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章無德無能,致使叛賊竊居都城兩年之久,有愧於先王、列祖、祝融!」

  當車駕行駛到郢都內殘破的宮室前時,已經較戰爭前那個稚子成熟不少的楚王章不由淚流滿面,下車朝著楚國宮闕再拜……

  他祭拜的不止是統治過這裡的楚國歷代新王,還有那位讓他與鍾子期先行,自己卻折返回去,以身殉國的季羋姑母……

  想到姑母悽慘的死,想到那段刻骨銘心的流亡歲月,想到被叛軍追趕,倉皇北逃的時光,楚王章便咬牙切齒,過去他什麼都做不了,但是現在,他要對這場叛亂做一次徹底的清算,讓那些逢迎白勝,做他幫凶的人付出代價!

  然而,葉公卻勸阻了他。

  「大王,叛逆之臣當然要嚴懲不貸,然而現如今的楚國內亂剛剛消弭,外患即將到來,不能再經歷一場動盪了……」

  葉公的擔憂不無道理,白勝雖然帶著大部分叛軍遠走沅湘,如今不知所蹤,但郢都也有許多曾加入叛軍的人留了下來,他們或出於被迫或出於自願,都與楚王章作對過。按照楚王章的想法,要以牙還牙,效仿白勝不分賢愚善惡,將郢都的貴族統統處死一般,來一場大清洗!

  倘若如此,葉公可以預見,剛剛安心下來的人心,會再度沸騰起來,楚國,很可能會再度陷入一場混亂,甚至會釀成周室王子朝之亂屢叛不絕,綿延二十年的災難……

  內亂如此,而外患,則是趙國。

  依靠一次連環的戰略大欺騙,趙無恤已將燕國變成了附庸,讓三齊疲憊無力,同時滅鄭、破秦。如今天下已經沒有諸侯能牽制趙國了,趙無恤有平天下之志,下一個目標,必然是楚國……

  若真如此,楚國就必須迅速恢復過來,一致對外,否則趙軍長驅直入,數百年的社稷,也就到頭了……

  於是葉公力勸楚王,下拜稽首:「還望大王能按照《雞次之典》,將被抓捕的首惡們繩之以法,其餘從犯也以大罪論處,其後,再由大王親自宣布大赦,讓從犯能將功贖罪……如此,方能讓楚國人明白大王的寬容不亞於先王,從此安心效命!」

  不論是周室的王子朝之亂,還是楚國靈王末期的三王子爭位,都是前車之鑑,殘酷報復無法帶來國內的平靜,反而會讓亂象愈演愈烈,讓國君人心盡失。

  想到自己父王曾經赦免過的藍邑現如今卻是助王室平叛的大功臣,楚王章在冷靜下來後,同意了葉公的提議。

  四月份,楚王章光復郢都後的第一條政令,就是宣布對楚國大赦,對白勝之亂的從叛者們加以赦免。

  在詔令中,楚王章宣布,自己從此之後要「勵精為政,克己化人。使宗社固北辰之安,區寓致南風之泰……」

  此令一出,楚國人心大定,讚譽之詞不絕於耳。

  用一次大赦收拾人心後,楚王章再接再厲,下達了第二道政令,那便是讓葉公沈諸梁身兼令尹、司馬二職!

  此政令一出,舉國震動。

  要知道,楚國歷史上,以公族、縣公身份作為令尹、司馬並不少見,然而同時身兼兩職,卻是絕無僅有的!

  這意味著,葉公一人獨攬楚國的軍政大權,倘若他願意,廢王自立都不無可能……

  然而,楚王章一句話,卻讓所有人都閉了嘴。

  「若無葉公扶危勤王,力挽狂瀾,郢都王宮裡,此時坐著的還是叛賊白勝,以如此蓋世之功為令尹、司馬,可矣!」

  這句話沒錯,兩年的叛亂,幾乎全是葉公一人居中運籌帷幄,慢慢轉劣勢為優勢,最終擊敗叛軍的。如今的楚國內亂剛定,就要面臨外患,一不小心可能會有亡國之虞,也的確需要一個老成穩重之人統一國內軍政。

  楚王章這副將舉國都交付給葉公的舉動,可把沈諸梁感動得不行。他也不謙遜,接受令尹、司馬的綬印後,當即開府頒令,讓站在楚王章一頭的貴族縣公們各復其位,此舉讓舊貴族心滿意足。但同時,也保留了一些新法,提拔了大量在平叛中立下功勞的士、平民,讓他們做了中層的吏、將,以填補「漢濱之難」里死去的那數百貴族職位空缺。

  在暗地裡,沈諸梁是很感謝白勝臨走前這次瘋狂屠戮的,泥沙俱下後,楚國這條大河清澈了不少,沒了那些貴族的掣肘,加上大權獨攬,政令推行起來暢通無阻。

  收拾殘局,重整朝綱後,葉公便開始將目光放向遠方了。

  如今白勝本人和他的叛軍主力倒是沒了蹤跡,只能讓江南長沙等地的楚國城邑小心提防,但在東邊,白勝的老巢淮南,仍然處於獨立狀態。

  葉公便請求楚王章,不如也往淮南那邊發一道大赦,只要淮南群舒諸邑有主動反正者,一律有功無罪!

  然而郢都的反應還是慢了半拍,就在五月初時,一個令人戰慄的消息傳來……

  淮南,降趙了!

  而已經準備了足足半年的趙國十五萬大軍,也兵分幾路,開始朝傷痕累累的楚國撲來……

  第1211章 唇亡齒寒

  淮南會降趙,其實在情理之中。

  隨著白勝失敗遠遁,不知所蹤,淮南就像是一個被父親拋棄的孩子,已經進退維谷:大江對岸是盡取江東之地的越國,淮水上游是隨時準備收復淮南的楚國王師,白勝的子嗣和家臣部將就像一條將沉船隻上的老鼠,惶惶不可終日。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