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在此之前,趙無恤也曾猶豫過,究竟要以何種方式,來終究周朝。

  周天子的統治,已經如同枯朽數百年的枯木,他輕輕一彈指便能灰飛煙滅。但在手段上,還是得深思熟慮一番,趙無恤清楚,他現在的地位,好比始皇帝,做的任何決定,都是開中國先河的舉動,是後世人效仿的對象。

  而中國古代易代鼎革不外乎征誅、禪讓兩種窠臼。傳說堯舜禹是禪讓,而商湯、周武則是征誅革命!

  然而在仔細考究後,趙無恤卻發現,禪讓這玩意,根本就不靠譜。

  夏商周三代之前,國家還未形成,所謂的堯舜禪讓大概就是部落聯盟中的軍事民主制。甚至於,許多諸侯國的史書都記載著,舜囚禁堯而奪其位,到晚年又被禹流放,這說明唐堯虞舜的更替,採用的依然是暴力手段。所謂的禪讓,只是戰國墨家和儒家對古代的想像,到漢代時,經過漢儒的大力弘揚,堯舜禪讓才大為盛行。

  所以,除非趙無恤想要為這種不靠譜的更替模式背書,否則擺在他面前的,就只有湯武革命一條路了……

  討周主之罪,覆周社稷,並而有之……聽起來挺不錯的,但事情沒這麼簡單。

  雖然趙無恤出身嬴姓趙氏,乃是被周人所革的殷商重臣之後,但他跟一直主張,要當年殷商所受災難還之於周人後裔的南子不同,對替前朝復仇沒什麼興趣。

  「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

  這是來自孔子的預言,他說的很對,你不得不承認,周,是一個偉大的時代。後世幾千年裡中國的制度、文化,基本是周代的延續,甚至連華夏,也是在周的「夏君夷民」分封殖民制度下才定型的。

  周制傳於晉,晉制傳於趙,雖然趙無恤號稱吸納三代制度加以損益,但大多數還是周制的模板。他今日大可以盛氣凌人,砍了周天子的腦袋,懸在旗幟上,顛覆他們的文化,把周文王周武王從神壇上拉下來踩上一萬腳。

  但他卻說不準,幾百年、千年之後,倘若趙氏德盡,天下板蕩,被人取而代之,他的子孫會不會也遭到這樣的非難和清算?

  在孔子眼裡,趙無恤是一個毀滅者,他摧毀了舊的秩序,但他不是神,沒辦法將一切都推倒重來,而必須在舊王朝的基礎上,修建一個新的高樓。

  這也是中國歷史源遠流長,卻一直能保持核心傳遞下去的原因。

  夏商周,都是華夏歷史的一部分,是繼承歷史,加以揚棄,還是為了一時的猖狂而清算復仇,讓華夏再度陷入一族一姓的私心血仇里?上演一次又一次推翻舊朝後毀天滅地的文化災難?

  趙無恤已然做出了決定。

  感謝周公,感謝周人,在建國伊始,這群很實在的政治家已經為後世的王朝更替,找到了一個好理由。

  那就是天命的轉移!

  「周德盡矣!」

  當趙無恤登上天壇頂層時,末代周天子的表演進入了高潮,為此,他不知已經演練過多少遍了。

  「周不能安天下,幸虧昊天上帝降下趙侯無恤。趙侯神明英武,拯救危難,使華夏清平,保我祖宗廟宇平安,天下百姓都得感激趙侯的厚賜。《大雅·文王》中有言,天命靡常,只歸有德之人。夏沒有失去民心時,人人都敬重夏後,願意為其斯民,一旦失去了民心,百姓便寧願與太陽一起滅亡,也不願再受夏統治。殷商沒有失去民心時,商湯武丁,也能與天意相稱,一旦失去了德行,殷命便為周所革,牧野一戰,大邑商一天之內便覆滅了。」

  「如今,周德已盡,予小子自當退讓,將天子之位,交還昊天上帝!」

  言罷,末代的周天子開始脫去他的天子服飾衣冠,連腰裡插著的大圭也在地上摔了個粉碎!

  與禪讓不同,天子之位並不是直接由周天子交到趙無恤手中,而是先還給昊天上帝,表示自己已經無德再占據這個位置。

  而那誘人的冠冕,則由趙無恤自行從昊天處,再度接過來!

  在議定這個儀式時,南子本來興沖沖地要來,想以大巫的身份作為昊天上帝和趙無恤之間的媒介,但卻被趙無恤拒絕了。

  這個惡頭,不能開!

  到了這份上,南子的用處,已經不大,在民間散播散播祥瑞和玄王受命的傳聞就行了,天子的冠冕,要趙氏天子自己來取!他便是國君與祭司的合體!君權天授,而不來自任何其他人!

  與周初類似,也是文王先號稱受了天命,然後才有周武王革除殷命之舉,讓天下只剩下一個天命所歸的天子……

  直到這時,趙無恤才算真正成為新天子,他的新朝「昊」,才能撐起門面開張!

  群臣畢賀,下拜稽首,口稱天子萬歲。

  禮官不失時機地大聲說道:「夏君曰後,商君曰帝,周君曰王,各有名號。而今昊君受天命,興義兵,誅凶蠻,平定天下,海內為郡縣三十六,藩國十二,法令由一統,如此功業,自上古以來未嘗有,五帝、三王所不及也。故不可再稱王,亦不稱帝、後,臣等昧死上尊號,謂之為皇帝,自稱為朕!」

  趙無恤一笑,作為這場儀式的大導演,這一切都是他的意思,淡淡地說了一個字:「可!」

  「皇帝萬年!」

  在群臣的恭賀聲中,被趙無恤封為「周公」的末代周天子失魂落魄地走到天壇第二層處,與不遠千里來到這裡的宋公子商、杞公維站到了一塊。他們是昊朝的「三恪」,均位列上公,此時此刻,與其他楚、秦、三齊的諸侯、使者一起行臣拜君之大禮。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