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黑暗中他猶聽到柳湘蓮小聲在嘀咕,“下了船就各走各的,我才不怕她呢!”

  第二日下午,船終於漸漸靠近了金陵烏石洲碼頭。馮、柳二人早走上甲板,盡情欣賞這帝王洲的喧囂與繁華。船靠了岸,鄭氏帶著二女與僕婦們一起下船,沿著踏板上岸後,崔管事便帶著鄭家的家僕們急著要返程。這是因為在路上耽擱的時間有些長,而且船體受過水匪的攻擊,到底留下了痕跡,這些都要回去向家主交待。鄭氏本以為下船後還要招待船上的人,見他們急著返回,倒是鬆了一口氣。接著馮柳二人又過來向鄭氏道謝,鄭氏忙表示還要感謝兩人路上的施救之恩,彼此很是客氣了一番。

  因為碼頭上人多眼雜,下船前,鄭氏己同兩個女兒戴好了帷帽,兩個婆子又一前一後的照顧著,生怕被碼頭上搬扛的力工們衝撞了,柳湘蓮自然也沒有機會上前,只得和馮紫英一起,向鄭氏告辭。他心裡本來想的,是要去警告禇英,他已經猜到了事情的前因後果,讓她別把人當傻子,再順便告誡她,小小年紀,不要心思太重,恐怕有傷陰鷙。這是師父青竹先生教他的,他一向視作至理,他也很想看到,禇英聽到這話會是什麼表情。

  沒有和禇英出這番話,他感覺自己心裡起了好大一個疙瘩,十分的悶悶不樂。

  因為在路上被耽擱了半日,柳湘蓮姑母家派來等船的人已經走了,馮紫英卻是到忠順王府有要事,見柳湘蓮躊躇不定的樣子,便邀約道,“忠順王府這幾日也有大戲,聽說請的是京中最有名的集秀班,其中有個蔣玉函,專是唱旦角的,不但扮相美,而且能演刀馬旦全武行,那身手也是一等一的好。另外還有京中公候世家的子弟們也都會前往,柳兄弟不若與我同去,也可多結交些人物。柳兄弟意下如何?”

  柳湘蓮父母早亡,家族中叔父伯父雖有,皆是隔了堂的,因此沒人肯嚴苛管束他。他自幼讀書不成,倒專好耍弄棍棒刀槍,幸而他出生世家,父母留下的家底還算厚實,倒從沒有為錢財之事勞心傷神過。族人憐他幼年失怙,也便索性隨了他的意,但凡他要求拜師求藝,皆重金禮聘了來;他要出門遊歷,也就備上厚厚的行資,從不過問他的去處。因而這柳湘蓮常常自詡是天地間第一自在逍遙之人。除豪游任俠,客戲串場這些自己喜歡的事情之外,他還習得一手好樂器,吹笛彈箏,眠花臥柳,無所不會,無所不能,皆是那些章台走馬的行徑。

  他和馮紫英本來是在鄭家的堂會上遇見,馮紫英說起自己上京有事,他便也隨了來;柳湘蓮有個姑母嫁在金陵,這次便托稱是要拜會姑母,實則是來這金陵城遊歷。這會子聽見馮紫英的邀請,又有堂會可看,說不定還能串串場子,豈有不應之理。

  兩人便約了下船後去挑些禮品,先去拜會忠順王府的總管陳頌,到時只說路上被他那族兄陳經所救,特來搭謝。有了陳頌的關照,柳湘蓮也能儘快融入到金陵城的這個圈子中。

  於是兩人在碼頭的車馬行重新租賃了馬匹,逕自往忠順王府去了。

  而這邊的鄭氏母女呢,因為之前本著投奔娘家再不回來的想法,鄭氏將京中的屋子都賣了,如今又要回來,顯然己沒有安身之處。母女三人帶著兩個婆子,此刻該往哪裡去呢?

  這讓她很是傷腦筋。

  後來還是小女兒提醒她,今晚先去找個店子住下,明早到新安街自家的脂粉鋪子裡,那裡有個小閣樓,好像還能住人。鄭氏以前盤查店面的時候,偶爾在那裡過一夜,那時禇英還小,鄭氏得隨身帶著她,不想她現在都還記得。而最近這一年多來,因為忙著丈夫的喪事,又想著去投奔娘家,鄭氏已經很久沒去盤查過那個店子了,而今也正好借著這個機會去看一看。

  同樣在車馬行租賃了馬車,鄭氏一行人去了新安街。

  作者有話要說:  過渡中,下章就好了,熟悉的紅樓眾人都會出場,禇英的生活也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謝謝大家的支持,雖然冷清,我會努力完本的。

  第11章 鄭氏的鋪子

  來到新安街的時候,天色已晚,鄭氏便先尋了家客店來安置一家大小。

  這家客店就在鄭氏那家胭脂水粉鋪的斜對面,在她們所住的房間裡,能很清楚地看到店面上的情況。這時天色己漸漸黑了下來,掌柜在門口掛上鄭記水粉的燈籠,接著上好門板,這顯然是要打烊了。

  可掌柜的卻並沒有將門板全部上齊,反而留下了剛好能容一人進出的地方。又過了好一會,就見一輛馬車慢慢停在店門前,夜色中看不清馬車的形制和樣式,只見馬車頂上懸著一盞昏暗的氣死風燈;隨之從店子裡面出來一個身形高大的男人,一晃身就上了馬車,車夫很快便打馬離去了。

  “咦,這是何人?”鄭氏看到這一幕,有些疑惑,“看上去眼生得很哪?莫非是掌柜的背著我在做什麼勾當?”

  “咱家這店離著秦淮河近,有男人給相好的買些胭脂水粉,也不稀奇。姑娘以往來了之後,只在閣樓盤帳;奴婢跟著,卻是到處都要替姑娘看一看的;進咱這店子的,十停有八停是女人,可間或幾個男人,倒也是有的。”路媽媽在一旁寬慰她。

  鄭氏這才略微放了心,看到在一旁喁喁私語的兩個女兒,她又忍不住發作起來,“都什麼時辰了,滾去睡罷咧,還在這裡嚼的什麼蛆!明天還得早起呢!”。不過一日又故態復萌,禇英不由在心裡嘆了口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