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王導這個行為給其他各方傳遞什麼信號,沈哲子囿於見識,或許還判斷有誤。但站在老爹這一方,能夠清楚感覺到時不我待的緊迫感,此舉可以說徹底抽走了老爹靜待觀望的餘地,要麼反,要麼降,不再有借勢斡旋的空間!

  可以預見,隨著這消息次第傳播,眼下膠著的局面,旬日之內便將有大變故!

  沈哲子見老爹心已經亂了,當下不再遲疑,上前疾聲道:「時局已經危若累卵,應該行非常之事,以破必死之局!請父親准我督護一軍,前往會稽破局!」

  第0010章 下武維周,世有哲王

  沈充這時候確實已經方寸大失,王導這行為讓他此前所有努力盡付流水,再歸原地。由於世家大族的不合作,王敦僚屬能為用者寥寥無幾,因此他的心腹錢鳳對王敦的影響力大增。

  王敦軍始終屯在於湖,便是錢鳳盡力拖延給他爭取布置的時間。可是現在,王導假傳王敦死訊,實在不能再拖延下去了,必須做出決斷。

  聽到沈哲子的請求,沈充一時間沒有反應過來,只敷衍應了一聲,片刻後才回味過來,詫異的望著沈哲子:「青雀你有什麼打算?」

  沈哲子聽到老爹徵詢而不再是教導的語氣,便知道老爹這時候確實亂了方寸。他知道老爹未必認可自己的真實主張,沉吟少許後便託詞道:「如今困結所在,會稽無以為援。我入會稽,一來可以為質,以盡最後人事努力。如果仍然不成,那就率眾殺之,以散其眾。我年幼智淺,對方肯定不會防備。」

  沈充聽到這話,眸子不禁一亮,他本是沒有動過發兵會稽的念頭,但自己目標委實太大,一旦有所動作,必然引動全局,不好掌控。可如果換了沈哲子,情況確實不同。只是兒子年方八歲,真的能完成如此犯險之舉?

  沉吟少許,沈充還是覺得這件事有點玄乎。此前他態度搖擺,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兒子的表現讓他刮目相看,覺得後繼有人因此才淡了破釜沉舟的決心。如今時勢至此,卻讓兒子去拼命破局,無論在情感上還是道義上,沈充都無法接受。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父親,眼下實在已經容不得猶豫。若我能夠成事,家族門庭得以延續。若不能成事,便是父子共刑,橫豎一個死字,死在哪裡不是死!」

  沈哲子言辭愈烈,希望老爹趕緊做出決斷。

  沈充沉默良久,又抬頭看向兒子,所見只有一張雖然稚嫩但卻平靜的臉。良久之後,他才喟嘆一聲:「我家本豪富,若非弄險,何至於此。青雀,是為父虧欠了你。我兒有高志,我雖死亦慰。好吧,你去會稽!」

  講到這裡,沈充頓了一頓,才又說道:「但你去會稽後,若事成,自然皆大歡喜。若虞氏仍然冥頑,也千萬不要犯險。即刻前往始寧與你季父沈伊匯合,舉義兵回攻吳興。以子攻父,雖然孝義有缺,但忠勇得全,或受一時非議,但能保門庭不墜。家事託付於你,我亦無憂。」

  沈哲子聽到這話,身軀頓時一震,老爹這是打算犧牲自己來保全兒子,要用父子相殘的慘烈方式來完成家族的傳續。一時間他不知如何回應,只是心裡真正滋生出那種血濃於水的孺慕之情。

  老爹他不是一個光明正大的偉岸形象,所思所想也從未脫離宗賊土豪的範疇,但其為家族、為兒子這種敢於犧牲、甘於犧牲的情懷,又足堪壯烈。

  在老爹沉重目光注視下,沈哲子徐徐拜下,凝重說道:「前途未絕,父親何言至此。請父親安坐在此,待我傳捷!」

  沈充聽到這話,撫掌大笑,笑得眼眶潮濕,他拍著沈哲子腦袋,說道:「我家麒麟兒,八歲分父憂。青雀,為父已經沒有什麼可予你,臨別之際為你擬一表字『維周』,願我兒自勉。」

  詩經國風「下武維周,世有哲王」,老爹從自己「哲子」延而以「維周」為字,希望自己能維持家業,世代都有賢明的傳承,可謂寄望厚重。然而沈哲子卻又有另一層體會,秦承周祚,漢繼秦統,一脈相承,所謂維周,正得其宜。

  得了老爹的兵符手令,沈哲子正式成為一軍督護。不過老爹眼下也非官身,沈哲子這「督護」之職自然毫無合法性。但他節制的一軍兩千餘人,全由沈家部曲構成,忠誠無虞的私兵。沈充又指派族人沈默為輔,負責具體的行軍指揮。

  於是一行人便從武康出發,南向會稽而去。沈充在這時節分兵送沈哲子前往會稽,也是存了別居保全家業的念頭,因此家中除浮財之外,一應戶籍地契名冊之類,盡數交給沈哲子帶走,足足裝了有三大箱子。

  這是沈家立足的根本,哪怕沈充不在了,沈哲子憑著這些,也能完整繼承家業。在士族當政的東晉,奪業是比殺人還要嚴重的大仇,只要吳興沈氏門庭仍在,就不會有外人敢公然挑釁士族權威擅自侵占產業。

  ……

  西陵地處錢塘江南岸,地勢險要,號為兩浙門戶。古時越國范蠡曾在此築城以抗吳國,如今舊城已廢,新城縣治臨江扼水,形勝之地。

  西陵縣令名許超,會稽人士,此時正在衙署宴請貴客,本郡上虞魏氏的魏興魏長義。魏家在會稽向有清望,與賀虞並稱,魏興本人更是虞氏佳婿,雖為白身,卻是鄉望名流,因此許超不敢輕視之,畢集縣中大姓家主,一同作陪。

  魏興年方三十,博領大衫踞坐案後,白粉敷面,雖受殷勤招待卻神色淡淡,不喜縣令召集這些鄉土寒門與自己共處一席。手中麈尾一轉,指向廳側,說道:「酒氣濁,請開窗引清風入室。」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