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聽到族叔笑語抱怨,沈哲子也笑起來:「各家盈虧都仰叔父勤勉任事,任重道遠啊。」

  「閒話少敘吧,請公主先行進莊。我來為哲子引見餘杭各家,如今你可是江東豪主,集財散資,各家得知你來,都在這裡苦候良久了。」

  又笑談幾句,一行人才進莊,沈哲子先將公主送入後宅安頓好,然後才又轉回來與各家見面。商盟創立,餘杭各家但凡有資格加入的也是分外踴躍的加入其中,因而今天也算是商盟股東一個規模不大的閉門小會。

  沈哲子要在餘杭停一站,也是有事要與各家商議,所為之事便是餘杭舟市。日後商盟將有大批貨船要在舟市轉運,因而沈哲子打算將舟市收編過來。

  第0212章 舟市包稅

  餘杭地臨浙江,除了地理上的優勢之外,左近多膏腴良田,物產豐饒,較之太湖周邊也相差無幾。

  但也正因為這樣優越的條件,餘杭也廣受矚目,早在東吳時還有大量軍屯於此,因而並沒有崛起什麼太強勢的人家。吳亡後才有大量吳中人家來此經營,如今也只是小成氣候而已。

  席中這些人家,相對於吳中其他動輒占田圍湖百數頃、大興耕桑果飼的人家,在莊園經營上反而沒有太大優勢。但並不意味著這些人家就是弱勢群體,他們占據地利之便,大收貨殖轉運之利,鄉土中雖然不成氣候,但所掌握的浮財卻是海量的。

  早先沈家雖是冠絕吳中的兵甲豪族,但一樣拿這些餘杭人家無計可施,涇渭分明,彼此都難施加影響。

  但隨著沈家在鄉土中強勢崛起,加之得到烏程嚴氏的大量家產補充,漸漸將吳興串聯成一個整體,餘杭這些人家便難保持超然地位。要維繫以往的既得利益,必然要隨著吳興整體而做出調整。歸根到底,根扎得不夠深,太容易受到局勢的影響。

  這就好比南渡的僑門,太依賴於政治形勢的波動。一旦政治優勢不再,那麼也就會快速衰落下來。南渡百氏,真正能熬過這場考驗的寥寥無幾,以往高門,多數流於寒庶之中。

  所以,餘杭但凡有名號的人家,在商盟中都有參股。因為這樣的社會地位,需要擁有更敏銳的觸覺,一旦不能緊跟大勢,隨時都有可能掉隊而被排擠。

  沈哲子也知自己這個年紀,要讓人家業相托是欠缺一些說服力,所以商盟雖然謀出於他,但是明面上的主持一直是他叔父沈克。

  所以在席中聽各家講述眼下餘杭舟市的集貨情況,沈哲子只是作為一個傾聽者,並不發表太多自己的意見。縱然有什麼不合適的地方,也都是在心裡默記下來,稍後再用商盟函文責令修改,避免直接面斥予人難堪。

  總體而言,餘杭舟市的集貨情況尚算樂觀。原本此地這些人家便是靠此為生,維持家業,都有各自的供貨渠道。加入商盟之後,他們所面對的客戶不再是遍布整個江東的商販,而是直接向商盟這個大客戶供貨,原本所擁有的渠道則也變形成為商盟的延伸。

  這樣的結合,對彼此而言都是一樁好事。商盟能藉此急速擴張,擴大影響力,而餘杭這些人家則能大大縮短財貨往來的周期,原本集貨的風險也都降低下來。

  聽這些人講述完舟市的情況後,沈哲子才笑語道:「貨殖行賈乃是諸位本業,各家同心戮力擔當任事,商盟也必將欣欣向榮。大家禍福共享,亦是我郡中鄉人之福。」

  「哲子郎君年淺智高,我等雖然痴長,在你面前也不敢言謀深啊。」

  座中一人笑著恭維道,乃是餘杭錢氏族人名為錢舉,亦是錢鳳的族弟。因與沈家交情深厚,錢氏這一脈雖然遷來餘杭未久,但隨著沈家逐漸興旺起來,近幾年發展勢頭也很迅猛。

  因為錢鳳的緣故,其家除了明面上在商盟的兩股股資,另有沈哲子從自己股份里劃出的一部分以供養錢鳳家人,也都寄存在其家名下。

  聽到這話,其他人的都紛紛笑著附和,無論心中想法如何,最起碼錶面上不敢流露出對沈哲子的輕視。

  此類話語聽得多了,沈哲子也不怎麼放在心上,聽過之後就算了。與眾人再寒暄幾句,沈哲子便又講起了今次碰面的重點:「今次途徑餘杭,除了與諸位見個面之外,尚有我家叔父叮囑的一件事情,與餘杭舟市有關。諸位長居此鄉,對此自然也有獨到之見,還要徵求各位的看法。」

  說著,沈哲子抬手示意僕從將一份份函文擺在各人面前案上。早在烏程商盟之會上,眾人便見識到這種方式,眼下也不感到意外,聽聞是沈克這個商盟總裁交待的事情,都不敢怠慢,紛紛拿起那函文仔細閱讀起來。

  待看清楚函文內容,眾人臉上便紛紛流露出震驚之色,那錢舉手握函文,神態凝重道:「要讓商盟出面,替朝廷代理餘杭舟市……令居兄這想法,實在是前人未及,發人深思,亦撼人心魄!」

  沈哲子聞言後便是一笑,函文中的內容,便是他關於餘杭舟市的構想,那就是由商盟出面,向朝廷請求對餘杭舟市進行包稅。

  包稅制度,利弊參半,對於弱勢的朝廷中樞而言,能夠藉此獲得一個穩定的財政收入,代價則是放棄一個地方的稅收權。史上這種撲買制度,肇始於南朝,盛行於五代,都是割據亂世,沒有一個穩定的集權中央而採取的一種折中權益之法,讓政權獲得一個尚算穩定的收入。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