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上巳日這一天,巡營完畢後,郗鑒正準備回去,卻隱隱聽到對面似有動靜傳來,便望向左右問道:「你們可聽到江對岸有何聲息?」

  其他幾人側耳傾聽片刻,也都點頭,只是那聲音過於模糊,聽不太真切。

  「卑下涉江去看一看。」

  部將李閎越眾而出請示道,郗鑒聞言後便微微頷首,他雖然眼下還在保持疏離姿態,但對於江對面的情形也是分外關注。

  李閎領命率眾行至渡口上船,向著江對岸而去。郗鑒在江邊枯立半晌,也知李閎一時半刻回不來,便先返回行營去處理軍務。

  一直到了午後將近傍晚,李閎才匆匆返回,將他所見江對岸人山人海修禊慶賀並萬人齊唱《行路難》的情景詳細講述一遍,繼而又加上自己的評價:「行台諸公也真是不知所謂,當此國難時,怎麼還有閒心放縱民眾至此!」

  郗鑒聽完後卻是沉默,坐在書案前將那首《行路難》臨寫下來。他雖然有名士風,但也只是藉此融入江東氛圍而已,其實對於詩賦之類並不熱衷,況且這一首樂府舊題在他看來也非什麼佳作,用詞過險,情意太烈而無節制。

  更加撼動那心懷的則是李閎詳細描述的江對岸老幼咸集、共慶祓禊,以及萬人齊唱此詩的場面。閉上眼略一思忖,郗鑒便能感受到那場面之宏大。而在這背後透露出的意味,則就不免更加讓人深思。京口行台尚未建立,民眾卻能不受兵事影響,這不免讓他深思江對面是如何將最難安撫的人心平復下來。

  沉吟良久之後,郗鑒說道:「準備一下,我要過江。」

  「主公終於決定了?」李閎聽到這話,以為郗鑒下定決心要以武破局,因而臉上也流露出欣喜之色。

  郗鑒聞言後搖了搖頭:「不必勞師,我自己過江即可。」

  雖然彼此只是一江之隔,但是由於京口的存在,切斷了他與京畿太保、與王舒溝通的渠道,對於局勢的變化,郗鑒其實並沒有一個敏銳、直觀的感知。今次過江未必是要表明什麼態度,他是希望能加深對局勢的了解,而後才做出自己的決定。

  第0318章 殘破台苑

  再混亂的景象,終究會有讓人麻木的一天。

  一個多月前,建康城破,對於城中諸多民眾而言,不啻於滅頂之災。然而熬過了最初幾日的動盪後,只要不死,該生活的總要生活。只是城中如今禁令嚴酷,不許小民儲糧開伙,想要活命,只能在亂軍驅趕下負擔起沉重勞役。

  對人摧殘最大的,莫過於戰爭,尤甚於天災。假使不需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人的惡是沒有底線的,尚要卑劣於禽獸。因為禽獸之間的互相獵殺還是基於生存,然而人去殘害同胞只是一個念頭的閃現,並不需要什麼理由。

  如今的建康城風貌較之早先已是大不相同,早先最為繁華的長干里已是一副破敗景象,到處都是被拆毀的民居,那些民居梁木磚石統統都被拆除下來轉運到籬門附近以修築堡壘等防禦工事。而在這些殘跡之中,到處散落著無人撿取的屍骸,血肉都已枯竭,只余森森白骨。

  本是風雅盈江的秦淮河,如今也被一道道竹柵木欄切割得支離破碎,兩岸從白天到晚上都有被甲軍卒巡視,不許小民片木入河。就連岸邊號稱秦淮園墅之甲的沈園,亦早被叛軍占據,那高聳的摘星樓上晝夜都有軍士駐紮以監視全城,不許民眾有集結異動之舉。

  城郊的蔣陵,也已經是面目全非。這裡原本山清水秀,不乏貴人家於此興建園墅,只是這些園墅大多數都在兵災中被焚燒一空。取而代之的,則是連綿不斷的堡壘箭塔,自山腳蔓延到山頂,如今還在往河中去修,用以防備或會取水路而來的勤王軍隊。

  自城西石頭城一直到太廟之南,秦淮河兩岸本有修築的許多倉庫貨棧,用以存放各地運送入都的台資賦稅。如今這些貨倉中的鹽米錢帛早已被盡數搬空,那些空蕩蕩的倉房都被用來勞役民夫們暫時棲息之所。

  城中已是如此,台城自然也難避免。雖然叛軍大部已經轉移出城,但亦有足夠的兵士們留下來負責看守一眾台臣們。如今尚逗留在都中的台臣,幾乎大半都被驅趕到了台臣,連帶他們的家眷,這讓原本就被戰火焚燒大半的台城更加侷促。

  事到如今,這些台臣們大多也都接受了城破的事實。有的潛懷義心,聯絡故舊準備待時而動以撥亂反正。有的緊緊守在皇帝周圍,保護住晉祚的正統。也有的為了多保存一部分元氣,不得不低頭媾和,曲事叛軍。

  疾風知勁草,無論這些人已經做出怎樣選擇,局勢已是如此,他們也只能被動承受。

  早先叛軍大肆封賞,太保王導仍然是台臣們名義上的首領,被安置在了太極偏殿,周遭已被人嚴密封鎖起來,禁止閒雜人等私下接觸。

  相對於以往的從容不迫,雅量非常,如今的王導神態雖然仍是平靜,然而臉頰卻是肉眼可見的速度憔悴瘦削下來。如今的他已經是被完全軟禁起來,幾乎徹底斷絕了消息的來源,甚至不能隨便去見皇帝。

  「太保,長豫兄已經睡下了,病痛較之昨日應是有所輕緩。」

  一名年輕人匆匆行入進來,對臨窗枯坐的王導說道。

  王導轉過身來微微頷首,神態略顯疲憊道:「有勞彥道了,大郎他病起倉促,我眼下又不得從容,難以親往看護。若非故舊相助,我真不知該如何是好。」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