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皇帝命不久矣,接著幼帝履極,太后臨朝聽政,庾氏外戚一家獨大,兄弟相繼把持內外數十年。沈家與庾家本有呼應,原本可以不必擔心。

  但沈哲子心知庾亮日後會是怎樣的剛愎自用,還有歷陽蘇峻這個隨時可能爆發的大隱患,若在政治上只和庾氏一家往來,沈家日後實難避免動盪。

  雖然庾懌跟老爹關係不錯,自己這裡也有把持庾條的手段,但政治上的取捨實在很難以人情為轉移。庾家另外那三兄弟一個一個都是狠角色,眼下的融洽實在很難維持太久。

  皇帝駕崩後,興男長公主本身就意味著一筆寶貴的政治資本。自家得此資助,夯實吳中鄉土基礎後,未必不能越過庾家,提前跳上台去參與時局的博弈!

  至於隱患,沈哲子也考慮的很清楚。第一或許會讓僑門整體意識到南士崛起的威脅,第二或許會因此觸怒庾亮,令其有勢大難制的隱憂。但這些都不算什麼,皇帝如今這種針對時局的安排,無論哪一方想全力發難,都會顧忌重重,會被各方圍攻!

  即便沒有娶公主之事,日後與執政僑門之間,也很難和睦相處。至於以後會否夫綱難振,眼下還不在他考慮範圍之內。閨中之樂,豈獨畫眉?若娶一個太過恭順的,一味的相敬如賓,這樣的生活未免寡淡得多。

  心中權衡良久,沈哲子漸漸有了決定:「公主,我勢在必得!」

  第0127章 情不知所起

  既然決定要拼搏一次,那麼就要趕緊準備建康這一行。

  沈充傳回的信件中,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指示,只是交待了一下讓沈哲子再攜帶一批財貨珍器前往建康,大概是要用來打通關節、疏通諸王之類。這些司馬家諸王一個個欲壑難平,但若真想入選帝婿,又偏偏繞不過他們。

  眼看著錢鳳帶人清點珠寶珍器之類,沈哲子心裡隱隱作痛,這些財寶又不是土坷垃,剛闊了沒幾天,送出去還不知能收回多少。沈哲子甚至不乏惡意猜度,皇帝和宗室們搞出幾戶人家來備選帝婿,或許就有大肆斂財的意圖。

  皇帝登基雖然沒幾年,但大勢扭轉,權門不再一家獨大,皇權頗有振奮之勢。這種政治上的大勢不會因為皇帝死亡而驟息,而會換成另一種形式繼續發揮作用。庾家能夠在皇帝駕崩後一舉壓過琅琊王氏,也可以說是繼承了皇帝的政治遺產才能做到。

  須知琅琊王氏在江東的崛起,除了王導等人的個人能力之外,與王衍在東海王司馬越霸府的經營以及狡兔三窟的布置關係極大。

  一個政治高門的崛起必然要經過必不可少的積澱醞釀,皇帝如今站在大勢里,因而他要嫁女,各大高門豈能淡然。

  這也是沈哲子要娶公主的原因,趕在皇帝垂死之際搶奪一部分本該盡屬於庾家的政治遺產。只有如此,會稽乃至吳中這個基本盤才能更加穩固。政治上如果沒有優勢,如烏程嚴家那種悶聲發大財的類型,一旦有需要,拉起來提刀就砍!

  沈家如果一味埋頭求發展,除非天下人都耳聾目瞎,看不到盤踞會稽的這個龐然大物。庾亮這個人,說的不客氣一點,色厲寡恩,忘恩負義!陶侃對他有救命之恩,殺起陶侃的兒子來同樣不手軟!

  說到底,沈家絕不會是庾亮信之不疑的腹心力量,一時的政治呼應只是權宜之計,等到其大權獨攬時,沈家這種盤踞一方的勢力早晚會被他惦記上。既然如此,眼下又有一個難得機會,不如早作布置。

  幹掉嚴家之後,沈家所繳獲的財貨物資之類,如果盡以錢來折算的話,值錢超過三十億!如果再算上鹽田人丁之類,那就是過百億的收穫!但時下錢價幣制混亂,這種換算並沒有實際的參考意義,整個吳中都未必能有這麼多錢。

  可是新年以來,沈家所花出去的財貨也多,幸而絕大多數財貨都沉澱在吳興一地。隨著郡內水運通航流轉,這些財貨已經形成穩定的回流,如果後續沒有更大動作,維持運轉已是無憂。

  真正獲利的項目是不久之後,會稽、吳興兩地的夏稅轉運,獲利能在錢兩千萬左右,維持沈家上下一年用度足夠。

  所以,對於沈哲子今次進京所需財貨,錢鳳也是大手筆調度,最終抽調出錢七百餘萬,絹五萬匹,珠寶珍器另計。

  除了財貨之類,此去隨員也準備頗多,僕婦侍女之類兩百餘,這是準備一旦選中帝婿,用來迎娶公主並沿途照料起居的。

  部曲家兵連帶精銳的龍溪卒,合共千餘人,防備父子兩個俱在建康被人一窩端了。雖然這種機率很小,但誰也保不住意外出現幾個腦抽風的人鋌而走險,有備無患。

  等這些都準備妥當,沈哲子又想起跟葛洪約定同往會稽的事情。發生這件意外,他暫時肯定是抽不出時間再去會稽了,除了跟錢鳳仔細交待一下之外,自己又硬著頭皮去葛師觀跟葛洪解釋一番。

  葛洪雖然看不過沈哲子這個權門浪客,但這種前途、家業攸關的大事也不能阻攔,只是叮囑沈哲子一定要準備好人力物力以備調取,他自己直去會稽即可。

  末了,他又叮囑沈哲子道:「南人以適帝宗,國朝未有之厚遇,你若得選帝婿,日後更要恪守忠義,勤於王事。」

  這位小仙師本身並非什麼伏於王化的恭順貞臣,之所以這麼鄭重其事的叮囑沈哲子,主要還是為他那世叔紀瞻身後之名考慮。在他看來,沈哲子這個少年,執於權謀,梟骨自生,絕非善類。紀瞻臨終收此徒,實在禍福難料。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