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彼此熟不拘禮,崔琿言語倒也直白。

  溫嶠聽到這話,不禁有些默然,見崔琿已是懨懨欲睡,只得告辭行出。

  溫嶠出了暖閣之後,早已經立在廊下良久的公主府家令任球匆匆行上,恭聲道:「我家郎主略備薄宴,已經恭候溫公多時。」

  溫嶠略一沉吟,便示意任球在前方領路。他與沈家雖然沒有什麼交誼,但其家救助崔琿又榮養至今,無論如何他都要有所表示。

  此時夜已經深了,沈哲子精神卻還不錯。如今的溫嶠乃是時局中當之無愧的大佬,坐治江州重鎮,與中書又頗同聲共氣,顯重之處尤甚於沈家。他今日借崔琿與溫嶠取得聯繫,倒不是為了達成什麼目的,彼此保持一個融洽氣氛,等到時局大變時能有所通氣便是最好結果。

  眼見溫嶠行入進來,沈哲子連忙起身相迎。

  再見到沈哲子,溫嶠不免仔細打量一番。他對沈哲子的了解著實不多,只是在一些禮節場合見過幾面,至於其他都是道聽途說的了解。

  儘管了解不深,溫嶠心內對這少年卻也不乏高看,沈氏豪則豪矣,在江東眾多人家中倒也稱不上是什麼清望高門。此子能在如此家世中脫穎而出,被世人與王長豫並稱,可見本身便是有足夠才情。

  早先親眼目睹中書兄弟反目,如今自己強邀崔琿又被拒絕,都與沈家有關。尤其崔琿言辭中對這位帝婿不乏推崇,這更讓溫嶠加深了對沈哲子的好奇。

  彼此禮應一番各自入席後,溫嶠開口又言到崔琿之事,重謝之後才說道:「我本有意將孔瑞接回家中,但他卻固執不願,海鹽男能否勸解一二?早先我不知孔瑞已經南來,多多叨擾尊府。既受救命之恩,若再長相有擾,實在失禮太多。」

  沈哲子聞言後卻笑語道:「此心安處,即為故鄉。崔先生願意長留我家,若其心能適意,溫公又何苦要強人所難而求全義?賢居我家,受惠實多,言何叨擾。」

  溫嶠聞言後不禁有些語竭乃至於羞赧,他強邀崔琿確是想要自己心安,希望能對崔琿有所補償,反倒欠於在崔琿的立場考慮。

  沉默片刻後,他才開口道:「海鹽男雅言,實在感人良多。此心安處,即為故鄉。孔瑞他歷經劫難戕害,若真能於尊府得所安心,我之強請反倒成了害他清淨的惡行。我與孔瑞,相交於生死之際,彼此都能相托。孔瑞之承恩,便是我之受惠。厚情如茲,實在讓我感念至深!」

  這話雖然是感恩,言外之意也是希望沈家能看他面子繼續善待崔琿。即便沒有溫嶠的緣故,沈哲子也將崔琿視為師長,畢竟時下來自於北地同時又敏感於時局,而且還能為他所用的人實在太少。沈哲子善待崔琿,結恩杜赫、郭誦等人,本身就是他事業的一部分。

  雖然南人亦不乏良才,但時下南北不只隔閡極深,風物差別也是極大,橘生淮北則為枳,南方的人才到了北方未必就能合時宜。來日要在北地征戰復土,招攬北地人才必然要重視起來。

  彼此態度雖然尚算和善,但在一番禮貌寒暄後,氣氛難免變得有些冷落尷尬。溫嶠心內漸漸有了去意,剛待要開口告辭,卻發現沈哲子正眼神灼灼望著他,不禁好奇的望過去。

  「溫公似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

  沈哲子指著溫嶠,神色凝重說道。

  第0287章 名祿之賊

  其實在很久以前,沈哲子已經不再習慣於用自己對歷史的先知來衡量和判斷時局、人物。一方面無論是《世語》還是時人所著傳記,都失於主觀,偏頗一面。另一方面隨著自己對時局干涉越深,變故就越來越多,過往所知的事件軌跡越來越偏於事實。

  但在今天,考慮良久之後,沈哲子還是打算再在溫嶠面前做一次鐵口直斷,因為稍後此公將會成為時局中最為重要之人,若真的出現什麼意外,後果將不堪設想。

  原本的歷史上,溫嶠在叛亂中擔當國計,力挽狂瀾,卻因操勞過甚、憂患負荷而在平叛不久後即中風而亡。在當下這個歷史中,由於叛亂延遲,此公尚未有所透支精力,因而還能無恙。但沈哲子也不敢持以樂觀,若在平叛中途此公暴斃而亡,那整個江東之地,前景都是堪憂。

  所以,沈哲子要確保溫嶠性命無虞,才敢有所進望。哪怕此言略顯突兀,權衡再三後仍是說了出來。

  溫嶠聞言後略感錯愕,他雖然與庾亮交誼深厚,但本身卻非一個風格峻整之人,雖然此言有些唐突,倒也並不覺得受到冒犯,而是笑語道:「海鹽男於醫道也有涉獵?」

  沈哲子聞言後搖頭道:「雖不善醫,但也能明見面色。溫公兩眸泛赤,嘴角則隱有灰白,印堂晦暗,恕我直言,不知溫公近來可感神昏氣乏?」

  溫嶠聞言後便有些不能淡定,乾笑一聲道:「近來奔波入都,飲食行止俱有失調,雖是有乏,倒也無礙。多謝海鹽男關心了。」

  他雖非崇法之士,但也讀過《韓子》,諱疾忌醫是懂的。但沈哲子這超出人情之外的關注,卻讓他有些不自在。

  「山崩之疾,俱起於小恙,溫公若有不適,切勿等閒視之啊!」

  見溫嶠神色流於應付,沈哲子又繼續說道,既然已經打開了話題,哪有半途而廢的道理:「非我危言聳聽,早年我家中曾有一長輩,生前也如溫公此等面相,食不知味,寢難安眠,畏光畏風,喜憂無度,家人只道小事,哪知不久風邪噬命!當時童子未知生死,至今思來記憶猶新。」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