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頁
於是趙構道:“朕看你的字,筋骨有餘而規矩不足,多練練小楷會有幫助。”說話間,趙構已經將給岳飛的手札寫好,正等著它干。
岳飛道:“臣也是這麼想的,但小楷貼難找……”
岳飛尚未說完,趙構便道:“有何難找?朕給你寫一帖,你帶著臨摹就是。”
岳飛躬身答謝,上一世,趙構議和前就苦練書法,議和後被秦檜架空更加無所事事,終日除了寫字就是寫字。書法早已是上乘傳世之作,他自信給岳飛寫個帖子,還是沒問題的。
於是趙構便再次提筆,想了想,寫下了五個字《將軍舞劍賦》。
將軍以幽燕勁卒,耀武窮髮。
俘海夷,虜山羯,振旅闐闐,獻功魏闕……
趙構一筆一划寫的認真,在這一刻,他的記憶忽然變得模糊起來,這一刻的自己,和前世的某些時候重合交疊。
前世,是用什麼樣的心情寫下這篇賦,有用什麼樣的心情將其送給岳飛的,趙構已經記不得了,他只記得,當年抄家,當他看到從岳飛的家中搜出這篇自己親筆寫的賦時,心中滿滿的都是恨意。
為什麼恨?他不知,或許是因為岳飛對這篇賦保管不善?以至於它都蒙塵?
或許是因為岳飛將這篇賦和其它的手札都丟在一起,並未特殊看待?
也或許,是因為在自己交付了那樣的信任之後,並沒有換回來想要的東西吧……
趙構的面前,似乎又出現了那個人到中年的岳飛的影子。似乎看到了他上書痛斥自己偏安一隅;似乎看到了在對方恭敬地誇張的言辭之後,那種從內心散發出來的鄙夷。
“朕在你心裡,是個什麼樣的人?”趙構忽然開口詢問,他原本以為自己根本不在乎,但直到現在,他才發現,其實不是不在乎,而是害怕在乎之後的失望和絕望。
岳飛不說話,他只是安靜的磨墨,趙構也說不出話來,他甩了甩腦袋,將那些前塵舊事甩出腦海,專心的寫字。
寂靜在大殿中蔓延,也不知過了多久,岳飛忽然開口:“不是壞人,或許,只是需要人的理解和支持。”
趙構沒有再說話,他發現當岳飛說出這句話的時候,他心中的恨意早已煙消雲散,不復存在了。
這個晚上,趙構一直在寫小楷貼。
從《將軍舞劍賦》寫到《千字文》再寫到《詩經》,而岳飛則很安靜的在一旁研墨,話少的可憐。
最後,岳飛帶著手札和一堆小楷帖走出了大殿,當他走到殿門的時候,忽然回過頭,看了趙構一眼,聲音平靜:“陛下若是心中煩悶找不到人訴說,可以給臣來信。臣……練好了小楷就會回信。”
趙構不置可否,直到岳飛的影子消失在黑暗中的時候,他的喉頭忽然哽咽。
往日種種,已經逝去,因果業報,已經在上一世演完。
明日何從,尚未可見。今日之因,將來又會是什麼樣的果呢?
第23章 飲宴
雖然岳飛說,如果心中煩悶,可以給他去信。
但趙構卻始終沒有再給過他親筆手札。
上一世一百多封手札,最後也不過換來風波冤獄。對於寫信這種事情,趙構提不起什麼興趣。
倒是岳飛捷報頻傳,一路進軍勢如破竹,有時候會寫信回來要糧草,有時候會寫信回來請求支援,偶爾還會抱怨一下兵器質量的事情。
若是依照上一世趙構的脾氣,定然會每封信都親自回復,他那個時候怕怠慢了岳飛,也怕這個過於耀眼的新星,蓋過了自己的光芒,不敢不回。
可是現在,趙構終於找回了上一世丟掉已久的東西——信心。
他有信心,哪怕自己一個字不回,哪怕自己沒有流露出半點關心臣子的架勢,岳飛也依舊會是岳飛,而不會變成韓信呂布或者別的什麼人。
某天擔任御史中丞的張浚對趙構說:“如今飛領兵在外,陛下應多加撫慰,以防不測。”
趙構上下打量了張浚一眼,前世,這位年輕的學子是自己的丞相。
當年兵變,趙構被囚,是他召集三路兵馬,前來救駕的。從此以後,趙構便對他信任有佳,將其派到關陝督戰,結果弄得關陝皆失;讓其統領北伐,結果這位主戰派的將領猜忌岳飛,最後弄得淮西兵變。
當年,就是張浚在趙構耳邊說:“飛乃封疆大吏,再加其兵,恐怕升其異志。”
就是這句話,使得猶豫中的趙構,最終決定追回自己的詔書,鬧得岳飛辭官而走。
從那以後,趙構便徹底認清了此人的面目。這位主戰派的領袖,胸有大志,想要建功立業,可是卻才能缺缺,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這個時候,趙構扭頭看著這位目前尚未到三十歲的年輕官員,撇了撇嘴,漫不經心的道:“張中丞過濾了,朕自有主張。”
張浚不再多說,只得退下。
趙構看著他的背影冷笑。
上一世,他恨三個人。張浚,秦檜,岳飛。
張浚使得他北伐之夢終成泡影。
秦檜將其欺壓半生,日夜驚心。
而岳飛……
現在,當年欺侮自己的人已死;欺騙自己的人不會再爬上高位;而那個刻在心中的名字,讓趙構臨死都無法釋懷的名字,卻漸漸的擁有了別樣的意義。
岳飛道:“臣也是這麼想的,但小楷貼難找……”
岳飛尚未說完,趙構便道:“有何難找?朕給你寫一帖,你帶著臨摹就是。”
岳飛躬身答謝,上一世,趙構議和前就苦練書法,議和後被秦檜架空更加無所事事,終日除了寫字就是寫字。書法早已是上乘傳世之作,他自信給岳飛寫個帖子,還是沒問題的。
於是趙構便再次提筆,想了想,寫下了五個字《將軍舞劍賦》。
將軍以幽燕勁卒,耀武窮髮。
俘海夷,虜山羯,振旅闐闐,獻功魏闕……
趙構一筆一划寫的認真,在這一刻,他的記憶忽然變得模糊起來,這一刻的自己,和前世的某些時候重合交疊。
前世,是用什麼樣的心情寫下這篇賦,有用什麼樣的心情將其送給岳飛的,趙構已經記不得了,他只記得,當年抄家,當他看到從岳飛的家中搜出這篇自己親筆寫的賦時,心中滿滿的都是恨意。
為什麼恨?他不知,或許是因為岳飛對這篇賦保管不善?以至於它都蒙塵?
或許是因為岳飛將這篇賦和其它的手札都丟在一起,並未特殊看待?
也或許,是因為在自己交付了那樣的信任之後,並沒有換回來想要的東西吧……
趙構的面前,似乎又出現了那個人到中年的岳飛的影子。似乎看到了他上書痛斥自己偏安一隅;似乎看到了在對方恭敬地誇張的言辭之後,那種從內心散發出來的鄙夷。
“朕在你心裡,是個什麼樣的人?”趙構忽然開口詢問,他原本以為自己根本不在乎,但直到現在,他才發現,其實不是不在乎,而是害怕在乎之後的失望和絕望。
岳飛不說話,他只是安靜的磨墨,趙構也說不出話來,他甩了甩腦袋,將那些前塵舊事甩出腦海,專心的寫字。
寂靜在大殿中蔓延,也不知過了多久,岳飛忽然開口:“不是壞人,或許,只是需要人的理解和支持。”
趙構沒有再說話,他發現當岳飛說出這句話的時候,他心中的恨意早已煙消雲散,不復存在了。
這個晚上,趙構一直在寫小楷貼。
從《將軍舞劍賦》寫到《千字文》再寫到《詩經》,而岳飛則很安靜的在一旁研墨,話少的可憐。
最後,岳飛帶著手札和一堆小楷帖走出了大殿,當他走到殿門的時候,忽然回過頭,看了趙構一眼,聲音平靜:“陛下若是心中煩悶找不到人訴說,可以給臣來信。臣……練好了小楷就會回信。”
趙構不置可否,直到岳飛的影子消失在黑暗中的時候,他的喉頭忽然哽咽。
往日種種,已經逝去,因果業報,已經在上一世演完。
明日何從,尚未可見。今日之因,將來又會是什麼樣的果呢?
第23章 飲宴
雖然岳飛說,如果心中煩悶,可以給他去信。
但趙構卻始終沒有再給過他親筆手札。
上一世一百多封手札,最後也不過換來風波冤獄。對於寫信這種事情,趙構提不起什麼興趣。
倒是岳飛捷報頻傳,一路進軍勢如破竹,有時候會寫信回來要糧草,有時候會寫信回來請求支援,偶爾還會抱怨一下兵器質量的事情。
若是依照上一世趙構的脾氣,定然會每封信都親自回復,他那個時候怕怠慢了岳飛,也怕這個過於耀眼的新星,蓋過了自己的光芒,不敢不回。
可是現在,趙構終於找回了上一世丟掉已久的東西——信心。
他有信心,哪怕自己一個字不回,哪怕自己沒有流露出半點關心臣子的架勢,岳飛也依舊會是岳飛,而不會變成韓信呂布或者別的什麼人。
某天擔任御史中丞的張浚對趙構說:“如今飛領兵在外,陛下應多加撫慰,以防不測。”
趙構上下打量了張浚一眼,前世,這位年輕的學子是自己的丞相。
當年兵變,趙構被囚,是他召集三路兵馬,前來救駕的。從此以後,趙構便對他信任有佳,將其派到關陝督戰,結果弄得關陝皆失;讓其統領北伐,結果這位主戰派的將領猜忌岳飛,最後弄得淮西兵變。
當年,就是張浚在趙構耳邊說:“飛乃封疆大吏,再加其兵,恐怕升其異志。”
就是這句話,使得猶豫中的趙構,最終決定追回自己的詔書,鬧得岳飛辭官而走。
從那以後,趙構便徹底認清了此人的面目。這位主戰派的領袖,胸有大志,想要建功立業,可是卻才能缺缺,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這個時候,趙構扭頭看著這位目前尚未到三十歲的年輕官員,撇了撇嘴,漫不經心的道:“張中丞過濾了,朕自有主張。”
張浚不再多說,只得退下。
趙構看著他的背影冷笑。
上一世,他恨三個人。張浚,秦檜,岳飛。
張浚使得他北伐之夢終成泡影。
秦檜將其欺壓半生,日夜驚心。
而岳飛……
現在,當年欺侮自己的人已死;欺騙自己的人不會再爬上高位;而那個刻在心中的名字,讓趙構臨死都無法釋懷的名字,卻漸漸的擁有了別樣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