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叫骨氣,軍工人的骨氣,中華兒女的骨氣!

  葉斌通的猶豫,不正是因為這樣的骨氣嗎!他想要為國防科研貢獻力量,而不是為某個企業家謀利,這不是正是他即便吃著爛菜葉子也照樣沒有絲毫委屈的原因所在嗎?

  李路身邊的這些人,包括張衛偉在內,他們所經歷的變化實在巨大。短短一年的時間,從為了一塊兩塊錢加班補貼爭搶加班值班,到看到數百萬現鈔都沒有什麼情緒波動,他們受到的衝擊實在是太大了。

  因此不可避免的形成一種思維,那就是所有人首先看重的,那就是個人的待遇。這樣的觀點沒有錯,起碼得吃飽飯,老婆孩子得生活。之前去洛陽挖一拖的工人,李路用的不就是這樣的手段嗎?

  只是,哪怕是張衛偉,都需要時間沉澱和思考,洛陽之行和上海之行,情況完全的不一樣。

  姚太航這樣的頂級專家,再怎麼著也不會餓著,如同馬金濤,他的工資比當光明廠公安保衛處副處長的李路都要高。

  真正有家國理想的一代人,後人常常難以理解,但在那個時代,卻是普遍的現象。我們常常能夠在紀錄片裡看到許多相似的鏡頭——乾瘦的科研人員們圍著簡陋的實驗設備討論。再看看二十一世紀的鏡頭,但凡出現在鏡頭前面發言的,除了那個年代走過來的年邁的老人,一個個都肥頭大耳的,肚子比懷胎七八月的都要大。

  可以想像這一代科研人員的生活狀態。

  姚太航等十幾位骨幹科研專家已經與前一天乘坐聯航的航班飛抵了陸港,另有三十多骨幹技術人員更早的乘坐火車抵達了陸港。這裡面大部分是直接或者間接參與了Y10項目的技術人員。

  李路的上海之行的最大收穫不是與浦江區達成了投資協議打響了進軍魔都的第一炮,而是這一批寶貴的專業人才。他們就是讓Y10項目得以延續下去的唯一班底。

  全部加起來不足五十人的技術團隊,距離撐起Y10項目全速運轉的規模,還有一段很大的距離。按照姚太航的估算,同水平的技術人員,至少還需要一百人,並且要有充足的資金保障,才能夠讓Y10項目恢復到正常運轉狀態。

  任重而道遠。

  實際上,李路更加清楚狀況。未來的Y10項目將由紅星廠獨立撐起運轉,而以前的Y10項目,則是背後有國家的支撐。區別在於,以前的Y10項目背後有不計其數的研究機構、工廠提供支撐,行政命令下去,所有能夠用上的資源都會傾斜過來。

  比如一顆螺絲,在以前,一個行政命令下去,好幾個工廠不計成本進行製造一直到拿出合格產品,然後在最短時間內送到項目組。而現在,紅星廠要到處求爺爺告奶奶地求著人家去製造,甚至都未必能順利拿到產品。

  紅星廠,僅僅是一個掛著能造豪車卻只能造手扶拖拉機的機械廠而已。

  這裡面的差距,不是一兩百人的研發團隊或者幾千萬研發經費能夠解決的。

  然而,李路非常的有信心,只要努力去做,就會有實現的那一天,不去做,時光不能倒流,一旦失去了,那麼將需要用至少兩代人作為代價,才有希望夯實最初的基礎。

  甚至在他心裡,最壞的打算是,哪怕Y10項目最終失敗,至少能達到保留下珍貴火種的目的。

  人定勝天,永不言敗。

  第354章 截胡

  和去程一樣,三叉戟客機在惠州經停,然後才再次起飛前往陸港。

  趁著客機經停著幾十分鐘,李路閉目養神。過道來來往往的有旅客上上下下,大多是領導幹部和技術專家,也有少數的華僑外商什麼的。

  兩名精幹的身著黑色中山裝的男子走上來,其中一名約莫三十多歲的男子走在前面,後面更年輕一些的男子守在了艙門那裡。

  男子沿著過道朝裡面走,鷹隼一般的目光打量著兩側的乘客,在尋找著什麼人。

  李路慢慢睜開眼睛,一會兒,張衛偉也慢慢的清醒過來。他們都是戰場上下來的老兵,對危險的嗅覺異常的靈敏。尤其是李路,兩名男子一進艙門,他實際上已經感覺到了客艙里的磁場發生了變化。

  張衛偉的手摸到了肋下去,那裡是快槍套。他和李路都是特別持槍證,隨身攜帶手槍一點問題都沒有,哪怕是坐飛機。

  微微搖了搖頭,李路說,“沒事。”

  有危險感,但不是針對任何人的,只是說明這個人具有極強的攻擊能力,不是普通人。

  那男子走了過來,目光落在李路臉上。

  李路慢慢擺頭看過去,淡淡一笑,卻讓那男子感受到了心悸的感覺。那種感覺他曾經遇到過,那就是在一次給一名曾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射殺了三百多名敵人的老戰士當警衛工作的時候。

  “請問你是李路同志嗎?”男子很客氣的問道。

  張衛偉站起來,擋住了男子,問道,“你是誰?”

  男子卻沒搭理張衛偉,而是繼續對李路說,“我是軍區後勤部的,方部長的警衛參謀,我叫劉斌,首長請你去一趟。”

  原來是軍區首長方鶴成的人。

  李路站起來,笑道,“你怎麼就認定我是李路?”

  劉斌說,“您的氣勢很像抗美援朝時期走出來的老戰士張老。”

  “呵呵。”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