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母親...”皇帝流著如同血一般的淚,“是否也和大人一樣, 始終都覺得兒子很不堪呢?”

  “我從來都沒有這麼覺得,倒是你...”

  “兒子心裡,母親永遠都是母親。”皇帝盯著蕭幼清一動不動,眼裡充滿了酸澀與心寒,“那麼...母親心裡呢,他心裡呢,我真的...真的是他的兒子嗎?”

  “我想不明白,他那麼的喜歡母親,可是對於我呢,他寧願去寵溺一個宗室庶出的養女,我不願信姜舅舅的話,可是他對我...讓我又不得不質疑...”

  蕭幼清坐轉身子背對著傷神道:“你知道嗎,這個家好比上演著一場南戲,一出雜劇,每個人都有兩張面孔,一張被欲望支配,一張則是你的本心,當你的欲望逐漸增生,你就會失去你的本心,可是戲,”旋即起身朝前走了一步垂下雙手閉眼道:“終是要落幕的。”

  景和二年正月初三戌時,直官遞牌,雞唱敲響鐘鼓樓改時的鼓聲,高聲喝唱道:“日欲幕,魚鑰下,龍鞱布...戌時正!”

  ——咚咚咚——隨著改時的鼓聲敲響,內侍從福寧殿內閣走出,“皇帝,駕崩了!”

  景和初年,景和帝病逝於福寧殿,半夜收到消息的老臣如五雷轟頂一般僵住,“完了喲。”頭頂黑壓壓一片如烏雲密布,說完便失了重心癱倒在地。

  蕭雲澤及霍青收到消息後便抽調馬步兩軍禁衛戒嚴京城,宗室諸親與朝廷重臣跪伏於殿庭顫聲大哭,宰相韓汜取宣讀遺制,“朕…生死有命...太皇太后尊為太上太皇太后,皇太后宜尊為太皇太后,皇后為皇太后,皇太子晟於柩前繼位,喪制以日易月,山陵一應事務當節儉,無禁祠祀嫁娶,諸州官員不必入京,當盡好本職,嗣君尚在幼沖,軍國大事權取太皇太后處分...”

  蕭幼清抱著嗣君從內閣走出,至殿中垂簾內站立,左右內侍旋即捲簾,趙平走上前喚道:“跪!”

  “謁請皇太子殿下登基。”

  翌日,昭告天下皇帝駕崩,由太常寺及宗正寺等有司布置皇帝喪儀,取消上元燈會一應慶賀事宜。

  正月五日,皇太子衛晟於大慶殿登基,改元宣化,進魯國長公主為魏國大長公主,荊國公主為楊國長公主,太皇太后臨朝稱制,命尚書右僕射為山陵使,入內內侍省都都知為山陵都監,由司天監擇吉日挑選陵址。

  宣化元年二月,命翰林學士曹佩茹撰諡冊文,由宰臣擬定諡號及廟號於朝議上與百官共同商議。

  其中寧宗廟號為一眾大臣否決,便以興宗、成宗、仁宗、孝宗四個廟號中篩選,最後由一眾文臣一致挑選出美諡定以仁宗,由宰相上呈太皇太后批閱。

  想起乾元皇帝的廟號蕭幼清便將白紙黑字重重拍在桌案上,旋即將其攥成一團怒道:“人心到底是什麼做的?”

  內侍低頭回道:“先帝延續的是憲宗惠利百姓之法,革除軍制弊端,讓將士卸甲歸田,又平刑部冤獄,然百姓們看不見這高堂明鏡里的暗鬥,朝臣們…則只會權衡君王給予的利益有多少,武宗親征統一太宗朝剩下的割據勢力,後又收復幽雲,因改革尊武而得罪了文臣最後只得了一個武字,憲宗如是。”

  蕭幼清撐著桌子長呼了一口氣,“薛進。”

  “小人在。”

  “將背後鼓動廟號之事與參與憲宗定諡的朝臣全部暗中找出來。”

  “是。”

  宣化元年三月以宰臣攝太尉率文武百官及宗室請諡於南郊,後至大行皇帝靈前宣讀,“伏維大行皇帝德合天地...謹遣尚書左僕射、門下侍郎王文甫奉冊上尊景和皇帝為顯孝神德仁文皇帝,廟曰仁宗,天人允協,嗚呼哀哉。”

  宣化元年九月皇陵修建完成,命翰林學士曹佩茹撰陵名,為永康陵,九月中旬先帝出殯,送靈百姓如去年憲宗出殯皆跟隨於先帝靈柩之後哭送。

  宣化元年十月仁宗葬於永康陵,奉神主入太廟,已故先淑德皇后趙氏升配仁宗室。

  宣化二年太皇太后制,延憲宗之法,由戶部撥款製造司繼續研製火.器,增大對技術官的重視以及加強軍戎,於年秋開文武科舉,定武舉亦為一年一制,並大肆提拔女官以及憲宗時外放而召回的文武官員,而後又在一年之內將秘書省編撰國史的官員全部調換成女官,並由知樞密院事劉妙儀主持重修《憲宗實錄》

  宣化三年春,開設歷經兩帝先後駕崩所停的科舉,僅此一科文舉五甲進士女官便達一千餘名,武舉狀元由殿前都指揮使蕭雲澤嫡長子蕭燕歸所得,授為雲騎尉。

  宣化四年初,除兵部尚書方之彥是以年邁致仕,其餘文臣包括一些元老不是被革職便是外放,短短四年內革職人數多達上千,多為仁宗一朝的附和之臣包括東宮僚屬,且牽連甚廣,其中不乏禍及全族者。

  刑堂重開,一群皇城司禁軍手持腰刀衝進御史台。

  大臣們慌亂的跪伏在地,“臣冤枉啊,憲宗之神武,臣等如何敢詆毀,都是御史中丞,他是前太子少詹事的外甥,都是他教唆慫恿的,還望太皇太后明鑑。”

  勾當官冷道:“一起帶走!”

  太皇太后詔,糾舉者從輕發落,一時間朝中各路官員紛紛檢舉同僚以此保全自己。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