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平靜的長讀中,成太傅昔年的門人弟子一個個安靜地上前進香,叩拜在逐漸熾烈的冥紙火盆前。

  「……太尉大人,該您了。」

  檐外雨勢逐漸大了起來,祭堂裏白幔飄飛,石樑玉步調緩慢地穿過人群,在謝允的念告聲中,跪在靈位前的蒲團上。

  而謝允的聲調也在此時陡然一冷。

  「又十年,匈奴亂而黎民殃,時石莽弄權,屢次阻攔冀川侯增兵之請,以至崤關兵力不足。太傅攝右丞,為拒北患而直諫帝闕,持祖皇帝玉尺擊宣帝於殿上。內監稱,帝雖怒,但念及太傅扶持教養之情,乃遣宮中贈藥丹於太傅。」

  「然石賊聞知,惡念作祟,趁機將先帝賜下的良藥換成了毒丹,而太傅見先帝賜毒與他,便以為先帝無可救藥,不忍見山河飄零,欲以一死喚醒先帝濟世初衷——」

  青煙裊裊自眼前升起,石樑玉面上殊無異色,待指間的冥紙燒盡,他正欲起身時,謝允的手按在他的肩上,竟是讓他繼續在太傅面前跪著。

  「謝大人?」石樑玉一側首,正對上謝允泛紅的雙眼。

  不知何時,謝允已放下了那篇祭文,寒聲道:「石大人,當時作為奉丹廷尉的你,是否與石莽合謀,親手……毒殺了先師成暉?」

  一片死寂中,喧囂的唯有檐外躁動的凍雨,隨即,滿堂譁然。

  「謝尚書不可亂說,太傅之死時過境遷,史官已作定論,便是翻舊帳也該交由御史台查證!」

  「彈劾當朝重臣當有實證,謝大人三思啊!」

  「謝某敢詰問,必有舉證。」謝允話音一落,身後一個內監樣的人捧著一本書冊上前,竟是宣帝當年的起居注,「元昌十九年,帝受玉尺,酉時召丹使,命其賜補元益氣丹於太傅,但事後仙遊府查證,短缺的卻是皇室秘毒『血魃』,而不久後,當日值勤的仙遊府藥童在投奔趙太妃宮中避難不得,亦慘遭石莽殺害,當時的宮禁出入中,亦有侍衛稱見過你石樑玉帶著丹盒親自去尋太傅,你,有何辯解?」

  人群大亂,有人驗證了起居注的真偽,一時無法反駁。

  「啊?這……石太尉,你、當時你的確是做了奉丹廷尉,這件事除了你外人無法插手,莫非真的是?」

  「謝大人調查得不少。」石樑玉將又一張冥紙折起,送入火盆里,隨後輕輕撥開謝允的手,起身道,「帝王起居注乃宮中秘藏,大人是如何得到?」

  ……他為何這般平淡?

  謝允擰眉,道:「自是請示過陛下才得到此起居注,你尚未回答我的問題。」

  眼角餘光瞥見人群中鐵睿的神情凝重起來,石樑玉道:「確如謝大人所言,石某當年乃受命賜藥,但即便有人看見我親自帶藥盒去尋太傅,又能說明什麼?眾所周知,那夜成太傅乃於小龍門逝世,乃陛下親眼所見,莫非謝大人要指責我是強行投毒的嗎?」

  「先帝賜藥,石莽矯詔下毒,太傅見毒丹而心灰意冷,故而受死。在這之中,你難道要說對此一無所知嗎?」

  針鋒相對,石樑玉深吸一口氣,道:「太傅為國之柱石,我若知曉那藥丹有毒,何以要惹禍上身?謝大人的意思是,石莽與我乃是同謀,然而他若明知個中兇險卻非要派我前去,豈非坐實了其乃食子之凶虎?而我若為棄子,又談何同謀?」

  眾人轉念一想,繼而恍然。

  「謝大人,太尉於家國之辛勞,這些年滿朝文武皆看在眼內,何況當年他乃是大義滅親,可見在此之前已深受石莽之惡,這其中是否有所誤會?」

  謝允盯著石樑玉道:「從前未發覺過,太尉的言辭口舌,竟也有這般鋒利的時候。」

  「謝大人手中物證不全,而前言提到的藥童也已亡故,若欲加罪,證據恐顯不足。」石樑玉說到這兒,已得七成支持,轉而對謝允道,「面人猶有三分氣性,你我政見不同,爭鬥本無法避免,只是若因一些陳年舊事此便想指責石某的罪名,這番布局,太淺。」

  謝允道:「這就是你全部的辯駁了嗎?」

  石樑玉道:「或者謝大人尚有證據?倘若是大人提到的藥童曾投奔的趙太妃——」

  「哈。」謝允發出一聲輕笑,「你果然對趙太妃下手了。」

  「……」

  不知何處的風吹得雨珠橫飛,飄進堂內和倏然而下的冷汗一併打濕了石樑玉的後頸。

  「同為文臣,你我能動用的資源相等,你是憑什麼以為,你能監控當年的人證,我就不能?」謝允道,「請通王殿下!」

  屏風後由遠至近地傳出一聲聲撥浪鼓的響動,眾人愕然間,卻見兩名內監扶著一個四十餘歲,樣貌憨厚的中年痴愚兒上來,正是衛氏誰都沒在意的那位親王,宣帝的同輩皇帝。

  「你可以想到我找的人證是趙太妃,卻沒在意過,當時在丹房中玩耍的還有通王。」謝允說著,差人送上兩隻不同的藥盒上來,「宮中秘藥蠟封前均會以不同藥盒盛裝,而秘毒血魃的藥盒尤為特殊,外人或者難以分辨,但通王決計不會看錯。」

  在場之人紛紛一窒,謝允說的話他們都暗中知曉,通王之所以瘋癲痴愚,乃是當年目睹了宣帝弒君,而弒君所用的,正是「血魃」。這是通王一生都無法遺忘的陰影,也是大越皇室最黑暗的一面。

  鐵睿聽到這一步,卻是一頭霧水,他與在場的老狐狸們不同,說到底乃是地方上的外臣出身,對於先朝的腥風血雨並不十分清楚,出聲道:「通王殿下素來……有恙,其言詞可足夠採信?」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