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頁
讓這二人真容浮水面的,是一次“行俠仗義”。
那日,兩偷兒竊了筆巨款——也不知是哪個糊塗又倒霉的商人,隨身的包袱被他倆竊得。當時他倆只是見包袱鼓鼓囊囊,就算裡頭不是金銀財寶,也能換頓包子吃吧?誰知打開一看,裡頭不光有錢,還有不少玲瓏玩意兒。
綾羅錦服,彩石鑲嵌的刀,護身用的針盒暗器,含夾層的錢袋,小孩愛玩的甩尾炮仗……
倆人樂了,這轉手一賣,可夠好幾天的飽飯了。
正興奮著,沒看路,迎面撞上一人。
那人虎背熊腰,滾圓光頭,要多結實有多結實,他見撞人的不道歉,便破口大罵,嘴巴髒毒,出口成章不帶重樣。那倆偷兒與之對比,佝僂背,麻子臉,要多不起眼有多不起眼,只怕兩人還干架不過他一個,想溜,還被一人賞了個青黑眼影,只好被光頭壯漢兜頭罵了個痛快。
事後倆人越想越生氣,憑什麼他們得受這等氣!
遂決定報復,倆人蹲街好幾日,終於再次見到罵他們的光頭壯漢,便跟上去。也是他們腳上功夫輕巧,光頭壯漢並未察覺自己被跟蹤,他們跟著七拐八繞到巷子深處的一間小屋,哪知裡面還有好幾人,倆人冒險爬牆角打算等待機會,結果聽到一件令他們為之震驚的事情——光頭壯漢竟是暗通賊黨的內奸!
這可不得了!倆人也顧不上報復了,害怕被這群人發現殺人滅口,趕緊飛也似的狂奔回住處。
接連幾日,他們也沒心思行竊,只盤算著廣安城到底不是善地,要不要離開。去南邊,去北邊,哪兒不比這裡富裕?
可倆人都是土生土長在這片土地的人,打小也沒遠走過。因著戰事,倆人靠小偷小摸混個肚飽有床睡覺,若去別的城鎮,還不知道有沒有他們一席之地。
遠走他鄉的決定做不下來,倆人恍恍惚惚遊蕩,好巧不巧,又叫他們見到了那光頭壯漢。
這回,光頭壯漢隻身一人。
他正一臉壞笑,在小巷圍堵良家少女呢。
要說人心複雜,還是該說人心單純。
那一刻,兩個賊兒內心被憤怒、不甘所占據,愛國之情、護家之切、羞辱之怒,在那剎那統統湧上心頭。平常沒少做損人事的偷兒,被生平頭一遭燃起的“保家衛國除奸細”的念頭澆個渾身戰慄,想也不想,就擼袖子上了。
但也不能貿貿然就干架吧,倆人摸摸衣兜,誒,短刀!誒,暗器針盒!誒,甩尾炮仗!
正是前陣子偷的包袱里的東西。
可能因為自己是偷兒,他們也不敢把值錢的東西放在家中,賣不掉的用不著的,都揣兜里。
有器傍身,倆人膽子大了些。配合打一打,就叫光頭壯漢跪地求饒了。光求饒哪能夠,這可是賣國賊呀!倆人一拍掌,把人扭送到衙門去了。
彼時,上任知縣大人亡故,雲麾將軍張鵬運作為當地最大的官,只好代任父母官一職,移居到縣衙坐鎮。
看到倆人壓著光頭壯漢前來報案,原以為是件小案。哪知倆人語出驚人,竟道出張鵬運他們苦苦追查的一群裡應外合的賊黨,當即命兒子張逸和帶人捉拿,端了老窩。
解決心頭事一樁,自要論功行賞。
張鵬運有意犒勞捉拿光頭壯漢的倆人,哪知張逸和多看了一眼他們手中的短刀,卻叫他發現了倆人的身份——可不就是連月行竊,叫街坊罵聲連連的慣偷嘛!
倆人賞賜還沒接到手,人就被扣下了。
抓舉叛國賊子是有功,可連盜數家,受害人眾多,累計財產折算下來多達白銀百兩。一碼事歸一碼事,功不能完全抵過。
偷兒行俠仗義擒獲叛國賊子,扭送官府的同時,把自己也送進牢獄……
嗯,聽著也是夠離奇的。
至少張鵬運活這麼久也只見過這一次,卷宗拿到手上,竟不知如何判才好。
第95章 說法
在昨晚,楊瑾早從張鵬運、張逸和父子二人口中聽過此案的原委。
此時他坐在堂上,聽甘羅佑將前案說了個囫圇,與他所知的並無太大出入。
他問跪在地上的甘羅佑:“所以,你聽說偷竊的犯人被捉拿歸案,便來衙門詢問情況?”
甘羅佑答道:“可不是嘛,那包貨物可花了小人不少錢,小人自然緊張得很!張大人也可作證,小人來的時候,他正在看卷宗呢。”
一旁旁聽的張鵬運聞言,以手蓋住發苦的臉色。
確實,甘羅佑來衙門的那日,他正在看卷宗。且看的,正是前案的卷宗。
當時的張鵬運正在苦惱:有功有過,這個功過孰輕孰重,該怎麼判斷?
有道是“清官難斷家務事”。便是參照律法,很多暗藏隱情的案件亦難以條框裁決,多是看當時負責官員的定奪。更有難判者,還需由官員遞請示書層層而上,才能宣判。
張鵬運談起兵書陣法可以頭頭是道、不知疲倦,但雙手托著這卷輕飄飄的卷宗,他卻只能愁眉苦臉,握在手中的毛筆落下又抬起,抬起又落下,反反覆覆,也未寫下一個字。
就在此刻,外頭鳴冤鼓響起,不一會就有士兵進來稟報,有人報案。
張鵬運正是心煩意亂,對手中的卷宗,他看也不想看,立即丟開卷宗命士兵帶報案人進來。事後他回想,要是早知道來人是甘羅佑,他怕是丟開的卷宗也要撿回來看吧。
那日,兩偷兒竊了筆巨款——也不知是哪個糊塗又倒霉的商人,隨身的包袱被他倆竊得。當時他倆只是見包袱鼓鼓囊囊,就算裡頭不是金銀財寶,也能換頓包子吃吧?誰知打開一看,裡頭不光有錢,還有不少玲瓏玩意兒。
綾羅錦服,彩石鑲嵌的刀,護身用的針盒暗器,含夾層的錢袋,小孩愛玩的甩尾炮仗……
倆人樂了,這轉手一賣,可夠好幾天的飽飯了。
正興奮著,沒看路,迎面撞上一人。
那人虎背熊腰,滾圓光頭,要多結實有多結實,他見撞人的不道歉,便破口大罵,嘴巴髒毒,出口成章不帶重樣。那倆偷兒與之對比,佝僂背,麻子臉,要多不起眼有多不起眼,只怕兩人還干架不過他一個,想溜,還被一人賞了個青黑眼影,只好被光頭壯漢兜頭罵了個痛快。
事後倆人越想越生氣,憑什麼他們得受這等氣!
遂決定報復,倆人蹲街好幾日,終於再次見到罵他們的光頭壯漢,便跟上去。也是他們腳上功夫輕巧,光頭壯漢並未察覺自己被跟蹤,他們跟著七拐八繞到巷子深處的一間小屋,哪知裡面還有好幾人,倆人冒險爬牆角打算等待機會,結果聽到一件令他們為之震驚的事情——光頭壯漢竟是暗通賊黨的內奸!
這可不得了!倆人也顧不上報復了,害怕被這群人發現殺人滅口,趕緊飛也似的狂奔回住處。
接連幾日,他們也沒心思行竊,只盤算著廣安城到底不是善地,要不要離開。去南邊,去北邊,哪兒不比這裡富裕?
可倆人都是土生土長在這片土地的人,打小也沒遠走過。因著戰事,倆人靠小偷小摸混個肚飽有床睡覺,若去別的城鎮,還不知道有沒有他們一席之地。
遠走他鄉的決定做不下來,倆人恍恍惚惚遊蕩,好巧不巧,又叫他們見到了那光頭壯漢。
這回,光頭壯漢隻身一人。
他正一臉壞笑,在小巷圍堵良家少女呢。
要說人心複雜,還是該說人心單純。
那一刻,兩個賊兒內心被憤怒、不甘所占據,愛國之情、護家之切、羞辱之怒,在那剎那統統湧上心頭。平常沒少做損人事的偷兒,被生平頭一遭燃起的“保家衛國除奸細”的念頭澆個渾身戰慄,想也不想,就擼袖子上了。
但也不能貿貿然就干架吧,倆人摸摸衣兜,誒,短刀!誒,暗器針盒!誒,甩尾炮仗!
正是前陣子偷的包袱里的東西。
可能因為自己是偷兒,他們也不敢把值錢的東西放在家中,賣不掉的用不著的,都揣兜里。
有器傍身,倆人膽子大了些。配合打一打,就叫光頭壯漢跪地求饒了。光求饒哪能夠,這可是賣國賊呀!倆人一拍掌,把人扭送到衙門去了。
彼時,上任知縣大人亡故,雲麾將軍張鵬運作為當地最大的官,只好代任父母官一職,移居到縣衙坐鎮。
看到倆人壓著光頭壯漢前來報案,原以為是件小案。哪知倆人語出驚人,竟道出張鵬運他們苦苦追查的一群裡應外合的賊黨,當即命兒子張逸和帶人捉拿,端了老窩。
解決心頭事一樁,自要論功行賞。
張鵬運有意犒勞捉拿光頭壯漢的倆人,哪知張逸和多看了一眼他們手中的短刀,卻叫他發現了倆人的身份——可不就是連月行竊,叫街坊罵聲連連的慣偷嘛!
倆人賞賜還沒接到手,人就被扣下了。
抓舉叛國賊子是有功,可連盜數家,受害人眾多,累計財產折算下來多達白銀百兩。一碼事歸一碼事,功不能完全抵過。
偷兒行俠仗義擒獲叛國賊子,扭送官府的同時,把自己也送進牢獄……
嗯,聽著也是夠離奇的。
至少張鵬運活這麼久也只見過這一次,卷宗拿到手上,竟不知如何判才好。
第95章 說法
在昨晚,楊瑾早從張鵬運、張逸和父子二人口中聽過此案的原委。
此時他坐在堂上,聽甘羅佑將前案說了個囫圇,與他所知的並無太大出入。
他問跪在地上的甘羅佑:“所以,你聽說偷竊的犯人被捉拿歸案,便來衙門詢問情況?”
甘羅佑答道:“可不是嘛,那包貨物可花了小人不少錢,小人自然緊張得很!張大人也可作證,小人來的時候,他正在看卷宗呢。”
一旁旁聽的張鵬運聞言,以手蓋住發苦的臉色。
確實,甘羅佑來衙門的那日,他正在看卷宗。且看的,正是前案的卷宗。
當時的張鵬運正在苦惱:有功有過,這個功過孰輕孰重,該怎麼判斷?
有道是“清官難斷家務事”。便是參照律法,很多暗藏隱情的案件亦難以條框裁決,多是看當時負責官員的定奪。更有難判者,還需由官員遞請示書層層而上,才能宣判。
張鵬運談起兵書陣法可以頭頭是道、不知疲倦,但雙手托著這卷輕飄飄的卷宗,他卻只能愁眉苦臉,握在手中的毛筆落下又抬起,抬起又落下,反反覆覆,也未寫下一個字。
就在此刻,外頭鳴冤鼓響起,不一會就有士兵進來稟報,有人報案。
張鵬運正是心煩意亂,對手中的卷宗,他看也不想看,立即丟開卷宗命士兵帶報案人進來。事後他回想,要是早知道來人是甘羅佑,他怕是丟開的卷宗也要撿回來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