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聽到褚季野這麼說,杜赫才有些心情忐忑複雜的行上去,讓隨員將自己的名帖同褚季野一起呈送上去。

  禮謝過眾人,沈哲子剛待要上馬離開,無意間看到站在人群後方的褚季野,笑著對其揚了揚手。旋即便有沈家僕從受其差遣擠出人群,趨行至褚季野面前施禮道:「我家郎君著仆下轉告褚君,久不聞褚君清音,稍後褚君若是有暇,請一定撥冗過府一聚。」

  褚季野微笑頷首回應,感受到周遭旁人的目光,心中也是多有所感。其實他與沈哲子彼此並無深交,只是隨友人去過沈園幾次,如此便被主人記在心裡,不得不說心裡還是很受用的。

  一直等到沈家車駕隨員完全進了南籬門,這些前來迎接的人才慢慢散去,也有三五人湊在一起轉去旁的地方作樂。反正他們這些人平日也無什麼事務需要操勞忙碌,於他們而言,廣結人脈為以後成家進仕打基礎便是最正經的事情。

  褚季野也與杜赫登車回城,路上又閒談一程。等過了朱雀桁,褚季野便吩咐牛車停下來,自己則對杜赫笑道:「中書察察,眾人皆不敢有所鬆懈怠慢任事。我還要歸台城待命,就不能久陪道暉了。來日沈家請柬送達,我再陪道暉往沈園一行。」

  杜赫聽到這話倒也體諒,剛待要起身下車,褚季野卻抬手阻止了他,笑語道:「我在台城縱有公事,署中自有車駕取用。道暉你在都中尚要走動聯誼,這牛車便留在你處使用吧。」

  說著,不待杜赫拒絕,褚季野便下了車,沿著馳道步行往台城行去。

  杜赫站在道旁目送褚季野離開後,才又返回牛車旁,剛要登車,褚家的車夫施禮道:「我家郎主有言,杜郎君在都中難免諸多應酬,用度不少,所以在車內略備財貨,以供郎君取用。」

  杜赫聽到這話,眸子頓時一紅,上車後才在小案下發現一個紅木箱子,箱子裡盛放著碼得整整齊齊的銅錢,還有兩方金錠。這一幕讓他感懷更多,眼角微微沁濕:「幸得如此良友,人生更復何求!假使有日朱門先達,必與褚季野彈冠相慶!」

  褚季野送上這一批財貨,確是解了杜赫燃眉之急。他家雖是京兆大族,但在北地本就遭難,僥倖被故舊救出來,南下的盤纏用度都是故交相贈。一路奔波所費已經頗巨,入都後為了能夠棲身立足,難免要拜訪諸多早先有舊誼的人家,身邊所帶的財貨更是急劇減少,可是收效卻仍不大。

  過去這段時間,杜赫已經窘迫到要變賣祖上留下的一些雅玩器具才能維持用度,更覺僑居建康大不容易。

  有了褚季野相贈財貨,杜赫從容許多,能夠靜下心來思忖來日如何能在沈園集會中脫穎而出。隨著在都中多受冷待,他漸漸也認清了事實,不再以他家在北地所享名望而自美,明白只有自己得到時人敬重,過往那些舊誼人情才會發揮作用,否則也只是見疏於人。

  但要憑什麼邀取名望,杜赫心中卻是犯了難。時下江東風物多崇尚玄風,這卻並非他之所長。他家雖然也是家學淵源,但所傳承者專注於經史集用之學,杜赫本身所制便是他從族杜預所著的《春秋集解》和《律本》,前者重史傳,後者為律令,皆非能夠取幸時下的阿世之學。

  苦思無果,杜赫也是愁眉不展。牛車沿秦淮河畔轆轆而行,很快便到了繁華市肆。看到道旁商戶售賣諸多貨品,杜赫心中一動,讓人停下車,在各家邸舍中購買了一批布帛、肉食並日用品,然後吩咐人轉行向城南長干里的高安巷。

  長干里乃是建康城最繁華處,士庶雜居,既有高門園墅,又有陋戶蓬門。在街巷中穿行良久,牛車徐徐停在一家尋常民居前。

  杜赫下車輕扣緊閉門庭,過了一會兒,門內才響起一個有些老邁女聲:「庭外何人相訪?」

  「蔡姥,是我啊,早先來拜見的杜道暉。」

  杜赫在門外回應,又過片刻,大門才徐徐打開,一個年老僕婦在門內施禮:「娘子請六郎入堂相敘。」

  杜赫轉身吩咐僕從們將先前採購的禮貨搬進庭中,然後又讓他們在門外等候,自己則隨著那老僕婦行進院中。

  這小院並不大,幾乎無分內外,但在堂屋兩側卻拉起一道不高的院牆,勉強有了內外之分,不至於一覽通透沒有遮掩。

  杜赫行入堂中,旋即便看到側立在竹製屏風後的一名溫婉素衣娘子,連忙躬身禮拜道:「嫂子,我又來叨擾了。」

  這一戶人家,便是杜赫在都中僅有的宗親人家,他那已故堂兄杜乂的家苑。杜乂南渡要更早,而且並不同於杜赫拘泥於經史律學,頗有出入玄儒之間的風采,因而在江東頗有名望,但只可惜英年早逝,拋下孤女寡婦在都中過活。

  雖然接觸不多,對於他這位堂嫂,杜赫心中也是充滿敬意。杜乂夫人裴氏本來也是北地舊姓人家出身,亡夫早喪之後,因為家中沒有長男持家,因而謹守禮制,閉門不再與丈夫早先的故舊往來,也謝絕一應饋贈,憑一個婦人維持家境教養孤女,可謂貞德烈女,不虧夫志!

  第0257章 南苑兌票

  杜夫人裴氏盈盈施禮,然後便轉回了屏風後,然後才輕聲道:「寓居遠鄉,所見人情風物皆無舊識,本就讓人神傷。幸得小叔來訪,鄉音可慰,怎麼能言叨擾。可惜先夫棄世,篷戶不便相待,否則怎忍小叔遠來再擇別居……」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