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樣做的好處顯而易見,在物資匱乏、技術落後,生產力不足的時下,更有利於統籌資源,人力分工,更為精準的進行生產。其實就是後世的農業合作社,也是沈哲子醞釀良久的一個規劃。

  第0084章 不解風情

  龍溪莊園內,寬敞的房間中,有將近三十多個人各據一席,面前各自擺放一箱或簡牘、或書卷等籍冊,間或翻揀籍冊,間或低頭疾書。而在廳堂的正當中,則擺放著一塊素色屏風,屏風兩邊各自貼著一張紙,紙上交錯線條,橫平豎直。

  屏風上的表格是沈哲子的作品,他對時下人流水帳一樣的記載實在接受無能,索性直接態度強硬推行這種表格記帳,並不理會時下人的記錄和閱讀習慣,反正只是自家私帳。既然郎君強令,這些書吏縱有不滿和不習慣,也只能硬著頭皮接受。

  多年傳統要完全糾正並不容易,過往這十多天,沈哲子一直在科普記帳法,糾正這些人的錯誤。但一旦習慣下來,工作效率就得到極大提升。如今各個莊園送來的陳年舊帳,經過幾天的突擊,已經整理過半。

  沈家人口雖然多,但要集齊這麼多能夠通曉庶務的書吏人員,也不容易。沈家識字的人不少,但真正精於運算的卻不多,自家雖有族學,但教授多為詩書經籍,算經偶有涉獵,也不會當做一個正經學科去講授。

  這三十多個人,有的是各個莊園典庫管事,有的是產業買賣的負責人,甚至還有直接由縣署抽調來的文吏。至於他們使用的運算工具,更是五花八門,有各類竹木算籌,還有沈哲子不曾見過的刻盤游珠。

  至於沈哲子,則捧著一個木匠新近打造出的算盤,正在苦思冥想腦海中比較凌亂的珠算口訣,間或低頭寫上一句。這算盤做工倒是精緻,完全按照沈哲子記憶中打造出來,算珠打磨光滑並無毛刺,甚至還殘留著一些青青竹色。

  算盤的操作,自然要比算籌難一些,可一旦操作熟練起來,運算速度和能力則要比算籌這種比較原始的工具高得多。

  在沈哲子旁邊就有一個比較明顯的例子,錢鳳滿眼專注之色,一手把住算盤噼啪撥動算珠,另一手則奮筆疾書。他對這個新的運算工具接受能力反而比沈哲子還要高,經過幾天的操作熟悉,已經可以核對近半書吏帳目而不落進度。

  對於老爹這個好基友,沈哲子真的要寫一個大大的服字,玩得轉陰謀,算得清帳目,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難怪老爹投靠王敦後第一件事就是要把好基友引薦給王大將軍,這樣一個能力出眾的務實人才,在時下這個年代更加顯得尤為珍貴。

  如果沒有錢鳳幫忙,沈哲子想要收回各莊園權力會困難得多。

  他倒是能把住大勢,憑藉倉中米糧,命令各莊將人丁名冊送來龍溪,清點之後再配給口糧。各莊管事者縱有別樣心思,最重要的糧食被鉗制住,也只能乖乖就範。但這些人也自有應對法子,交上來的籍冊甚至還有東吳末年的舊帳,而且頗多死帳爛帳根本難以清查,可想清算難度之大。

  這些人打的什麼主意,沈哲子心知,他們是想讓自己知難而退。以工作量論,單單將這些堆積如小山一般的籍冊梳理一番,最起碼都要月余時間。要麼他咬緊牙關堅持清查,眼看著各莊蔭戶缺糧餓死,要麼雷聲大雨點小糊弄過去。

  僅僅沈家一戶清點人口田畝阻力難度就這麼大,可想而知朝廷推行土斷要承受多大壓力。

  不過沈哲子也不是沒法子,只取大興元年以後帳目清點。也就是公元318年司馬睿登基之後不久,那時候老爹投靠王敦,然後又調集周轉開始在龍溪鑄幣,自家產業財貨始有大規模的流動。

  帳目清點,效果卓然,簡直可以說是觸目驚心。更複雜的財貨周轉不提,單單清點出來的這一部分人口戶籍,就比老宅中掌握的多了將近三成,這就是幾千人丁!即就是,過往這些年,沈家一直在無償供養根本沒有出現在籍冊上的幾千人口!

  看到這個結果,沈哲子不免想起春秋戰國那真正的封建時代,諸侯架空天子,卿士分權諸侯,家臣凌辱卿士!層層封建,層層造反,以下克上,蔚然成風!

  可以想見,那些截留沈家人丁田產的部曲將們,壯大自身的同時只等一個合適機會,就能反噬主家。譬如此前的朱貢,何嘗不是因此而發跡?

  在已經清點完的籍冊中,其中最為嚴重的是位於苕溪一個莊園,五年前沈家投入人力物力開墾,至今都沒有獲得可觀回報,一直在投入。可是單單這一個莊園清點出的多餘人口,就有上百戶之多!如果按照人均墾田三十畝,那麼單單苕溪一莊就隱匿了將近三十頃的耕地,實際肯定還要更多!

  三十頃土地相對於沈家龐大田產看似不多,但若各個莊園都清點出來,則就是一個極為驚人的數字。沈家既不能從這些土地上獲得收益,反而要投入相應的生產成本,可謂雙倍損失!

  苕溪莊園的管事名叫吳儒,看到這名字後沈哲子倒是不免一愣。史載老爹建康兵敗退回吳興時,就是被這吳儒殺害以換取朝廷懸賞封爵。

  經過沈哲子努力自家命運得以改變,原本他已經忘了此節,沒想到在整頓產業時又把這臭蟲給揪了出來。於是沈哲子便硃筆一勾,那吳儒一家已經盡數被擒下,只等產業整頓完畢後再拎出來作為一個典型批鬥,以儆效尤。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