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的父皇到最後都在防著他們,為此竟然願意相信一個外人都不願意輕易將虎符給他們。

  在梁政清過了頭五,他幾乎是立刻下葬跟著便舉辦了大典,正式成為了梁國的王上。

  他那番皇位傳位於他的說辭,除了他也再沒有人信,可是即便眾人心知肚明也只能壓在心底,面上波瀾不驚。

  在這種大逆不道有違綱常的事情上,大家仿佛格外的達成了高度的默契,對這件事緘口不言唯有沉默以對。

  因為這時候站出來的,就是最愚笨的替死鬼只會白白送命而已、

  朝堂上皆是人心惶惶如履薄冰,日子並不比梁政清在的時候好過。

  一夕之間,眾位皇子紛紛被以各種罪名下獄或終身幽禁宗人府,還有的甚至尋了許多再荒唐不過的名頭直接殺掉永絕後患。

  甫一上位,他便成了更暴虐嗜血的皇帝,較之梁政清有過之而無不及,也因此而名滿天下。

  正當他絞盡腦汁想如何拿回虎符,偏偏周尋在這時候回來了。

  帶著他身邊貼身侍衛的棺槨一同回來。

  果然,還不等他傳喚,周尋先自行來了宮中,可更令他意外的是,他竟然直接就將虎符給了他,只為換得一人相守。

  甚至,連自己左相的位子也毫不眷戀就能捨棄。

  梁宣將那半塊虎符捏在手中,喉結上下滾了滾:「你不後悔嗎?」

  「我做這一切,不論是左相也好,周尋也罷,今生所求唯有她一人而已。沒有了她,我才算失去了所有。」

  周尋看著他:「王上心裡怪我的對吧?但其實,從始至終不是我搶走了錦書,而是你先放棄了她。」

  是啊,梁宣想反駁但無從開口,他的確在江山和錦書之間選擇了前者。

  做好了選擇的那一刻起,他再沒有資格說他是真的愛慕錦書的。

  他和周尋最大的不同是,永遠有比情愛更重的東西擺在他面前,而周尋在意的只是他最看不起的情愛。

  他眼裡儘是萬民的疾苦,那是他即將走向的歸途。成事者不能被任何事牽絆,行李更無需多。

  可能於他而言就是如此,萬民的疾苦,天下眾生,都應該更重要。

  也許梁宣不是一個好人,但他一定能做個好王上。

  「而且王上,你再也不可能和錦書回到從前了。何不好好的,讓她惦念著你曾經的好,給她粉飾一場精緻的美夢呢?」

  梁宣心中一震:原來周尋早就瞧出來了,他那些無處安放埋藏起來的齟齷的心思都被他攤開來。

  為何他寧願冒天下之大不韙也要謀權篡位,是因為他寧願用皇權將一位公主永遠囚禁綁在宮中,也不願親眼看著她和所愛之人雙宿雙棲。

  這手段算不上高明也見不得光,可他為了留她在宮中,為了日日能瞧見他。

  哪怕是被她恨著她也願意,因為這般她也能記著自己一輩子。

  沒辦法讓她愛她,能讓她一輩子都記著自己也好。

  可是周尋看出來了,並且毫不留情的戳穿他變態又齷齪的不堪心思。

  周尋走出了偏殿,走出了宮門。

  而梁宣和剩下的所有人,都被困在這宮城之中了,並且終其一生都無法離開了。

  不日後,王上下了一道旨意:擢右丞為左相。

  常以寧也如願以償了,他逼得周尋離開了朝堂,離開他好不容易使自己風光無二的地方,放棄了所有的一切。

  他輕而易舉的得到了周尋曾擁有的一切,但是他覺得周尋是在施捨。

  所以他快樂不起來,官拜左相那一日,他看著高台之上的梁宣,想起了當初的梁政清和周尋。

  雙眉入鬢,薄唇微抿,梁宣也再不復當年溫軟。

  周尋當初僅憑一己之力攪亂了夷狄,他爹不過是一介將軍,可如今的梁國。

  因著他諸般從中作梗,甚至擾亂了整個國家和百姓,使得天下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是不是意味著,周尋已經是他的手下敗將了?

  常以寧覺得,自己擁有了一切,但又好像失去了一切。他越發的感覺不到快樂,每當他看向梁宣時,他總覺得梁宣應當也是不快樂的。

  當所有的愛恨翻騰如雪涌,他也只能笑著說一句「成王敗寇」然後任生命隨風輕輕跌落。

  因為梁宣除了「王」這個名頭,已經什麼都沒有了。

  漸漸地,梁宣比從前狠厲,殺伐果斷了許多。

  可是這天下,被他治理得很好。國泰民安,百姓的生活安樂了許多。

  常以寧也學著去尋找另一種方式麻痹自己,他開始試著向梁宣那樣,他做一個好王上,他就盡心盡力做一個好臣子。

  只有到了這個時候,他才體會到,原來周尋從前不僅要顧著應對他,還要想法子周轉於朝堂與百姓中間。

  了解得越多才越發感覺到,這個夷狄人人得而誅之的叛徒,竟然是梁國百姓眼中的好官。

  他用自己的銀兩接濟窮苦百姓,設立福利醫館為窮人看病,建了孤兒收容院。

  甚至還設立了許多義務學堂,花費了大量的銀兩請了先生去給願意讀書但家中貧寒的孩子教書。

  民間由此還流傳著他的傳說:說此人冰雪剔透,光華傾目,曾經大權在握,幾乎問鼎江山。

  於是以寧心裡頭便有一股子還要和周尋爭個高下的不服輸的心氣兒。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