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頁
白起說:“那些傷疤,也是被琴弦割出來的?”
她抽抽噎噎地點頭:“絲弦也不是不能彈,但到底比不上鐵弦的聲音鏗鏘有力。可是鐵弦又細又硬,力道一重,手指就像在刀尖上劃一樣。長了繭之後倒是不會弄破手指了,但是繭堆得厚了,會影響手指對琴弦的感覺,我還得拿銀刀把厚繭割掉。白起,真的特別疼。”
她最後一句話像是在撒嬌。白起心裡明白,她已經很久沒有這樣向一個人傾訴撒嬌過了,一時心頭酸楚翻湧,將唇湊到她指尖輕吻:“怨不怨我?”
“怨你什麼?”
“這幾年我若是能在你身邊,你不會過得這樣辛苦。”
“你在外喝風飲沙,出生入死,我若是還怨你,那我成了什麼了?”悠然苦笑,“但是李晉將軍出事後,你一直沒有再傳回消息。後來到底發生了什麼?這兩年你去了哪裡?”
白起垂下了眼瞼,遮住眸中的苦澀。
兩年前驃騎營十戰連勝,士氣大振。當時李晉正要趁韃子軍力受挫,一舉將大汗生擒時,朝廷突然派下十八道加急烽火令,不由分說,要將李晉火速召回京城。
即便是五歲的孩子都深諳放虎歸山的道理。蠻子與大梁世代為敵,此戰大敗,絕不可能死了這條覬覦大梁國土的賊心,若得以時日休養生息,必會以更為兇猛之勢捲土重來。白起在李晉帳中諫言,言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此時應從全局考慮,將烽火令置之不理,一鼓作氣剿滅蠻子殘部,再回京領罪。
“驃騎營一卒一馬都是大梁的軍隊,不是我李晉的軍隊,更不是你白起的軍隊!你說的這些都是哪裡聽來的屁話!”李晉咆哮,“君為臣綱!這四字你那木頭腦袋裡可有半分?”
自入驃騎營以來,白起從未見過這位鐵血卻親和的將軍發過這樣大的脾氣。因此事,他被罰了五十軍棍,並削去副將之職,逐出驃騎營。手下的兵士都為他暗地打抱不平,白起心中卻十分疑惑,覺得此事實在不像李晉平日的作風。果然當日夜裡,李晉帶著一瓶金創藥偷偷潛入了他的帳子。
“子思,你怨不怨我?”
白起掙扎著想要下床行軍禮,卻被李晉強行按住了。他無奈,只得說:“末將不敢怨將軍。只是心中疑惑,不知將軍今日所為,是否別有深意?”
李晉苦笑:“果然是你了解我,”他嘆息,“子思,明日我便啟程回京,今晚恐怕是你我此生最後一面了。”
白起聞言失色:“將軍何出此言!”
“朝中奸佞橫行,我這些年不諳官場之道,幾次與聖上諫言,得罪了太多小人。若非有人在聖上面前攪弄是非,朝廷絕不會在此時派發十八道加急烽火令。我此番回京,下場必死無疑。”他長嘆,“我以為報國只需一腔熱血,但凡肝腦塗地,聖上必能看見我赤誠忠心,沒想到朝中暗箭難防。這頹垣世道,竟容不下我一匹鐵馬,一桿□□。”
“將軍既明知是死路,為何還要回朝?”白起聲音喑啞,“將軍的赤膽忠心全營的將士都看在眼中,全大梁的百姓也記在心裡!若是沒有將軍,大梁的一半江山早已經傾覆了。陛下為何寧願聽信讒言,也不願親眼看看民意?”
“皇上最怕的,恰恰就是滔天的民意,”將近天命之年的老將軍笑了,搖頭,“子思,你還是太年輕,看不透。不過,看不透也好。存著你那一方熱血,以後還有用得著的地方。生於這江山,死於朝廷,本就是自古以來大部分手握兵權之人的歸宿。否則,你以為我為什麼至今孑然一身?”
白起聞言怔住,細想後如墮冰窟。
“將軍……”他雙目發赤,幾乎說不出話。李晉慈祥地拍拍他的肩:“子思,你是個難得的將才,可惜我有生之年是沒有機會再提攜你了。若是一直跟著我,絕不會有什麼好下場,你走吧。幾年以後,天下若又亂了,還要請你看在我們這多年的袍澤情誼上,披掛領軍,收復這江山。”
李晉回京後,驃騎營被敕令在外紮營,非皇命不得入京。他入宮之後,立刻以叛國謀反之罪被拿下,將軍府抄沒,麾下的幾位副將亦被株連,幸而他無妻無子,孑然一身,無更多頭顱可殺。眾人這才明白,李晉是從一開始就知道自己的下場是鳥盡弓藏,終生未娶妻生子,為的是將來這口懸在頭上的劍落下來之時,能少連累一些無辜之人。
冰若至寒,一腔熱血也終會被澆涼。那夜白起雖答應了老將軍的懇求,卻已對這個奸佞當道的朝廷產生了懷疑和動搖。他自問做不到像李晉那樣大義無私。畢竟,他的胸中除了退虜殺敵,家國天下,還有一方小小的私心,想要留給那遠在江南故土等他的姑娘。
“三千七百八十三刀,”白起低低地說,“是那行刑的閹官割在李將軍身上的刀數。刀數未完,氣不能斷,因而每一刀都割得極淺極細。他是在死前,活生生地受了那個他效忠的帝王賜給他的三千七百八十三刀。”
這就是一位戎馬一生的老將軍最終的結局,未死於江山,卻死於帝王。
“我原本還抱了一線希望,但李將軍的死訊傳來的時候,我就知道大梁氣數已盡了,”白起說,“我本想回宣梁,但又怕朝廷追捕會連累了你們,便不敢給你寫信。這兩年,我在各方遊歷,見了諸多風土人情,但也發現,韃子在北方有所異動。我暗中寫信傳到驃騎營中,讓他們提高警惕,但接任驃騎營的陳達是個酒囊飯袋,將我的警告信置之不理。韃子見李將軍身死,朝中再無良將,便無所畏懼。最終鐵騎踏入京城,先帝崩於煤山,我終究是負了李將軍死前所託。”
她抽抽噎噎地點頭:“絲弦也不是不能彈,但到底比不上鐵弦的聲音鏗鏘有力。可是鐵弦又細又硬,力道一重,手指就像在刀尖上劃一樣。長了繭之後倒是不會弄破手指了,但是繭堆得厚了,會影響手指對琴弦的感覺,我還得拿銀刀把厚繭割掉。白起,真的特別疼。”
她最後一句話像是在撒嬌。白起心裡明白,她已經很久沒有這樣向一個人傾訴撒嬌過了,一時心頭酸楚翻湧,將唇湊到她指尖輕吻:“怨不怨我?”
“怨你什麼?”
“這幾年我若是能在你身邊,你不會過得這樣辛苦。”
“你在外喝風飲沙,出生入死,我若是還怨你,那我成了什麼了?”悠然苦笑,“但是李晉將軍出事後,你一直沒有再傳回消息。後來到底發生了什麼?這兩年你去了哪裡?”
白起垂下了眼瞼,遮住眸中的苦澀。
兩年前驃騎營十戰連勝,士氣大振。當時李晉正要趁韃子軍力受挫,一舉將大汗生擒時,朝廷突然派下十八道加急烽火令,不由分說,要將李晉火速召回京城。
即便是五歲的孩子都深諳放虎歸山的道理。蠻子與大梁世代為敵,此戰大敗,絕不可能死了這條覬覦大梁國土的賊心,若得以時日休養生息,必會以更為兇猛之勢捲土重來。白起在李晉帳中諫言,言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此時應從全局考慮,將烽火令置之不理,一鼓作氣剿滅蠻子殘部,再回京領罪。
“驃騎營一卒一馬都是大梁的軍隊,不是我李晉的軍隊,更不是你白起的軍隊!你說的這些都是哪裡聽來的屁話!”李晉咆哮,“君為臣綱!這四字你那木頭腦袋裡可有半分?”
自入驃騎營以來,白起從未見過這位鐵血卻親和的將軍發過這樣大的脾氣。因此事,他被罰了五十軍棍,並削去副將之職,逐出驃騎營。手下的兵士都為他暗地打抱不平,白起心中卻十分疑惑,覺得此事實在不像李晉平日的作風。果然當日夜裡,李晉帶著一瓶金創藥偷偷潛入了他的帳子。
“子思,你怨不怨我?”
白起掙扎著想要下床行軍禮,卻被李晉強行按住了。他無奈,只得說:“末將不敢怨將軍。只是心中疑惑,不知將軍今日所為,是否別有深意?”
李晉苦笑:“果然是你了解我,”他嘆息,“子思,明日我便啟程回京,今晚恐怕是你我此生最後一面了。”
白起聞言失色:“將軍何出此言!”
“朝中奸佞橫行,我這些年不諳官場之道,幾次與聖上諫言,得罪了太多小人。若非有人在聖上面前攪弄是非,朝廷絕不會在此時派發十八道加急烽火令。我此番回京,下場必死無疑。”他長嘆,“我以為報國只需一腔熱血,但凡肝腦塗地,聖上必能看見我赤誠忠心,沒想到朝中暗箭難防。這頹垣世道,竟容不下我一匹鐵馬,一桿□□。”
“將軍既明知是死路,為何還要回朝?”白起聲音喑啞,“將軍的赤膽忠心全營的將士都看在眼中,全大梁的百姓也記在心裡!若是沒有將軍,大梁的一半江山早已經傾覆了。陛下為何寧願聽信讒言,也不願親眼看看民意?”
“皇上最怕的,恰恰就是滔天的民意,”將近天命之年的老將軍笑了,搖頭,“子思,你還是太年輕,看不透。不過,看不透也好。存著你那一方熱血,以後還有用得著的地方。生於這江山,死於朝廷,本就是自古以來大部分手握兵權之人的歸宿。否則,你以為我為什麼至今孑然一身?”
白起聞言怔住,細想後如墮冰窟。
“將軍……”他雙目發赤,幾乎說不出話。李晉慈祥地拍拍他的肩:“子思,你是個難得的將才,可惜我有生之年是沒有機會再提攜你了。若是一直跟著我,絕不會有什麼好下場,你走吧。幾年以後,天下若又亂了,還要請你看在我們這多年的袍澤情誼上,披掛領軍,收復這江山。”
李晉回京後,驃騎營被敕令在外紮營,非皇命不得入京。他入宮之後,立刻以叛國謀反之罪被拿下,將軍府抄沒,麾下的幾位副將亦被株連,幸而他無妻無子,孑然一身,無更多頭顱可殺。眾人這才明白,李晉是從一開始就知道自己的下場是鳥盡弓藏,終生未娶妻生子,為的是將來這口懸在頭上的劍落下來之時,能少連累一些無辜之人。
冰若至寒,一腔熱血也終會被澆涼。那夜白起雖答應了老將軍的懇求,卻已對這個奸佞當道的朝廷產生了懷疑和動搖。他自問做不到像李晉那樣大義無私。畢竟,他的胸中除了退虜殺敵,家國天下,還有一方小小的私心,想要留給那遠在江南故土等他的姑娘。
“三千七百八十三刀,”白起低低地說,“是那行刑的閹官割在李將軍身上的刀數。刀數未完,氣不能斷,因而每一刀都割得極淺極細。他是在死前,活生生地受了那個他效忠的帝王賜給他的三千七百八十三刀。”
這就是一位戎馬一生的老將軍最終的結局,未死於江山,卻死於帝王。
“我原本還抱了一線希望,但李將軍的死訊傳來的時候,我就知道大梁氣數已盡了,”白起說,“我本想回宣梁,但又怕朝廷追捕會連累了你們,便不敢給你寫信。這兩年,我在各方遊歷,見了諸多風土人情,但也發現,韃子在北方有所異動。我暗中寫信傳到驃騎營中,讓他們提高警惕,但接任驃騎營的陳達是個酒囊飯袋,將我的警告信置之不理。韃子見李將軍身死,朝中再無良將,便無所畏懼。最終鐵騎踏入京城,先帝崩於煤山,我終究是負了李將軍死前所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