了,謝奕還涉事其中,這必然會給兩家關係蒙上一層陰霾。就算王家不追究,但在一些重要的選擇上,也肯定不會把謝家作為第一選。

  政治上的站隊,如果不能排在第一序列,落後於人,那麼很有可能一輩子都是後補。在這樣一個形勢下,沈家出面主張謝裒出任吳興太守,無論謝裒拒絕還是答應,事情成或不成,都會加劇這個裂痕。

  當然沈哲子也並不奢望能憑著謝奕一人,就徹底將謝家拉過來。歸根到底,如今吳興需要的不是一個徹底倒向他家的太守,而是一個不要那麼強勢的太守。

  從這一點來說,謝裒很合適。吳興又不是沈家的私土,大家都守規矩,即便有了糾紛,那也能對事而不對人,不會為了反對而無理取鬧,不要阻撓吳興的發展,彼此也能相安無事。

  當然這些只是面子話,沈家只要開了口,事情無論成或不成,未來都會有更多對話機會增進聯繫。把相親當成約那玩意兒的人,那是耍流氓。

  第0412章 一榮俱榮

  整個江東之地,如果說大江沿岸最繁忙的地界,那麼非京口莫屬。那麼再往南去,首推餘杭無疑。

  更準確地說,應該是以餘杭舟市為中心的餘杭、錢塘、西陵等左近縣鄉。因為地利之便,靠近舟市這個南貨匯聚之地,左近諸多人家維持家業,大半已經不以田畝所出為主。

  這裡也是商盟在吳中物流的一個中心,但凡能加入其中的人家,坐享分利,日進斗金。

  如今的舟市已經不獨只是原本舟船碼頭範圍,而是一大片地域的統稱。因為過往幾年會稽與吳興官方上的融洽合作關係,這裡已經超出了郡縣劃分的管轄,隱隱成為一個超然所在。

  大街足足有數丈寬,兩側各有人行道路,中央幹道專供車馬通行,其中又有客貨的分別。因而此地雖然人潮如織,但卻井然有序,沒有什麼擁堵不暢的現象。

  大街上有一駕牛車平穩的緩緩行駛,那牛車外壁並沒有太多雕琢,只是打磨得頗為光滑,原始的木紋排列緊緻有序,看上去端莊秀美,如絲織錦緞。

  識貨之人一眼望去,便知這車駕所用木料乃是楠木中極為珍貴的繡紋楠。這一類木料成材不易,質地堅韌,水潑油浸俱無損傷,天生的木紋不需過分雕飾便透出一股華美,因而與其他幾種品質相當的珍貴木料並稱玉木。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