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頁
或許她終有一日會領會,也或許永遠都領會不了。小玉只在十四歲時見過楊昭數面,他是與父親年紀相近的長輩,僅此而已。
倘若那就是她原本的生命軌跡,與他不曾有過交集,似乎又覺得那麼遺憾可惜。
臨走前小玉說:「多保重。」
菡玉笑道:「應該是你自己保重才對,反正只要你好好的,我也不會有事;萬一你有個什麼三長兩短的意外,我就不知道會怎麼樣了。」
小玉想了想:「也對,我會替你保重的。」
菡玉斂起笑意,叮囑她:「後年六月之前,記得回來一趟。」
小玉點頭答應:「嗯。」
這是她們第一次說起兩人的未來,輕描淡寫,一句帶過。
那一天終會到來,誰也不知道結果會怎樣。
目送小玉策馬下了山,菡玉輕嘆了一聲:「還有兩年啊……」
明珠卻耳尖聽見了,追問她:「什麼還有兩年?」
菡玉看著她笑了一笑,沒有回答。
明珠暗自心驚。那是一種釋然的笑意,仿佛她終於可以解脫。
作者有話要說: 原來的好多狗血情節都不能寫了,最愛男主和李泌搶女主的戲份,難得有個這么正兒八經的情敵可以欺負一下!
=======
補了1500字
☆、尾聲·夢回(6)
明珠開始留意菡玉的行蹤,與她同進同出,形影不離。
菡玉的行為舉止卻與往常並無不同。日常讀經參悟、吐納修身,白日裡會親自下地栽種花草五穀,遊蕩山間採集藥草金石,有時數日不歸,但足跡不會踏出衡山山麓。
南山谷中有一片荷塘,離他們居住的觀廬較遠,來回需一日腳程。每年深秋花草枯萎之時,菡玉會去清塘,絞去滿池枯葉,只留下泥中藕節作為來年生發之根;到了春夏交界之際,再去把水草野萍清理一遍,以免荷花被野草奪盡了生長空間。
第一年明珠並不知道,之後便每次都跟她一起去。荷塘占地數頃,二人泛舟湖上,需連續勞作好幾日才能做完。塘邊有一棵老槐樹,綠蔭如蓋,兩人就在樹下搭起帳篷過夜。
明珠提議從附近山村僱人來幫忙,菡玉不肯,堅持自己動手。
相府里也有一小塊荷塘,是相爺特地讓人挖鑿修建的。他愛蓮成癖,菡玉的名字里也有個「菡」字,想必荷塘對他們而言有著非凡的意義,所以不願讓不相干的外人染指吧。
然而等到盛夏花開繁茂之時,明珠問她為何不去賞游,她卻又說:「知道它們開得好便罷了,何必一定要親眼所見呢?」
明珠道:「等再過半月蓮蓬子熟,去采些回來可好?羹湯肴饌,蓮子的用處可多著呢!」
菡玉道:「那你就去吧,如果一人不力,可以請山中鄉親為助。對了,今年水澇收成不佳,眼下塘中蓮藕正好,鄉親如有需要,只管讓他們自取,留足明年之種便可。」
明珠猜不透她到底是怎麼想的。她小心翼翼地維護著這片荷塘的盛景,卻從不去觀賞;辛苦勞作時拒絕假他人之手,仿佛那是她私人的領地,外人不得涉足,花落子熟時卻又讓旁人隨意任取。
山中歲月如水,悄然不知其流逝。
小玉再一次回到衡山,已是約定的兩年之後。
二十歲的小玉,已經脫去了咋咋呼呼的少女稚氣,多了幾分沉靜之態,亂世中的見聞也讓她眉宇間有了愁色:「史朝義弒父殺弟,范陽內亂,如今龜縮河北眾叛親離,想必殘部用不了多久即能剿滅;但是南有江淮永王割據作亂,北有回紇輕唐虎視眈眈,吐蕃南詔趁我大唐自顧不暇也屢次寇邊;朔方節度使楊懷恩與回紇親善,民間傳言他是隋煬帝後裔,有擁兵復辟隋室之念……天下恐怕再難有太平之日了。」一邊說一邊搖頭嘆氣。
菡玉噗嗤一笑。小玉抬頭看她:「你笑什麼?」
菡玉道:「笑你小小年紀,就像個老頭子似的唉聲嘆氣。」
小玉瞪她:「我不小了,今年已經滿二十歲了!你二十歲的時候都入朝為官了吧!」
菡玉笑道:「還沒有,算起來應當是廿一歲才到的長安。」
廿一歲,帶著師兄的舉薦信下山入京謀職,途經馬嵬驛。
原來初初遇見他的時候,就是小玉這般年紀、這般模樣、這般性情。
那時和他說了什麼?記不清了,大致是對這未來權臣奸相避之唯恐不及的鄙夷,說他會在馬嵬驛死無全屍,還說這是天道輪迴報應不爽。
如今想來半點沒錯,真真是輪迴報應,造化弄人。
小玉感慨說:「兩年過得真快啊,好像自己也沒去幾個地方、沒救多少人,倏忽一下就過去了。」
菡玉道:「是嗎?我倒是每天都在盼著你早日回還,有點度日如年的意思。」
小玉略一細思就明白了她話中之意,有些置氣:「你真不像我。雖然我知道你經歷了很多不堪之事,但我無論如何也不會為了一個男人要死要活的。」
菡玉笑得不行:「什麼叫我不像你,本末倒置沒大沒小!你爹還反過來長得像你呢是吧?」
小玉氣她不動:「就是不像嘛!人的性情除了天生,還靠後天際遇閱歷所塑。我是不會變成你這樣的!」
菡玉止住笑想了一想,問:「你下山這幾年,都遇到些什麼人?其中有沒有遇到姓卓的?」
倘若那就是她原本的生命軌跡,與他不曾有過交集,似乎又覺得那麼遺憾可惜。
臨走前小玉說:「多保重。」
菡玉笑道:「應該是你自己保重才對,反正只要你好好的,我也不會有事;萬一你有個什麼三長兩短的意外,我就不知道會怎麼樣了。」
小玉想了想:「也對,我會替你保重的。」
菡玉斂起笑意,叮囑她:「後年六月之前,記得回來一趟。」
小玉點頭答應:「嗯。」
這是她們第一次說起兩人的未來,輕描淡寫,一句帶過。
那一天終會到來,誰也不知道結果會怎樣。
目送小玉策馬下了山,菡玉輕嘆了一聲:「還有兩年啊……」
明珠卻耳尖聽見了,追問她:「什麼還有兩年?」
菡玉看著她笑了一笑,沒有回答。
明珠暗自心驚。那是一種釋然的笑意,仿佛她終於可以解脫。
作者有話要說: 原來的好多狗血情節都不能寫了,最愛男主和李泌搶女主的戲份,難得有個這么正兒八經的情敵可以欺負一下!
=======
補了1500字
☆、尾聲·夢回(6)
明珠開始留意菡玉的行蹤,與她同進同出,形影不離。
菡玉的行為舉止卻與往常並無不同。日常讀經參悟、吐納修身,白日裡會親自下地栽種花草五穀,遊蕩山間採集藥草金石,有時數日不歸,但足跡不會踏出衡山山麓。
南山谷中有一片荷塘,離他們居住的觀廬較遠,來回需一日腳程。每年深秋花草枯萎之時,菡玉會去清塘,絞去滿池枯葉,只留下泥中藕節作為來年生發之根;到了春夏交界之際,再去把水草野萍清理一遍,以免荷花被野草奪盡了生長空間。
第一年明珠並不知道,之後便每次都跟她一起去。荷塘占地數頃,二人泛舟湖上,需連續勞作好幾日才能做完。塘邊有一棵老槐樹,綠蔭如蓋,兩人就在樹下搭起帳篷過夜。
明珠提議從附近山村僱人來幫忙,菡玉不肯,堅持自己動手。
相府里也有一小塊荷塘,是相爺特地讓人挖鑿修建的。他愛蓮成癖,菡玉的名字里也有個「菡」字,想必荷塘對他們而言有著非凡的意義,所以不願讓不相干的外人染指吧。
然而等到盛夏花開繁茂之時,明珠問她為何不去賞游,她卻又說:「知道它們開得好便罷了,何必一定要親眼所見呢?」
明珠道:「等再過半月蓮蓬子熟,去采些回來可好?羹湯肴饌,蓮子的用處可多著呢!」
菡玉道:「那你就去吧,如果一人不力,可以請山中鄉親為助。對了,今年水澇收成不佳,眼下塘中蓮藕正好,鄉親如有需要,只管讓他們自取,留足明年之種便可。」
明珠猜不透她到底是怎麼想的。她小心翼翼地維護著這片荷塘的盛景,卻從不去觀賞;辛苦勞作時拒絕假他人之手,仿佛那是她私人的領地,外人不得涉足,花落子熟時卻又讓旁人隨意任取。
山中歲月如水,悄然不知其流逝。
小玉再一次回到衡山,已是約定的兩年之後。
二十歲的小玉,已經脫去了咋咋呼呼的少女稚氣,多了幾分沉靜之態,亂世中的見聞也讓她眉宇間有了愁色:「史朝義弒父殺弟,范陽內亂,如今龜縮河北眾叛親離,想必殘部用不了多久即能剿滅;但是南有江淮永王割據作亂,北有回紇輕唐虎視眈眈,吐蕃南詔趁我大唐自顧不暇也屢次寇邊;朔方節度使楊懷恩與回紇親善,民間傳言他是隋煬帝後裔,有擁兵復辟隋室之念……天下恐怕再難有太平之日了。」一邊說一邊搖頭嘆氣。
菡玉噗嗤一笑。小玉抬頭看她:「你笑什麼?」
菡玉道:「笑你小小年紀,就像個老頭子似的唉聲嘆氣。」
小玉瞪她:「我不小了,今年已經滿二十歲了!你二十歲的時候都入朝為官了吧!」
菡玉笑道:「還沒有,算起來應當是廿一歲才到的長安。」
廿一歲,帶著師兄的舉薦信下山入京謀職,途經馬嵬驛。
原來初初遇見他的時候,就是小玉這般年紀、這般模樣、這般性情。
那時和他說了什麼?記不清了,大致是對這未來權臣奸相避之唯恐不及的鄙夷,說他會在馬嵬驛死無全屍,還說這是天道輪迴報應不爽。
如今想來半點沒錯,真真是輪迴報應,造化弄人。
小玉感慨說:「兩年過得真快啊,好像自己也沒去幾個地方、沒救多少人,倏忽一下就過去了。」
菡玉道:「是嗎?我倒是每天都在盼著你早日回還,有點度日如年的意思。」
小玉略一細思就明白了她話中之意,有些置氣:「你真不像我。雖然我知道你經歷了很多不堪之事,但我無論如何也不會為了一個男人要死要活的。」
菡玉笑得不行:「什麼叫我不像你,本末倒置沒大沒小!你爹還反過來長得像你呢是吧?」
小玉氣她不動:「就是不像嘛!人的性情除了天生,還靠後天際遇閱歷所塑。我是不會變成你這樣的!」
菡玉止住笑想了一想,問:「你下山這幾年,都遇到些什麼人?其中有沒有遇到姓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