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楚王熊章才十多歲年紀,尚未親政,楚國的真正掌權者是令尹子西和司馬子期,這兩人都對當年太子建的死心懷愧疚,尤其是子西,對白公勝比自家兒子還好,說他是護翼在自己羽毛下的鳥卵,視為楚國令尹的繼承者。

  於是白公勝便利用這一點,力勸令尹子西支持自己。

  子西早年遷都鄀城時,也曾經「更製法度」,進行過有限的改革,年紀大了迫於形勢才轉為保守。

  一方面是因為對白公勝的信賴,之前六年裡,白公在淮南的變革效果顯著,將東地擰成了一股繩,強兵富民,拓土數百里,還幫助越國滅了吳國。由此可知,他想要實行的變法已經不是空談,而可以付諸實踐,移植於郢都,推廣到整個楚國。

  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來自趙國的壓力驟然放鬆,使得楚國有機會治一治自身的弊病了——近年來楚國士人因為在國中沒有躋身的途徑,北上投靠趙國者極多,而丹陽之地的楚民,也被趙國那邊更為合理的賦稅所誘惑,全家甚至整個裡跑過去的也不少,國內貴族奢侈腐敗,滿足於現狀。未來趙楚必有一戰,這樣的楚國,如何與強趙匹敵?

  以上種種弊政,子西豈會不知?他已經沒幾年好活了,一旦自己閉眼,這間他勉強裱糊好的屋子就會立刻漏洞百出,與其讓楚國慢性死亡,還不如索性在活著的時候,讓白公勝大膽一試,即便出了問題,子西身為令尹,也能立刻叫停。

  於是經過數月籌備,同時也確定趙國的軍事調動不是臨時使詐後,左尹白公勝終於開始頒布法令,朝著改革的深水區邁出了第一步。

  因為是令尹子西拍的板,鍾建倒也不好直言不可以變法,只是委婉地說道:「我聽說,善於治理國家的為政者,重在不更易制度。要知道,沒有百倍的利益,就不能改變成法;沒有十倍的功效,就不能更換舊器。仿效成法沒有過失,遵循舊禮不會出偏差,這才是為政者該做的事,白公的變法,是否過於激進了?」

  「比起北方趙國而言,一點都不激進。」

  白公勝道:「楚國的四大弊病,封君太重、宗室太眾、賞罰不公、驕奢之風盛行,侄兒六年前已經說過,想必姑父也恨清楚。如今的新法,是為了針對以上弊政,這些法令,是在淮南實行過的,效果顯著。如此一來,楚國才能可損有餘而繼不足,磨礪甲兵,與趙國爭雄!」

  「與趙爭雄?」

  鍾建不以為然,說道:「白公,治大國與治一地畢竟不同,何況老朽聽說過一句話,兵者兇器,爭者逆德,先前白公在淮南實行此法,是因為吳國乃楚國讎敵,不可不滅,如今吳國已亡,楚國與越國平分吳土,和睦相處。哪怕是北方的趙國,只要楚國勤修政務,為政者敦處篤行,不要想著再去爭奪中原霸權,想必也能相安無事,何故處處與其爭強,為楚國引禍呢?」

  他這是在批評白公,趙楚本來可以睦鄰共處,若是白公處處與趙作對,只怕反而會惹來戰爭。

  白公勝啞然失笑:「姑父啊姑父,你還以為,現在是弭兵爭霸之世?時代變了,趙國追求的早就不是所謂霸主地位,而是兼併諸侯,化為郡縣。何況,楚國有誰還能比我更了解趙無恤?他的志向是什麼?是整個天下!」

  白公勝起身,一揮寬袖,激動地說道:「楚國在趙無恤眼裡,與魯、衛、中山並無區別,也是一塊肥美的肉,只等掃清北方的敵人後,他便要全力南下了。不乘著他犯糊塗進犯朝鮮之際,讓楚國聚集力量,多點爪牙武裝自己,只怕不到十年,便要被趙無恤一口吞了!當年郢都被吳國攻陷,姑父背著姑母,與大王流亡雲夢澤的經歷,只怕不想讓子期也經歷一次吧!」

  「你!小子狂妄!陰謀逆德,好用兇器,果然如葉公所言,你這不是在救楚國,而是在害楚國!」

  鍾建說不過白公,氣得站了起來,話不投機半句多,守舊者與革新者註定無法共處,他氣哼哼地帶著兒子離開了。

  看著他們的背影,白公嘆了口氣。

  他之所以銳意變法,一方面是因為作為一個身份尷尬的外來王孫,白公遲遲無法融入楚國的貴族圈子。即便強行靠著軍功和令尹子西的支持,他位居左尹,成了令尹的繼承者,然而楚國王子王孫的公室圈子依舊對他十分排斥,白公覺得,自己就算循規蹈矩,也只能做一個被貴族架空的令尹,甚至會被政敵葉公趕下台來。與其如此,還不如借推行新法之名,給楚國的體制換一換血,讓自己成為名符其實的執政者!

  另一方面,誠如他之前所說,強大的趙國,一直是懸在他頭頂的一把利劍……

  然而楚國的大多數貴族,也如鍾建一般見識,還活在二三十年前呢!他們沒去過趙國,沒有去過鄴城,早已不清楚中原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及滾滾而來的大勢,但白公卻清楚。

  高赦在他身後恭謹地說道:「主君,想必新法推行下去後,如樂尹一般反對者,將數不勝數啊……」

  「愚者暗於成事,知者見於未萌。論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謀於眾……」

  白公勝卻自信一笑:「一群冢中枯骨而已,不必管他們,這些人都註定要被我掃到漢水和大江里,滌盪而去!」

  ……

  一月份,白公徙木立信,主持推行新法,在楚國古老法典《雞次之典》的基礎上,頒布了《墾草令》《軍爵令》《進賢令》《定分令》《算民令》等。以上法令,力求獎勵農耕以富其國,激賞軍功以強其兵,平均功爵而平其祿,統一治權以正其域,化俗齊風以聚其民。從而使楚國強大起來,改變大而羸弱的現狀……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