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頁
菡玉夜不歸宿,被韋見素知道了。他大約也猜得出她為何不在館驛,第二日便故意繞開馬嵬驛,免得她再觸景傷情。
但是去的時候避開了,回來卻避不開。
當初貴妃倉促以草蓆裹身入土,太上皇欲移冢帶回長安厚葬,專程取道馬嵬驛,儀禮法事隆重,停留了好幾天。
另一個原因則是隨行的大將軍陳玄禮突染怪病,臥床不起。太上皇不忍丟下他,命太醫將他診治康復後再起行。
陳玄禮的病十分古怪,來勢洶洶,太醫令束手無策,完全診不出病因。陳玄禮一向健朗矍鑠,便有人猜測他是不是被什麼不乾淨的東西纏上了。
一年半前的馬嵬驛血流遍地,至今驛外河邊仍埋著數百具無人認領、殘缺不全的屍骨,可說是大凶之地。太上皇是真龍天子,魑魅魍魎不敢近身,當日參與兵變的陳玄禮就成為惡靈報復對象,十分合理。
太上皇不信鬼神之說,嘆道:倘若枉屈橫死之人就會滯留人間不去,為何不見貴妃芳魂來訪?
陳玄禮家人偷偷請來道士做法,在房門掛上鐵八卦,又畫了符紙壓在病榻下,果然略有好轉,但是仍不見清醒病癒。
過了三更,眾人都已熟睡,照看陳玄禮的家奴小僮突然大聲呼救,高喊「大將軍不好了」,把太上皇都驚動了起來。
菡玉和韋見素一同趕到陳玄禮處,太上皇已經召來了太醫令,給陳玄禮舌下壓了千年人參,又在周身要穴連下數枚金針,總算吊住了一口氣。
韋見素瞥見病榻上的陳玄禮,吃了一驚:「才幾個時辰不見,陳大將軍怎麼就成了這副模樣?」
菡玉朝病榻上看去,只見陳玄禮奄奄地歪在枕上,面如金紙,雙目深陷,眼窩烏黑有如描墨,竟是三分像人七分像鬼。
她心裡不由打了個突。
只是,就像太上皇說的,倘若真有厲鬼惡靈,為何卻去找陳玄禮,而不找牽掛惦記他的人?
陳玄禮家人道:「明明白天請山人驅邪已有起色,為何半夜又加重了?莫非是那些東西夜裡又來……符紙呢?還在嗎?」
小僮聞言,立即掀開被褥一角,看到褥下的符紙,失聲驚呼。
那張符居然不是黃紙,而是如灰燼似的焦黑色,仿佛被火燒過一般。但要說是火燒吧,符紙明明是壓在被褥下的,形狀完好無缺,上面硃砂畫的符文也一筆不差。
眾人議論紛紛。菡玉哪裡還站得住,悄悄往後退出人群,轉身欲走。
韋見素一直在她近旁,見她從看到那張符紙起便面色不對,追出來叫住她:「吉少卿,你要去哪裡?」
菡玉道:「我出去走走。」
韋見素道:「這三更半夜的去哪裡走,少卿還是回去休息吧,切莫多想。」
菡玉道:「少師既答應讓我跟來,就是知道我心意的。除了三更半夜,我還有什麼時候可以去看他呢?」
韋見素聽她把話說得這麼直接,反倒不知如何勸她好了,只好眼看她往荷塘邊去。
月末的後半夜,那一彎如鉤殘月也不見影蹤,只靠幾點零落星子照亮。驛站周圍樹木茂密,這個時節只剩光禿禿的樹幹,暗夜裡張牙舞爪地伸出枝椏。
菡玉走了許久,周圍高大的喬木漸漸少了,只有一蓬蓬低矮的灌木藤蘿,而腳下踩著的地面也比之前鬆軟,才恍然明白她想尋找的荷塘,也如相府中的一樣,成了乾涸的平地。
寒冬臘月的竟還有鳥棲在枝頭上,她轉身的霎那,那鳥受了驚嚇,從樹梢上振翅高起,「呱呱」的叫聲在夜空中迴蕩,悽惻綿長,也不是她熟悉的杜鵑,只是一隻黑烏鴉罷了。
這麼一回頭,迎著微弱星光,她倒認出了那棵樹,雖然葉子落光了,樹冠還是繁茂如傘,樹身向塘中微微傾斜,如水邊探身攬影的女子,凝固了姿態。
從她第一眼見它起,就是這個模樣,以後不管再過百年千年,也永遠都是這樣了。
樹下的墳塋經風雨沖刷,比一年前坍下去不少,周圍儘是齊膝的枯草。再過幾年,這座荒冢就會完全夷為平地,誰也不會記得這裡埋了一名曾經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傾國權臣。
貴妃尚可移冢,他卻連立一塊墓碑、燃一炷香都不能。他留下的,只是史書上萬世可見的罵名,和她心底不為人知的刻痕。
她在墳墓旁就地坐下,手撫著墳頭上雜亂的枯草,用最平常的語氣說:「相爺,不管人間地下,你到的地方總是不得安生。」
就像她心底最深處,永生永世都將不得安生。
「陳將軍重病垂危,是不是你做的?他年紀那麼大了,不剩幾許春秋,你又何必再為難他呢?他也只是別人的馬前卒,鳥盡弓藏,晚景淒楚,你就留他給太上皇做個伴吧。」
她伸手進懷中掏出那支碧玉笛子來,指腹撫過笛身的裂紋。尾端的流蘇已經舊了,微微泛黃,末梢上一點灰褐的污跡,和她初次見到時一模一樣。
原來,那是他的血。他身體的一部分,在她遇到他之前,就已伴隨了她許多年。
「我為你吹奏一曲『鎮魂調』,可去人心中怨尤,你以前也吹過給我聽的。我吹得沒你好,你且包涵些。」
她雙手有些抖,試了好幾下都對不準吹孔,笛子在她下唇一滑,吹出一聲喑啞走調的音節。
「嗒」的一聲,那樣大一顆淚珠,落在冰涼的玉笛上,又順著笛身滑下,滲進她僵硬的五指縫中。
但是去的時候避開了,回來卻避不開。
當初貴妃倉促以草蓆裹身入土,太上皇欲移冢帶回長安厚葬,專程取道馬嵬驛,儀禮法事隆重,停留了好幾天。
另一個原因則是隨行的大將軍陳玄禮突染怪病,臥床不起。太上皇不忍丟下他,命太醫將他診治康復後再起行。
陳玄禮的病十分古怪,來勢洶洶,太醫令束手無策,完全診不出病因。陳玄禮一向健朗矍鑠,便有人猜測他是不是被什麼不乾淨的東西纏上了。
一年半前的馬嵬驛血流遍地,至今驛外河邊仍埋著數百具無人認領、殘缺不全的屍骨,可說是大凶之地。太上皇是真龍天子,魑魅魍魎不敢近身,當日參與兵變的陳玄禮就成為惡靈報復對象,十分合理。
太上皇不信鬼神之說,嘆道:倘若枉屈橫死之人就會滯留人間不去,為何不見貴妃芳魂來訪?
陳玄禮家人偷偷請來道士做法,在房門掛上鐵八卦,又畫了符紙壓在病榻下,果然略有好轉,但是仍不見清醒病癒。
過了三更,眾人都已熟睡,照看陳玄禮的家奴小僮突然大聲呼救,高喊「大將軍不好了」,把太上皇都驚動了起來。
菡玉和韋見素一同趕到陳玄禮處,太上皇已經召來了太醫令,給陳玄禮舌下壓了千年人參,又在周身要穴連下數枚金針,總算吊住了一口氣。
韋見素瞥見病榻上的陳玄禮,吃了一驚:「才幾個時辰不見,陳大將軍怎麼就成了這副模樣?」
菡玉朝病榻上看去,只見陳玄禮奄奄地歪在枕上,面如金紙,雙目深陷,眼窩烏黑有如描墨,竟是三分像人七分像鬼。
她心裡不由打了個突。
只是,就像太上皇說的,倘若真有厲鬼惡靈,為何卻去找陳玄禮,而不找牽掛惦記他的人?
陳玄禮家人道:「明明白天請山人驅邪已有起色,為何半夜又加重了?莫非是那些東西夜裡又來……符紙呢?還在嗎?」
小僮聞言,立即掀開被褥一角,看到褥下的符紙,失聲驚呼。
那張符居然不是黃紙,而是如灰燼似的焦黑色,仿佛被火燒過一般。但要說是火燒吧,符紙明明是壓在被褥下的,形狀完好無缺,上面硃砂畫的符文也一筆不差。
眾人議論紛紛。菡玉哪裡還站得住,悄悄往後退出人群,轉身欲走。
韋見素一直在她近旁,見她從看到那張符紙起便面色不對,追出來叫住她:「吉少卿,你要去哪裡?」
菡玉道:「我出去走走。」
韋見素道:「這三更半夜的去哪裡走,少卿還是回去休息吧,切莫多想。」
菡玉道:「少師既答應讓我跟來,就是知道我心意的。除了三更半夜,我還有什麼時候可以去看他呢?」
韋見素聽她把話說得這麼直接,反倒不知如何勸她好了,只好眼看她往荷塘邊去。
月末的後半夜,那一彎如鉤殘月也不見影蹤,只靠幾點零落星子照亮。驛站周圍樹木茂密,這個時節只剩光禿禿的樹幹,暗夜裡張牙舞爪地伸出枝椏。
菡玉走了許久,周圍高大的喬木漸漸少了,只有一蓬蓬低矮的灌木藤蘿,而腳下踩著的地面也比之前鬆軟,才恍然明白她想尋找的荷塘,也如相府中的一樣,成了乾涸的平地。
寒冬臘月的竟還有鳥棲在枝頭上,她轉身的霎那,那鳥受了驚嚇,從樹梢上振翅高起,「呱呱」的叫聲在夜空中迴蕩,悽惻綿長,也不是她熟悉的杜鵑,只是一隻黑烏鴉罷了。
這麼一回頭,迎著微弱星光,她倒認出了那棵樹,雖然葉子落光了,樹冠還是繁茂如傘,樹身向塘中微微傾斜,如水邊探身攬影的女子,凝固了姿態。
從她第一眼見它起,就是這個模樣,以後不管再過百年千年,也永遠都是這樣了。
樹下的墳塋經風雨沖刷,比一年前坍下去不少,周圍儘是齊膝的枯草。再過幾年,這座荒冢就會完全夷為平地,誰也不會記得這裡埋了一名曾經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傾國權臣。
貴妃尚可移冢,他卻連立一塊墓碑、燃一炷香都不能。他留下的,只是史書上萬世可見的罵名,和她心底不為人知的刻痕。
她在墳墓旁就地坐下,手撫著墳頭上雜亂的枯草,用最平常的語氣說:「相爺,不管人間地下,你到的地方總是不得安生。」
就像她心底最深處,永生永世都將不得安生。
「陳將軍重病垂危,是不是你做的?他年紀那麼大了,不剩幾許春秋,你又何必再為難他呢?他也只是別人的馬前卒,鳥盡弓藏,晚景淒楚,你就留他給太上皇做個伴吧。」
她伸手進懷中掏出那支碧玉笛子來,指腹撫過笛身的裂紋。尾端的流蘇已經舊了,微微泛黃,末梢上一點灰褐的污跡,和她初次見到時一模一樣。
原來,那是他的血。他身體的一部分,在她遇到他之前,就已伴隨了她許多年。
「我為你吹奏一曲『鎮魂調』,可去人心中怨尤,你以前也吹過給我聽的。我吹得沒你好,你且包涵些。」
她雙手有些抖,試了好幾下都對不準吹孔,笛子在她下唇一滑,吹出一聲喑啞走調的音節。
「嗒」的一聲,那樣大一顆淚珠,落在冰涼的玉笛上,又順著笛身滑下,滲進她僵硬的五指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