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不斷的有人去打聽消息,不管是關心的還是別有目的的,都上門送了藥材。

  還有人跟給老趙頭治病的大夫問情況,畢竟老趙頭是趙侍郎的親爹,如果真的不成了,那麼到時候吏部就空出來一個侍郎的職位,這個職位可是個肥缺,多方的眼睛都盯著這個上頭呢。

  陸尚書知道這個情況,真是鬱悶的要死,早知道這趙侍郎的親爹不成了,他幹什麼要做那許多的事兒,這不是自己給自己找不自在嗎?

  不過到底是心裡歡喜,因為趙水生的爹要是過世了,他就得守孝二十七個月,又不像武將,還能奪情不用守孝,文人這方面,可是遵守的嚴格的很,必須守完二十七個月才算數呢。

  要守孝,他這個侍郎也當不成了,等二十七個月過去了,再重新到官場上,這場面就是另外一個樣了。

  可不是跟現在這樣,風光滿面的樣子。

  李梨花和幾個妯娌商量,看情況,今年他們必須要會趙家莊守孝了,各房該準備的都得準備,老家那邊,已經安排人先過去打理去了,畢竟這麼多人都要回去。幸虧這幾年,把老家的房子又多蓋了幾進,不然這麼多人回去,還住不下。

  另外,趙家族裡的人也要通知,李梨花對佟氏和張芸兒說道:“咱們如果回去,就需要一切從簡了。”

  因為是要守孝,所以亮麗的顏色的衣服不能穿了,就是顏色鮮艷的首飾都不能戴,像金子之類的首飾是不成的,最好是戴銀首飾。更有甚者是不戴首飾的,不過像他們這樣的人家,不戴首飾也不成,會被人說的。

  佟氏和張芸兒都點頭,其實他們對於老趙頭沒有什麼深厚的感情,但是該盡得孝道也不會少了。

  老趙頭不是婆婆,伺疾用不上這些兒媳婦們,但是真的要離開京城回老家了,也需要很長時間的準備。

  李梨花的打算是,真的要守孝,也是需要二十七個月就還要來京城的,所以這次就不帶很多下人回去了,大部分留在京城這邊。只帶著心腹的下人回趙家莊。

  因為守孝,很多事兒都不便做,人少更好安排一些。

  但是就這樣一算,也得帶好幾十的下人回去。

  好在,很多東西不必帶回去,留在京城的宅子裡,這樣一路上也方便了許多。

  老趙頭也知道自己這個病,恐怕是好不了了,生老病死,這是常事兒,到了這個地步,老趙頭反而看開了,他能活到現在,當了這麼多年的老太爺,也已經賺了回來了,就是到了地下,也不覺得虧了。

  像他們村子裡的人,誰有他這個福氣?沒有一個人比得上他。

  想當年,誰能知道,他還能在京城過上這樣的日子啊。

  所以他很滿足,老趙頭對著三個兒子說道:“以後我不在了,你們三兄弟要相互幫襯著,別學別的人家,為了點家產就爭得你死我活的,那樣我在地下也不得安生。”

  趙金生忙說道:“爹,您說的是什麼話?你好好的,能長命百歲。”

  “我不中用了,我自己的身子骨自己知道。”老趙頭搖頭,“不過,我現在很知足,以後到了地下,見到老祖宗,也不會覺得沒臉見他們了。”

  “雖然說你們已經分家了,可是你們是親兄弟,以後可一定要擰成一股繩。水生啊,爹知道,咱們家能有今天,都是因為你讀書讀出息了,以後你多幫襯幫襯你兩個兄弟,他們兩個都是沒有壞心的,也不會給你拖後腿。”

  趙水生說道:“爹,您好好養病,大哥和三弟,我會一直照顧的。”

  就是老趙頭不說,他也會這樣的。

  老趙頭欣慰的點點頭,然後對趙金生說道:“老大啊,到時候等爹去了,你看看你到底是留在老家還是回來京城,可要想好了,你如今也是當祖父的人了,做事兒的時候,得心中有數。”

  趙金生說道:“爹,我明白了。”

  說完了前兩個兒子,對最小的兒子趙土生說道:“老三那,你是最踏實的,爹放心你。以後跟著你二哥,做什麼事兒之前,問問你二哥,你二哥的眼光更好一些。”

  趙土生忙說道:“爹,我都聽你的。”

  把三個兒子都叮囑了一番,老趙頭嘆了一口氣,對三個兒子說道:“在這個時候了,我也不得不說了,春花啊,我也不求你們照顧她,只希望以後她走投無路的時候,你們能讓她吃上一口飯,我就心滿意足了。”

  老趙頭也明白過來了,三個兒子對這個女兒,都心裡有了疙瘩,接過來一起住,在他還在的時候,都不樂意接過來,等他不在了,更是不可能。

  就是他現在趁著這個時候,要求他們照顧春花,可是到底是心裡不舒服,所以他也不強求了,只是能保證春花最後不至於落得那樣悽慘的下場。

  雖然外孫何壯不至於不管他娘,可是萬事沒有一定,萬一自己那個女兒做出了什麼不可原諒的事兒,那麼起碼還有一條後路。

  老趙頭說這話,是看著趙水生的,他知道,這事兒別人說了不算,自己這個二兒子說了才算。

  趙水生點頭,說道:“此事我記下來了。”

  趙春花不過是小事兒一樁,他也能保證趙春花不會打擾自己的妻兒的生活。

  既然這個是老趙頭最後的心愿,他不妨就答應下來,也算是讓老趙頭安心的走吧。

  這樣,過了一個月後,老趙頭到底是沒有熬住,在一天晚上離開了人世。

  ☆、第212章 祭拜

  老趙頭一過世,趙水生就上了丁憂的摺子,因為趙水生是正三品的官員,所以這摺子通過內閣直接到了皇上的御案上。

  皇上雖然可惜,但是這種死別的事兒,也是控制不住的。官員丁憂,每年都有。

  皇上在摺子上批了准字,然後派了自己身邊的內侍大總管親自去趙府,還安撫了一番,並且在老趙頭頭七的時候,派了自己的兩個皇子過來上香了。

  因為皇上的這個舉動,大家都知道了,雖然現在趙大人丁憂了,可是在皇上的心裡分量還是很重的,不然也不會讓自己的兩個兒子過來祭奠。

  也有人猜測,這是因為趙水生是皇子們的先生,當學生的給先生的父親上香,這也不算什麼。

  不管是怎樣的猜測,兩個皇子親自過來是事實,所以原本有些不想親自過來的官員,也都親自過來,給老趙頭上了幾柱香。

  趙家上上下下已經是一片白,趙府的主人和下人,都是穿上了孝衣。

  長輩過世,這在世人眼裡,都是大事兒。因為趙家的原籍不在京城,所以到時候需要扶靈去老家,而趙水生是三品的官員,他的父親的喪禮的規格可以按照正三品來辦。

  老趙頭的棺木要先寄放到城外,然後再一路帶回去趙家莊,到了趙家莊後才會入土為安。

  趙水生三兄弟作為孝子,這段時間是休息的少,每天都要給來祭奠的人行禮,而趙水生,更是忙,來了和他平級或者官位比他高的,他還要招待,別人都對他說節哀順變。

  連陸尚書都親自過來了,這個時候,倒是沒有什麼言語上的衝突了,因為趙水生現在不是吏部侍郎,陸尚書只能算是趙水生的前上司。

  不過面上的話,陸尚書也說了不少,比如,有什麼困難,可以找他,或者是回鄉有什麼需要幫助的儘管說,趙水生都謝過了。

  陸尚書對趙水生這麼客氣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因為皇上派了兩個皇子親自過來,這對臣子們來說,那就是體面。

  雖然現在趙水生要丁憂,可是皇上能派皇子過來,還一派就是兩個,聽說別的皇子,儘管沒有親自過來,也都送了祭品,那麼等趙水生三年丁憂完畢,這官位至少不會沒有。

  另外,大部分人都知道,趙水生是溫閣老的得意門生,溫閣老現在是首輔,三年後,這位溫閣老只要在皇上面前提一提,好差事少不了趙水生。

  於是乎,在京城,老趙頭的喪事辦的很是風光。

  不過風光之後,就是趙家要扶靈回鄉了。

  李梨花早前就已經把事情和人員給安排好了,除了跟著主子的下人,其他的人都留守在京城,林管家留在京城的宅子不用跟過去,各院的房子,除了留著打掃的,都會給鎖起來,趙家從此以後要低調起來。

  在離開京城之前,見了哥哥鋪面的掌柜的,又是吩咐了一番,雖然守孝,可是該賺錢的還是得繼續賺錢,畢竟人還要吃飯。

  田夫人在之前,也抽空見了李梨花,因為楚楚也要回去守孝,雖然孫子輩的只用守一年的孝,可是那時候楚楚還是沒有及笄,於是兩個當母親的商量了,等他們回京城後,就開始商量兩家的婚事了。

  那時候楚楚也快十六歲了,再商量商量,就可以嫁人了。

  倒不是李梨花不留著女兒,而是田家那邊的誠意十足,田蒙的年紀在三年之後,也算是大的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