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諸侯國的問題一解決,大一統天下再沒有什麼阻礙。

  餘下的便是細細調理政務,使得大秦長治久安。

  胡亥召集馮劫、李由等重臣閉門商討,才定下了“休養生息,長治久安”的政策基調,就有一樁大案轟動了咸陽。

  咸陽近郊青年遊俠王一猛,趁冬令雨夜潛入隔壁家,屠殺鄰家父親與三個兒子。手段殘忍,影響極壞。

  王一猛被緝拿之後,吐露舊事。

  原來王一猛幼時,其父親與鄰人因土地紛爭大打出手,被鄰居父子四人混亂中亂棍打死。案件審理時,卻只判了鄰居四人中的小兒子坐了七年牢。

  王一猛在父親死後,出外習武,十年後歸來,伺機半年,終於等到鄰居父子四人俱在,於是逾牆而入,連殺四人。

  以律令來說,王一猛連殺四人,按律當斬。

  然而依照公序良俗來說,王父當年的死,鄰居未能受到相當的懲罰。因為王一猛可以說是為父報仇。

  案件在黔首間流傳開來。

  人們總是喜歡快意恩仇的故事,竟然多是為王一猛拍手稱快的。又有說當初主審官定是收了鄰居賄賂,又有說鄰居有親戚在咸陽做大官的……總之,王一猛殺得好,殺得痛快!

  而這樁大案發生在帝國心臟咸陽城的近郊,叫朝廷無法不注意。

  一時間,凡是故事傳到之處,人們都在等著王一猛的判決結果。

  按照律令,王一猛必死無疑。

  然而難就難在,他是為父報仇。

  而此時雖然還未“獨尊儒術,罷黜百家”,但是儒家“父子君臣”的觀念,自產生之時就開始影響天下了。就連秦始皇立的石碑,都有採用儒家之說,勸導婦孺男子向善的文字。

  王一猛為父報仇,占了一個“孝”字。

  民意裹挾之下,此案所在縣長官不敢擅斷,層層上報,直至來到了皇帝的案几上。

  此案的處置,看似只是一個案子,卻直接影響帝國的價值觀導向。

  胡亥已經與群臣討論了半日,看他們彼此誰都說服不了誰。

  他聽得腦仁疼,索性踱步來到了御書房,要試一試“下一代的智慧”。

  嬴嫣時年八歲,與底下幾個弟弟,都能聽懂這個案子了。

  “所以,照你們看來,這王一猛的案子該怎麼判呢?”胡亥換了種更直接的語言,又道:“是殺了還是放了?是捉了關幾年還是關到老?亦或者要表彰他呢?”

  嬴嫣第一個起身,義憤填膺道:“他殺了四個人,當然要殺人償命。他父親死了,兇手只被判了七年,這姓王的不服氣,應該再去告他呀!怎麼能自己把四個人都殺了呢?”

  胡亥道:“你說得很對。可是這王一猛上告過多次,都沒有回信。他本是不識字的,狀子都是找人代寫的。最後無法才離家去習武了。”

  “為什麼會沒有回信呢?縣長不管事兒嗎?”嬴嫣疑惑又氣憤道。

  胡亥“唔”了一聲,道:“原因有很多種,可能是當年的縣長的確不管事兒。也可能是王一猛找人寫的狀子,裡面內容寫錯了。十年一過,又經戰亂,已無法查證。”

  嬴嫣氣得踢了一腳案幾,低聲怒道:“這都是什麼破事兒啊!可氣死我啦!”

  胡亥安撫得摸了摸她的腦袋,又看向剩下的眾皇孫。

  嬴祺與嬴禎死死低著頭,生怕被看到。

  嬴祚第二個起身,道:“王一猛殺人犯了國法,按律當斬。但他是為父親報仇,是個大孝子,死後應該表彰。”

  嬴嫣“啊”了一聲,“這法子我怎麼就沒想到。”

  以嬴祚的年紀閱歷,能想出這樣看似兩者兼得的法子來,已是不易。

  胡亥淡聲道:“不錯。還有誰有法子?”

  嬴祚滿以為會被誇獎,誰知被這樣輕輕放過了,他有點失望得坐下去。

  嬴祺與嬴禎恨不能鑽到地底下去。

  “拓曼?”胡亥鼓勵性得望向了一直安靜聽著的拓曼。

  拓曼起身,顯是早已想好了,脆生生道:“孔子曾說過,‘父之仇,弗與共戴天’;又曾說‘居父母之仇,寢苫,枕干,不仕,弗與共天下’。父仇不共戴天,王一猛若不殺仇人,如何立於天地間?我認為應該放了他。”

  父仇不共戴天。

  望著拓曼黑嗔嗔的眼睛,想到單于冒頓之死,胡亥竟然心中一緊。

  第241章

  “書讀得不錯。”胡亥勉勵了拓曼一句, 未置臧否, 又看向後面的三位皇孫。

  嬴祺和嬴禎被點到名字,不得不起來回答, 磕磕絆絆,好不容易自圓其說。

  胡亥耐心聽著, 格外贊了這倆膽小謹慎的孩子幾句,最終看向了嬴禮。

  嬴禮起身, 道:“《公羊傳》有雲‘父不受誅, 子復仇可也。父受誅, 子復仇,此推刃之道, 復仇不除害。’”

  父親不是被國法殺的, 兒子可以報仇。父親是被國法殺的,兒子如果報仇,那麼旁人的兒子也可以報仇, 復仇便會無窮無盡, 不能解決問題,所以不能報仇。

  嬴禮說出了他的觀點, “若要判定王一猛的罪責,就要看他的父親是不是死於國法。”

  “王父死於民間械鬥。”胡亥道:“但是王一猛認為對王父一案的判決不公。”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