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個結果,跟他們最初預想有偏差,原來的最高目標是以豫州刺史,名義上節制包括歷陽在內,加上原本祖約的所有鎮土。這樣一來,可以不經過朝廷直接往江北壽陽經營,當然現在肯定沒有那個實力。

  至於保守目標,則是以歷陽太守而督江北並宣稱諸軍事。雖然歷陽太守和宣城內史品秩相當,但若本職在歷陽,無疑會便利更多。可是現在本職歸了宣城,至於歷陽太守卻還是早先庾亮所封的趙胤。

  趙胤是王導的人,原本約定好了撤走,可是現在出了這個偏差,看來是王導留下一個小尾巴,為了未來可以討價還價。沒辦法,誰讓人家殘了一個子弟,也只能事後再討價還價了。

  不過關於庾懌的安排,也不是沒有好處,這個郾城侯的爵位對他們而言是一個意外之喜。郾城屬於潁川,並不在眼下疆土之內,封了這樣一個爵位,則意味著打開了一個僑立豫州郡縣的口子。

  由此也可以看出,皇太后並沒有徹底放棄母家,還是拉了一把。只要有了僑立豫州郡縣這樣一個主張,庾懌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去團結那些豫州僑人。畢竟客居不易,能夠有一個屬於本籍的鄉土,哪怕只是自欺欺人,也能予人許多安慰。

  至於沈哲子老爹沈充,將軍號再轉鎮東,刺史、督職都沒有變,原本的錄尚書事被撤走,這本就是戰時權宜安排,倒也沒有什麼可說的。最大的變化還是爵位,由原本的始寧縣公轉為臨海郡公。

  不獨如此,還穿著開襠褲的沈勁也由原本的關內侯轉為了都鄉侯,已經不再是爵位里吊尾巴的存在。

  歸家之後,沈充已是忍不住大笑連連。對於他而言,即便沒有晉爵,單單只是保留下東揚州刺史這個職位,已經是最大的褒獎。如今不只封為郡公,更蔭一子,算得上意外之喜。當然,這大概也跟沈哲子辭賞歸鄉,皇太后有意補償有關。

  雖然時下的爵位已經水得很,但名字好聽啊。來日就算死了刻在墓碑上,郡公也要比關內侯顯得有格調得多。

  父子二人坐於室內,沈充望著兒子,眼神里已經不獨是喜愛那麼簡單。他感慨笑道:「我兒敏察已是非凡,進退更是從容。離都之前,皇太后親自見我,還在殷切叮囑,讓我一定要勸你速速歸都受封,如今都中因此已是諷議沸騰。青雀你不歸都受賞,如今都中已是無人敢於誇功啊!」

  沈哲子聞言後便是一笑,他這一退,那是為難君子不為難小人。他的功勳已經擺在那裡,大佬們受封那是因為戰後格局規劃需要儘快定下基調,可是其餘人等誰敢說功勞比沈哲子大?誰又敢越過沈哲子去接受封賞?

  誠然時局中大佬們是風向標,但主體卻還是那些受戰事波及的人家,是賞是罰總要落定下來,人心才能徹底穩定下來。否則無論打算籌劃怎麼好,只要結果沒有出來,終究會有變數。

  換言之,沈哲子如今已經成了一個攔路的臭狗屎,阻礙時局往前演變。偏偏他的理由是那樣的高潔脫俗,越是受其阻攔者,反而越不能開口非議他,要不然反而自己要惹一身騷:如此中傷是何心腸?為了自家受封領賞,要去污衊抹黑真正高雅賢逸的駙馬!

  當然事情也不儘是好消息,接下來沈充便嘆息道:「虞思奧今次應是篤定歸朝,吳興歸誰還是未定啊。」

  第0411章 吳興所歸

  沈哲子聽到老爹這麼說,不免也是一嘆。

  這是沒辦法的事,他們家在今次的亂事中表現的太搶眼,得到的太多,如果還不知收斂,那是要犯眾怒的。

  而且因為吳興和會稽聯結的過分緊密,早年庾亮尚在時,已經頗有微辭,只是沒來得及動手而已。如今時局再歸平穩,會稽已成東揚州,乃是東南第一方鎮。

  而吳興本身就是沈家老巢,如今因為錢糧豐厚更成了平穩時局的關鍵,如果再放一個親近沈家的吳人在這裡,僑人只怕睡覺都不安穩!

  虞潭本身的傾向太明顯,不能留在吳興已經是篤定的事情。不過倒也不必擔心此公會遭到排擠,畢竟其人在吳興任上政績十分亮眼,而且背後又有東揚州為後盾,歸朝之後就算不任三公,九卿已是篤定。

  為了平衡考慮,下一任吳興太守必然會是一個僑人。其實吳興發展到如今,無論誰人來擔任太守,都很難撼動已經虬結成一團的鄉土勢力。但是眼下吳興的錢糧太重要,如果派來一個過分強硬之人,極有可能鬧得烏煙瘴氣。

  沉吟片刻後,沈哲子開口道:「父親在都中這幾日應有耳聞,不知何人出掌吳興機會最大?」

  沈充皺眉道:「倒也沒有太過篤定的人選,不過青雀你的舊部在京府鬧出一樁小事,依目下形勢來看,王光祿應是有幾分可能。」

  現世報啊!

  沈哲子聞言後,嘴角忍不住一咧。老爹對時局的判斷能力,他是很信服的,況且他自己也分析出來要平定那一件事,王彬極有可能會出掌大郡。

  彼此之間這個關係,假使王彬來到吳興沒有什麼動作,沈哲子真要打賭把頭剁下來給他當凳子坐!

  見沈哲子惆悵模樣,沈充也是忍不住苦笑一聲,托著下巴感慨道:「京府那一樁事,我也有所耳聞。青雀你能得同儕擁戴,為你鳴屈,那是一件好事,倒也不必因此介懷。在都中我已見過太保,對此他也只是感嘆,倒也並無怨忿。」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