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說著,從拉出茶几抽屜取出一份有好幾十頁紙的文件,遞給黃光輝,說,“這裡面有最詳細的材料,既是你挖掘人才的指導手冊,也是待遇標準手冊。我已經儘可能的進行了細分,你按照這上面的來操作。”

  黃光輝連忙打開一看,目錄非常的清晰,每一個領域算一節,機械工業在第一,內容最多,正文內容從最高等級開始往下,詳細規定了對應的待遇標準。

  比如一名機械廠的技術工人,普通技術工人,只要願意到陸港去,加入紅星廠,首先就能得到一筆五千元的安家費,然後是兩居一室以及安置家屬工作。

  這是普通技術工人的標準。

  黃光輝只是掃了一眼,就明白這項龐大的人才計劃是多麼的重要,甚至需要投入的資金是他無法想像的。

  他知道自己肩膀上擔著的擔子的重量了。

  李路繼續說道,“第三件事,內部保衛監督,這方面我不多說,你也是老兵了,明白是該怎麼做。借鑑七十二號的做法,學習他們的經驗。明白我的意思嗎?”

  黃光輝絲毫的不敢分神,嚴肅地點頭,“首長,我明白。”

  “經費按月算,每個月的最後一天,白雪會把錢放到這裡,你月初前五天這個時間裡來去,記住,其他時間不要到這裡來。”李路著重交代道。

  黃光輝深深記進腦子裡,道,“是,我記下了。”

  給了權,就不會給錢,這是李路另一世花了二十多年總結出來的經驗。這個權錢分離不是簡單的分開掌握那麼簡單,也不是相互制約那麼簡單,李路的操作,更加的複雜。

  費這麼多心思,目的只有一個,保證這個機構體系穩固長久地運轉下去。

  同樣的,他把紅星上海分公司交給畢曉龍搭理,那麼負責管財務的人,用不了多久就會到上海這邊上任。當然,他在企業里施行的,尚且是一個簡單的約束機制,遠遠比不上在商務情報系統這方面的複雜設計。

  說到底,李路不擔心企業這些出問題,只要商務情報能夠保持正常的運轉,那麼一切都還在他的掌控之中。他建設的商務情報系統,此時此刻,同時也是對內的內部保衛監督系統。

  第353章 留下火種

  三叉戟滑跑,昂頭起飛,持續爬升,花了三分多鐘進入巡航狀態。

  相比二三十年後,這樣的速度算是很快的了。未來的航班日益增多,起飛爬升經常要繞個幾圈避開降落航班的航線,沒個十分八分鐘,空姐都不出來服務的。

  張衛偉鬆了口氣,說,“頭兒,不知道怎麼的,爬升的時候,我總感覺**酸酸的,有點心悸。”

  “沒有踏實感,這個正常。”李路說。

  別說坐飛機,就算是打飛機,李路都是滾瓜爛熟不知道多少回了,因此什麼感覺都沒有。唯一的感覺就是,這個年代的客機,那舒適度是真心差。

  “頭兒,葉斌通那邊怎麼辦?”張衛偉憂心忡忡地問道。

  姚太航帶著他花了一個多星期走遍了整個上海,幾乎把Y10項目組的主要技術專家都見了一遍,儘管願意到陸港去的不多,但張衛偉是越來越了解情況的。他知道葉斌通的重要性,甚至感覺有點像建國前我黨從廣東往東北轉移知名科學家藝術家的那件事情。

  葉斌通最終還是沒能和李路一起回陸港,儘管葉斌通答應了過去兩三個月,如果李路能建起他理想中的實驗室,他就留下,反之則離開。但是,李路和葉斌通見面第二天,葉斌通就接到了命令,到南京去協助完成一個項目。

  這一下不但不知道葉斌通什麼時候能到陸港,李路最擔心的是這中間會出什麼其他變故。

  李路說,“順其自然吧,該做的我們已經做了。”

  “那,那實驗室還搞不搞?”張衛偉問道。

  “當然要搞,不管有沒有葉斌通,雷達通訊實驗室我們早晚要搞,這兩件事情不衝突。”李路道。

  張衛偉嘆息著說,“我實在想不明白,這麼好的條件,葉斌通為什麼就不乾脆一點呢?”

  李路頓時笑了,問道,“如果讓你去別的地方,條件比陸港的好,比我這裡的好,你去不去?”

  “當然不去。”張衛偉根本沒有考慮,回答道。

  李路笑著緊接著問,“為什麼?”

  “為什麼……”張衛偉卻是愣住了,因為他也不知道為什麼,他思索著說,“這個……怎麼說,就像當兵一樣,那肯定是不想退伍回家的。”

  李路道,“沒錯,葉斌通一樣。”

  張衛偉若有所思,慢慢明白,這裡面不是待遇條件的原因。

  待遇條件一直以來都不是重要條件,對於軍工人來說,現在如此,幾十年後一樣如此。李路非常的清楚,姚太航這樣的航發領域的頂級專家願意到陸港去,加入一家私營小工廠,是因為李路搶救了那些資料,是因為李路願意並且有能力提供繼續研究的基礎。自始自終,姚太航都沒有問過個人的待遇。

  包括其他所有願意放棄體編制前往陸港的科研人員,他們的目的同樣如此。因為他們內心裡,是想為國家的航空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是想讓自己製造的飛機能夠翱翔天空而不再處處看人臉色受制於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