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迫退王舒之後,沈哲子也與庾條離開了大業,只留兩千餘兵眾在郭誦等人的統率下於此鎮守。

  此時皇太后已經移駕到了京口,畢竟晉陵地方過於侷促。

  待見到庾懌後,彼此又是一番感慨。旋即,庾懌便苦笑著將早先皇太后所議要為沈哲子復爵乃至於進封的事情講述一遍。彼此情誼已是深厚,庾懌在沈哲子面前倒也沒有太多避諱,直言這麼做似乎有些不妥。

  聽完庾懌的看法,沈哲子也是贊同,並不覺得眼下乃是謀求復爵的最佳時機。且不說他本就不熱衷於名爵此類虛榮,單單各方對此的看法便不能忽視。眼下叛臣尚占據京畿,絕不是論功行賞的好時機,來日不知還會有怎樣變數,若因他復爵之事定下一個大賞的基調,等到余者封賞或是有薄,對於局面的穩定也實在不利。

  況且大佬們爵位一動未動,沈哲子自己先冠上一個大封,也實在太顯眼。況且眼下無論封什麼,那真的就只是一個虛名,半點實際都不會有,反倒會招惹太多物議。

  所以沈哲子再與庾懌一同去拜見皇太后,力辭爵位之賞,並倍言其中利弊。

  皇太后聽完沈哲子所言,也終於不再固執己見,不乏惋惜道:「維周你如此明理,首重大局,反倒讓我更加不安。今次之議暫且作罷,來日必為我家令婿謀一厚封!」

  對於丈母娘這耿直脾氣,沈哲子也是只能生受。早年看自己不順眼,多說幾句都恐有辱視聽。如今感官變好,便又唯恐冷落自己。這樣的人,善惡勿論,純真倒是不失。仔細想想,自家娘子脾性倒是也略有相類。

  雖然辭去了爵位,但沈哲子也不是一無所得,得了一個督護之職。督護等同於臨時差遣執掌軍隊,權柄有大有小,類似於王舒那是最高的一等可以統率整個浙西軍馬,而小一些的哪怕只是執掌一曲半軍,也可稱之督護。

  沈哲子這個督護也督護不了別人,只是將自家於此兵力分所三軍而指揮。但是在督護之外,皇太后只覺得太過虧待沈哲子,又給與假節。

  中朝不論,單單過江以來,未及弱冠而得節杖者,沈哲子可謂第一人!雖然這一柄節杖,很明顯是前不久砍來的毛竹做成,那竹皮綠意都還未褪,看上去更像是兒童玩具。但就是這麼一根竹棍,比那所謂的二等侯還要瓷實得多!

  只要手持這一根竹棍,沈哲子所掌之軍便是獨立編制,王舒再來也管不到他。而且一旦在戰陣上,看到別的將領若有違反軍紀者,可以直接收而斬之!

  時下各種官職可以不必看,尤其是外任者,大州小州,大郡小郡,權柄都有不同。而衡量外臣地位高低的,則就是假節、持節、使持節和假節鉞。通常能夠得到使持節待遇的外臣,便可稱為方鎮,因為可以直接處置兩千石以下官員。至於最高一等的假節鉞,連方鎮都能直接收而斬殺,一旦獲得,便是當之無愧的權臣了。

  像是沈哲子老爹沈充,雖然只是會稽內史,郡守之位,但卻外加使持節,其所督諸郡太守俱要受其節制。所以,沈充也可稱為方鎮。但是像吳興的虞潭,只有管民之任,節杖不具不得督軍事職,便是單車。

  沈哲子得到這一根竹棍其貌不揚,甚至還不如他小弟沈勁的玩具竹槍做工精緻,但卻意義重大,是其仕途里程碑式的一個標誌。只要他在假節過程中無錯無罪,日後哪怕交還節杖,資歷已經足夠擔任一方郡守!

  沈哲子本質上也是跟庾亮一類的人,不注重虛名,但對實際權柄卻敏感得很。庾亮可以力辭縣公封賞,但卻從來不辭中書之任。沈哲子也是如此,早前極力推辭那厚封侯爵,但是當皇太后予其假節,便就坡下驢的收了下來。

  離開皇太后居所,庾懌看到沈哲子甩著手裡那一根竹棍,也是頗覺眼熱。他的履歷也算豐富,可稱得上出則州郡,入則中書,但卻始終沒有得到一柄節杖過。眼下看著沈哲子少年得意,也只能自怨自艾誰讓自己沒有一個好岳母。

  不過這感慨也只是一時,稍後行台建立,他無論如何都是要得到一柄節杖的,否則根本不足去制衡那些方鎮。

  但是眼看著如此重要的節杖在沈哲子手裡燒火棍一樣甩來甩去,庾懌總是感覺礙眼,頓足輕斥道:「御賜旌節之重,莊重一些!」

  沈哲子看一眼不乏酸溜溜的庾懌,哈哈一笑,而後將節杖遞給了身後的劉長。劉長早先被痛揍淤青未消,忙不迭跪在地上高舉雙手將節杖承接過來,然後挺胸抬頭站在沈哲子身後,整個人都變得魁梧挺拔起來,讓人感覺更加欠揍。

  不過沈哲子歸來沒幾日,還在跟庾懌商議往荊江徐等地送去的詔書該怎麼寫,大業營寨方向傳來消息,王舒在京郊又有舉動,高舉大旗宣言已得皇太后詔令,進位中軍將軍,假揚州刺史事,同時節掌宿衛六軍。

  聞知此事後,庾懌臉色不禁大變,皇太后有沒有這份詔令他最清楚,如今他就是掌管詔令的。王舒矯詔為此宣言,簡直是悖行禮法,與歷陽叛逆行跡無異!

  在時下而言,這樣的自封官號倒也不是孤例,早年間沈家為亂時,會稽義兵起,賦閒在家的虞潭便是自封明威將軍,然後再向朝廷請示,可視為一時權宜,過後都不會深究。

  王舒底子要比虞潭硬朗,性子更烈,被自己狠耍了一番,玩的也大一些,他是認準為大局計,哪怕矯詔,自己這一方也絕對不敢予以否認。而且為了安撫其心,自己這一方還要趕緊補上詔書送至王舒軍中。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