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們都眼見到沈哲子帶了多少人入台城,憑這一點人力,即便是再加上匡術、路永的歸降之軍,守住台城都有勉強,更不要說守住整個建康城!要知道早先都中可是有數萬宿衛,都被歷陽軍輕鬆攻破!這種所謂的收復,和沒收復又有什麼區別?只要歷陽再反攻回來,剛剛收復的建康城頃刻便又會陷落!

  一旦建康城得而復失,他們已經不敢想像將會遭遇叛軍怎樣的打擊報復!略一深思便覺前途暗淡,幾乎看不到希望所在!

  「可、可是,若只台中這些兵力,維周你怎麼能突破城外眾多叛軍防守封鎖?還有還有,昨夜大桁南火光沖天,聲勢浩大,怎麼可能是小股兵眾能夠營造出的聲息?維周你在戲言是吧?」

  仍有人不死心追問道,兩眼死死盯著沈哲子,希望能從沈哲子那裡得到想要的回答,為此他們甚至不介意沈哲子戲耍他們的失禮之處。

  然而結果卻讓眾人失望,沈哲子只是搖頭沉聲道:「晚輩所言,句句屬實!」

  「沈維周,你真是膽大!區區些許兵眾,竟敢長驅至此!兵者大凶,你自己熱衷名爵弄險罷了,若因你犯險之舉使皇帝陛下遭受連累,你該當何罪!」

  沈哲子聽到這斥責聲後卻冷笑一聲:「平叛勤王,人皆有責,此為忠義壯烈之行,假使名器有賞,我亦無愧而受!難道坐視賊虜肆虐,王都陷落,君王久困,就是人臣應有之節?踵忠義之跡而行,我雖死無懼,豈因兵少而怯行!」

  聽到沈哲子振振有詞的反駁,眾人雖有不忿,一時間卻是語竭。

  這時候,王導才在席上開口道:「駙馬不畏險阻,離眾勤王,此非人言可非之壯舉!賊勢雖眾,卻難阻義士拜於王闕,此為人心向悖,可知其亡未遠,天命佑晉。我等既受國任之重,當思人力所為,余者俱不足論。」

  沈哲子聽到王導之言,心內不禁嘆息一聲,人的水平高低,在這一個時刻真是畢露無遺。自己道出實情之後,座中眾人驚詫者有之,心駭者有之,若有所思者有之,但真正能發言穩定人心,教人著眼於當下的唯有王導一人。

  沈哲子心內是有點輕視琅琊王氏這等高門,但是對於王導,他是真的很佩服。所謂典午朝中第一人,真的是沒有過譽,在晉祚移鼎江東的這個過程中,王導所為雖然有其局限性,但他的歷史功績也是不容抹殺的。所以哪怕如今自己已經占盡優勢,但是對於王導,沈哲子仍是重視有加。

  佩服是一方面,但沈哲子也很清楚,王導是他未來必然要打倒的對手之一,否則真正大規模的北伐便無從議起。早先他針對琅琊王氏的一系列動作,只是在追平彼此之間的差距,但如果說能畢其功於此役,則又太過小看了這在時下而言的南北第一高門。

  而且眼下來說,他與王導是有一個合作基礎的,那就是穩定住京畿目下的形勢。當然,這一次合作是要按照自己的步調節奏,以自己為主。這對沈哲子來說,也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和創舉。

  「如今形勢已是如此,再言其他無益。晚輩針對於此亦有三策,尚要請諸公斧正。」

  講到了這裡,沈哲子也不再客氣,直接拋出了自己的後續計劃:「第一,如今京畿雖然已經收復,但卻兵少,宜請一重臣奔赴行台報捷請援。第二,京畿新復,難免人心動盪,皇帝陛下幼齡不堪勞碌,晚輩斗膽請太保暫掌都中政務。第三,都外叛軍反攻在即,晚輩既以勤王自勉,不敢有辭,忝為軍務,誓保台苑不失!」

  沈哲子最大的弱勢就是年幼資歷淺,儘管如今都中惟他一軍,但也不奢望能軍政全掌,況且都中這些老的小的也未必肯聽他的。他之所以能輕鬆攻下建康,就是因為蘇峻遲遲得不到擁戴支持。與其搶占一個虛無名分還要費心鎮壓反彈,不如索性直接退上一步。

  這三個計劃他也考慮良久,在恐嚇一番後讓眾人明白建康形勢遠未好到高枕無憂,第一點報捷算是送個人情,誰想要離開他願意送走。第二點一方面是藉助王導的人望穩定局勢,一方面也是表態,誰都可以走,就是王導不可以。

  第三點則是他底線所在,軍權絕對不讓,台城的防務必須要在他控制中!而且沈哲子不只要實際的軍權,而且更要在法禮上逼迫這些人承認自己。這不只是坐實他今次的大功,更是要逼迫這些重臣承認他作為方面統帥的資格!

  第0351章 開府

  場中這些人,絕大多數還沉浸在沈哲子剛才所拋出的猛料,實在是這種形勢太過匪夷所思。在坐這些人可以稱得上是久經世事,但像今次這樣誇張的局面也實在是少有經歷。這當中所蘊含的信息量,一時間實在難以消化接受。

  但其中也有幾人在聽過沈哲子的建議後,眸中卻是隱有精光流轉起來。

  既然已經明白當下形勢如何,這幾人心內也漸生想法。沈哲子所提出來的三個建議,其中前兩個也沒有什麼出奇,向行台報捷請援,穩定當下形勢,這都是應有之意,真正的玄機則在第三個建議上。

  如果形勢果真如沈哲子所言,叛軍的確反攻在即,如今都中唯一可信力量便是沈哲子率領入都的部眾。由沈哲子率部抵禦叛軍反攻,看似是理所當然,並不需要再特意強調。但沈哲子卻鄭重其事提出來,便不由得讓人深思當中之深意。而且沈哲子所言的是軍務,而非征討或是防務。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