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人言吳興沈氏鄉土豪富,由此小節,可見一斑。」

  讓侍者將這草圖認真收起,皇帝不乏感慨說道。他雖然貴為天子,但諸多掣肘困蹇,真比較起來,未必就比高臥草廬的田舍郎過得舒心。

  沈哲子當然不會傻到在皇帝面前炫富,聞言後便再拜道:「小民家於鄉里,能夠耕桑得宜,略蓄家資,全因王道善治,忠義教化。陛下身披山河,小民之家,不過衣袂絲縷而已。」

  「貉子也懂忠義?」

  或許是話題談開了,又或長久抑鬱於懷,皇帝在這少年面前,心防略松,聞言後冷笑一聲。

  沈哲子卻是面色一肅,叩拜道:「小民愚魯,不敢聞陛下此言。地無分南北,俱為晉土;人無分賢愚,俱為晉民。忠義大節,立身之本,心若無此,非人矣!」

  皇帝脫口說出那話,便覺失言,及至聽到沈哲子的對答,眸子卻是一亮,口中喃喃複述:「地無分南北,俱為晉土;人無分賢愚,俱為晉民……」

  沈哲子看到皇帝這深受觸動的反應,大概能猜到這幾句話在其心內掀起的波瀾,先前在詩詞方面被鄙視的不忿消散許多。心裡念叨著要不要趁熱打鐵再念誦一句「一寸山河一寸血」,不過很快還是放棄了這個打算,不想過於出挑。

  「小民年幼智淺,常於家中聽家父吟誦,不敢忘此言傳義理。」

  皇帝聽到這話後,默然良久,心情很是複雜。他聽到這話,感觸最深是其中那種天下大同、囊括四海的豪邁志氣。但若出自沈充之口,其中未嘗沒有孤憤自艾的感慨。

  先帝重僑門而輕吳士,固然有蹇於時下的不得已。但在沈充這種有任事志向的吳人看來,卻未免有些厚彼薄此,難免鬱積於胸,繼而被王敦這種專欲擅權之輩蠱惑取用。深究根本,可恨之餘,不乏可憫。

  感慨良久,皇帝心情變得很複雜,談興稍減。沉吟了片刻後,說道:「你父沈卿,既任會稽大郡,當思國恩之厚。察其舉議行事,朕心內亦嘉許。宜自勉,勿負朕之厚望。」

  沈哲子又連忙謝恩,察覺到皇帝有結束會談的意思,不免有些傻眼。自己的爵位呢?就這麼算了?

  看到少年面有遲疑之色,皇帝略一思忖,便又笑道:「朕家中之女郎,是我至愛之瑰寶。欲求木瓜之好,你也要有瓊琚之美資。朕也很想看看,紀侯口中吳中瓊苞,綻放之日是何風采。」

  你也要有命看到才行!

  見皇帝又誤會了自己的意思,心內縱使又不甘,沈哲子也只能腹誹幾句。好不容易能開一次金手指,白送出去曲轅犁,半點好處沒撈到。

  沈哲子打定主意回家後就召集工匠開足馬力生產這件農具,快速在吳地鋪開。實惠已經撈不到了,這個命名權一定要儘快做實。

  心內忿忿離開了苑城,在台城內被安置等候片刻,卻沒想到有意外之喜到來。

  皇帝雖然沒有當面賞賜沈哲子,但隨後還是發放了封賞,賜爵關內侯,位列六品。

  到了這時候,沈哲子才明白東晉一朝的爵制,實在有點混亂。王號之下有公侯伯子男,爵號前加開國者,為一、二品。開國爵號之下,又有縣侯、鄉侯、亭侯、關內侯等。不加開國的侯爵,品秩都在三品之下。

  譬如沈哲子老爹沈充的武康縣侯,看著挺威風,其實只是第三品,還不如第二品的開國子、開國男。沈哲子這個關內侯,那就更不必說了,只能說勉強有了爵位,甚至沒有實封的戶邑,就是一個榮譽稱號而已。

  但有總比沒有強,況且葛洪一把年紀了,也就混到一個關內侯爵位。沈哲子年紀雖然不大,但儼然已經與小仙翁平級。等以後繼承了老爹的家業,部曲蔭戶佃戶無數,比許多開國縣公還要威風。

  在台城中接受封賞後,沈哲子來時孑然一身,離開時卻前呼後擁。幾輛大車裝著皇帝賞賜的錢絹,還有御賜班劍甲士兩名,以後出門逛街,可以用來開道,確實威風。他又沒有時下人固辭封賞的毛病,自然是賞賜多少,照單全收。

  一直到沈哲子離開台城時,庾亮都沒有再露面。雖然今次是有驚無險,但沈哲子心裡是把這筆帳記在了庾亮頭上,只等一個合適機會,就要讓這個傢伙加倍奉還!

  第0051章 士族為家之道

  離開了台城後,沈哲子先回了建康城內的沈宅,御賜的班劍儀仗理論上而言雖然可以帶著招搖過市,但在建康城中,二品的開國爵都不罕見,也實在沒有什麼炫耀的必要。

  所謂名爵,於沈哲子而言,不過是勞碌心累過後一點調劑,並不執著沉迷於此。但建康沈宅的族人們卻不這麼想,雖然沈家門第不高,一個關內侯賜爵也不值得多麼重視,但得爵者是沈哲子,情況則又不同。

  如今的沈哲子,儼然已經成為沈家從武力強宗混到文化士族的一個標杆,單憑其成為紀瞻弟子,便可以稱得上是沈家年輕一代中最為出色的一個。

  回到沈宅短暫停留,應付過族人們的恭賀之後,沈哲子剛待要離開,西宗的老人家沈憲又到來,要為沈哲子大肆慶賀。沈哲子固辭不掉,便只能留下來應付一下人情往來,也藉此感受一下沈家的人脈展示。

  頭一夜裡,先是沈家族人內部的聚會。東西兩宗的族人,在建康城裡大約有二十多戶人家,有的住在沈宅里,有的在外自立門戶。其中大部分,都是西宗的族人,雖然共享一個郡望,但在這個年代,一旦分宗,就算抄家滅族的大罪,彼此都不牽連。但如果有彼此聯合的需求,又是血濃於水、其樂融融的樣子。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