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其中最讓人側目的還是東揚州的異軍突起,雖然這個消息他們早先已有耳聞,但是因為所知太少,大量細節的缺失讓他們難以做出準確的判斷。可是現在,他們清清楚楚知道了這件事的始末,會稽分州之事如何成議、如何運作、如何實現,乃至於東揚州軍隊在這場亂事中的亮眼表現!

  在這個過程中,以沈家為首的吳中士人團體所顯露出來的那種底蘊和凝聚力讓人驚詫。當然沈家的崛起他們早有感覺和認知,但更多的是將之當做一個特例來看待,注意力更多集中在沈充和沈哲子這對父子身上。在他們的印象中,沈家仍然僅僅只是一個以豪門武宗而晉階的新出門戶而已,並不具備與南北高門相抗衡的底蘊。

  一個家族能夠長久的屹立不倒,除了本身的實力要強,每一代都有合格的繼承人之外,更重要的是這個家族整體在整個時局中和文化傳承上所獲得的認同感。譬如南逃的這些人家,祖輩便享有崇高的聲譽,哪怕其人是一文不名,但相對於那些寒門幸進之輩,時人自然更願意相信這種有血脈和家世傳承的世家子弟。

  誠然沈家是烜赫一時,但也僅僅只是當下的勢位而已。但是真正講到那種認同感,就連陶侃那樣的分陝重任,世家子弟都恥於為其掾屬,更不要說區區一個沈充!

  當然沈家在時人看來,是比一般的新出門戶要強一些,除了帝戚之家外,還是因為沈充後繼有人,有一個讓人稱羨不已的好兒子,不必擔心一世而絕的問題。但即便是如此,時人言道吳中高門,下意識想到的還是顧陸人家,沈家與這些舊姓仍然不具備可比性。

  而且沈家還有讓人詬病的一點,那就是過分熱衷於斂財。當然斂財這種事情,時下而言每一戶人家都在做,貪墨占田,巧取豪奪,也可以說得上無所不用其極。但卻少有人家做得沈家那樣聲勢浩大,天下皆知。雖然時人心內不乏羨慕其家生財有道,但說到底,這樣的行為終究是有傷清名。

  但是,會稽分州這樣大的事情,可以說是吳人群起在時局中攫取到一份安身立命的根基!沈家竟然能夠在如此大的事情中占據主導地位,並且廣受擁戴,一力促成,儼然已經成為新一代的吳人領袖!

  這樣的表現,不要說那些僑門詫異,就連許多吳人對此都是大感不解,他們怎麼就莫名其妙的被代表了?

  江東立鼎也有幾十年,對於如何對付作為地主的吳人群體,時人也早已經總結出一套規律,或拉或打手段運用的很純熟。雖然僑門內部也是矛盾重重,但是他們拱衛一個大義,又有客居異鄉的生存壓力,這讓他們在形勢危急的情況下,總能達成一個暫時的聯合。

  但這些優勢,吳人是不具備的,他們本來就是一群亡國之餘,並沒有一個大義名分可以得到廣泛的認可。類似顧陸這樣的清望高門,下面還有周、沈這樣的武力強宗,時刻摩拳擦掌準備取而代之。而那些鄉土根基極深的武力強宗,彼此之間也是怨望深重,不乏世仇,得到機會便要將對方置於死地!

  所以過往僑門對付吳人都是拉攏一派,打壓一派,他們自己甚至不用費心,得勢的吳人會自己絞盡心思幹掉鄉土對手。

  譬如義興周氏三定江南過程中剪除鄉土仇人,吳興沈氏得勢後一舉端了周家老窩。不需要動手,吳人自己就把自己玩死了。而且王敦之亂後的吳興沈氏,雖然得以保全,但也差點被鄉人們聯合起來挖坑埋了!

  可是現在,吳興沈氏居然就做到了就連顧陸人家都做不到的事情,拉攏大量鄉人一舉將會稽從吳中分出,創建軍州!哪怕此前沈家有諸多劣跡,單就這一項壯舉,對於吳人而言,沈家足以成為吳人中當之無愧的領袖門戶!

  一直到了這時候,那些被圍困經久的台臣們才明白,為什麼沈哲子在攻入台城後敢於那麼硬氣。他所仗的勢不是因為收復建康的功勳,也不是因為帝婿的身份,而是因為他是沈家嫡長子。而沈家最大的功勞,就是給吳人爭取到一個立身之基,一個完完整整擁有自己常備軍隊的方鎮,讓吳人獲得了與僑門角逐較力的底氣和資格!

  可以預見,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中,時局中絕對沒有人敢於明目張胆的去對付沈家,或對付沈哲子。如果有人敢於這麼做,他所面對的對手將不只是沈家與沈家的親友故舊,而是圍繞整個東揚州的一個群體,將會遭到強力的反撲!

  吳人的地域觀念有多強?當年作為吳地士人領袖擁戴鼎立江東的顧榮雖然已經去世,但如今在吳中鄉土卻是罵聲一片,甚至不乏人揚言要將顧榮斷碑掘墓、劈棺曝屍以向鄉人謝罪,嚇得顧家要常年在顧榮墳塋周圍布置看守。

  僑門南來,無論在政治上、還是在鄉土實資上,無疑都會侵害到吳人。如果這個矛盾得不到解決,反而越演越烈,那麼對鄉人有大功的沈家在時局中的地位就會越來越重要!換言之,誰想對付沈家,必須要解決掉南北衝突矛盾,或者瓦解掉沈家團結鄉人的基礎,否則極有可能再次釀生兵災!

  一俟明白了這一點,這些台臣們心中滋味各不相同,但無論他們心情如何,沈家勢大已經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他們現在也只能接受。想得再深一層,則就是如今時局中增加了這樣一個變量,他們該以何樣的態度去面對。

  沈哲子雖然離開台城轉鎮石頭城,交出了防務大權,但卻並沒有因此而被冷落下來,不時有台臣前來拜訪他,更不乏有一些台臣直接搬進了石頭城來,藉此以表示對沈家的支持態度。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