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祠堂里人來人往,好不容易在一群求高中、求送子的百姓里擠進去,季滄亭便瞧見一尊頂天立地的泥塑彩像,無論哪個地方,武帝祠的品味都驚人地一致,不管祠堂蓋得有多小,雕像一定要大,馬一定要白,槍一定要長,人一定要胖。眼前這尊,乃是一尊以赤白二色看不出是男是女的彩塑泥人,正騎在馬上提槍欲刺馬蹄下一個修羅惡鬼樣的匈奴士兵,身後帶著披帛也不曉得是出身朝堂還是出身後宮的白面男子,有的彈琴,有的起舞,好似正為她助威。

  饒是老臉皮厚慣了,季滄亭也難免感到一絲羞恥。

  「小姑娘。」背後一個老婦人見她占著蒲團久了,不滿道,「你拜不拜?不拜就讓開吧,老婆子等著給兒媳求子呢。」

  「拜、拜拜拜。」

  季滄亭心情無比複雜,正要叩首,忽聞外面一陣吵鬧,隨後兩排壯丁排開人群,隨後一個披頭散髮的蟒袍男子夾著個孩子梨花帶雨地沖即來,不由分說,直接在季滄亭身邊的蒲團上跪下來,砰砰砰砰叩了四個響頭。

  季滄亭震驚不已,卻見那人額頭見血,淒悽慘慘道:「先帝!我郭文柏對大越的忠心天地可鑑,絕不會做那背主棄國之事!石太尉,你將文武百官的嫡子帶去小龍門,以教養之名行□□之實,實在有悖人倫!若當真問心無愧,你敢在在先帝眼皮底下把我家孩兒帶走嗎?你敢嗎!」

  誰?

  季滄亭一把將穆赦拎到人群後面,在靠窗的位置撥開窗紗,只見武帝祠外圍來了一隊穿著禁軍銀甲的軍士,而他們中間,一架紫頂馬車停在門口,隨著於統領脫盔行禮,一個熟悉的身影自馬車上走下。

  蒼白的皮膚,瘦削的面頰,在陰鬱的目光所及之處,圍觀的百姓本能地避開他的視線。

  「郭刺史何必如此激動,御史台參奏於你,本官雖相信你之為人,也需得給天下人一個交代。小龍門乃歷代英才所出之地,是除了帝宮外最周全之地,你若再執意錯解好意,下次相見,便需得在牢獄之中了。」

  第三十五章 針鋒

  季滄亭猶然記得那年她因時勢草草登基後, 為掃蕩大越中殘餘的匈奴與其他趁機擾邊的夷邦,曾一年內自煬陵出征九次之多,彼時她根基不穩, 時常有大臣密奏有人暗中籌謀讓世家大族代衛越立新朝,而作為世家之首,成鈺便成了野心者的目標所在。

  有傳言說,左右季滄亭與成鈺患難情深, 不如讓成氏代越, 開闢新朝。

  那個時候, 人心思危, 有忠於大越的臣子奏請她當機立斷賜死成鈺,以免發生宮變之事。

  提出這種建議的臣子並非是惡人,反倒是些早年為大越鞠躬盡瘁的老臣。季滄亭雖是絕不可能做出此事, 也是日夜難眠,後來只得將成鈺遠封出去, 以免遭到臣子的暗殺。

  提出讓成鈺遠離煬陵建議的人, 就是石樑玉。

  彼時他擁立有功, 又素來兢兢業業, 辦事仔細,讓季滄亭出征時後顧無憂, 比較起其他人激烈的手段, 他的建議顯然圓融許多。季滄亭沒有理由拒絕他的建議, 只是未想到昔年同窗, 那般當年寒雪裡倔強不屈的面目, 偏偏在所有人都對得起他的時候,猝然露出了猙獰的一面。

  「嘶……你掐我胳膊幹什麼?」被扯到人群後面的穆赦被季滄亭抓得吃痛,掙開她小聲道,「你們中原人的官場裡不是看資歷的嗎,怎麼這年紀大的反倒怕這年輕的?」

  「呵,當你本覺得是棵小白菜、炒熟了吃到嘴裡卻發現是棵黑心菜進而被毒死時,旁邊吃菜的人當然會怕了。」

  季滄亭眼底殺意瀰漫,只是不會武的穆赦在身邊,她曉得衝動會連累於他,並未動手。而就在那抱著孩子躲到武帝祠里的刺史將要被拖走時,有人卻動了。

  一個黑影從人群里衝出,手中拿著銀亮的匕首,大喝著直直朝石樑玉衝來。

  「石賊亂我朝綱!我成氏門生代天下人取你人頭!」

  「大膽!」一直站在石樑玉身後的於統領拔刀一斬,當即一刀貫胸,將那刺客當場斬殺。

  一切都發生在電光火石間,尚滯留在武帝祠里的百姓們靜了一瞬,立時炸了開,驚呼聲,尖叫聲不絕於耳。

  一片混亂里,季滄亭被周圍驚慌的百姓們推搡著離開武帝祠,離石樑玉不過五六步時,聽見他神情冷漠道:「本官為迎接成國公入朝輔政,未意遭此行刺……刺史,你若當真不願為朝中繼續效力,便代本官給國公帶句話——讀書人本為黎民□□,何因私仇陷蒼生於戰火?」

  季滄亭低頭看了一眼那倒在血泊里、穿得仿佛像是個儒生的人,目光掃過他耳後隱約露出的一小片刺青,眼底暗沉了下來。

  幾個時辰內,潞州城就傳遍了成國公要殺石樑玉的消息,一時間街頭巷尾流言紛飛,好不容易從戰亂中恢復了幾年生計的百姓不免有幾分怨言。

  ——石太尉便是真有什麼不是,也是先帝身邊的遺臣,直接行刺殺之舉,成國公名聲在外,原來也是個為了爭權奪利不顧百姓死活之人。

  「……這是誣陷!」

  驛館裡,徐翰林氣得走來走去,「徐某素知石莽當年慣會引導謠言,而今他竟也使出此招中傷座師清名!真真小人行徑!座師莫急,我這便去寫一篇檄文痛斥此等惡行!」

  剛剛回來的季滄亭看著徐翰林氣哼哼地衝出去,坐到氣定神閒的成鈺旁邊,道:「我當時就在那裡,瞧著那刺客是石莽當年蓄養的死士,如今應是留下來由他兒子繼承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