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當年夫差攻破會稽,大肆擄掠越人財物,如今越國人也打算報復回去,徹底毀滅這座城池!

  然而一點即燃的屠城舉動,卻被范蠡叫停了。

  他拉著越王勾踐的馬車勸誡道:「當年夫差想要北伐中原,伍子胥勸他,說中原與吳國相比,習俗不同,語言不通,即使戰勝了趙國也不能長久占領北方,征服了魯宋也難以驅使當地百姓。但是越國與吳國相比,接土臨境,交通便利,習俗相同,語言相通,這樣吳國若能滅越,治理越人來也相當便利。越對於吳如此,吳對于越也是如此。」

  他坦言道:「以臣一個楚人的角度來看,吳人、越人,其實並無太大區別,說同一種語言,斷髮、椎髻、紋身,飯稻羹魚,喜歡劍,性格激動,輕死易發……」

  「吳國之所以不能兼併越國,並非不能,而是夫差錯過了機會。現如今越國已占領吳國全境,大王若想要兼併吳國,統治數十萬吳人,今日便不可屠城!何況夫差尚退守姑胥台,吳城內外,吳人何止兩萬?若是屠城讓吳人拼死相鬥,恐怕還會給夫差機會……」

  范蠡這是在為長久考慮,勾踐認為有道理,便禁止兵卒屠戮吳人,反而開始任用那些投降自己的吳國大夫,讓他們幫忙穩定城內秩序,為越軍站穩腳跟,繼續圍攻姑胥台做準備。

  吳城雖然被伍子胥修建得十分合理,也擁有巨大的府庫,被困期間還能在城裡空地上種糧食,奈何杯水車薪,城內餓了兩年,人人都皮包骨頭,有氣無力,越軍若不趕盡殺絕,他們自然願意俯首歸降。

  范蠡將圍攻姑胥台的事情交給泄庸、疇無餘、謳陽等越國將領,他則匆匆馳往吳城北部。

  屠城雖然被范蠡阻止,但若以為越軍真的會對城內庶民視為同族,那是犯傻。一路走來,范蠡能聽到四面皆是一片婦孺的哭聲,越人雖然被下令說不得亂殺人,卻不妨礙他們在街巷裡四處破屋而入,對婦女施暴。

  越人的士氣很高這不假,但其中為君王為邦國雪恥的心理只能維持一時,之所以在過去兩年裡讓這批桀驁不馴的草澤之民聽令,勾踐可花了不少心思。

  除了范蠡效仿趙國制度實施的軍功爵授田分奴隸外,勾踐還將吳國、越國那些無夫無子的寡婦都收攏起來,在越軍大營里專門設置了一個女營,美其名曰「使士之憂思者游之,以娛軍士」,也就是用這些寡婦來慰藉軍士,提高士氣,同時也能物盡其用,讓她們成為國家的生育工具。

  這大概是最早的慰安婦制度,越人已經習以為常,每攻破一處城邑就有將吏組織著兵卒大肆劫掠婦女。所以范蠡也不指望越人真的能秋毫無犯,只能對此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三年吳國囚徒生涯,十年臥薪嘗膽的殘酷戰爭,已經讓他的血變得冰冷。

  他連愛慕之人都能棄之不顧,何況這些吳人,饒其性命已經是莫大的恩賜了。

  繞開了一隊追逐婦女的越兵後,范蠡的車駕馳入吳國守藏室中。

  遠遠望去,守藏室的大門四開,牆垣坍塌,屋子的大梁和瓦片也不翼而飛,大概是被吳國人拆掉燒火做飯,或者拿到城頭禦敵了吧?

  范蠡頓時一陣揪心,這裡放著吳國歷代的文書、圖籍,正是他此行的目的。萬幸,夫差和吳國最後一批貴族在退往姑胥台時極為匆忙,還沒來得及將這裡一把火燒毀。

  無視了官署外一隊越卒對地上一箱絲綢的瘋搶瓜分,范蠡步入其內,拾起了一卷不知被多少人踐踏過的竹簡,翻了翻後吁了口氣,對同來的越國大夫苦成說道:「比起宮室里殘存的寶物錢帛,對越國而言,這些冷冰冰的簡牘才是真正的無價之寶!」

  吳國和越國雖然說著和中原大不相同的語言,但卻沒有屬於自己的文字,他們的鳥篆文是中原傳入楚國,又從楚國傳播過來的。甚至可以這麼說,除了部落崇拜的巫鬼和龍蛇外,吳國越國也沒有屬於自己的上層文化,完全是中原和楚國文化的嫁接。

  與身為姬周后裔,培養出了延陵季札這種知書達理的「君子」的吳國比起來,越國就更是落後很多,越國宮廷官署里,九成的大夫都是文盲,會說雅言的寥寥無幾,會在簡冊上認字刻字的就更少了。

  范蠡北上趙國,深深為趙國官吏文化普及之高二震驚,百姓以吏為師,中人之家的孩子從孩童時代起就能進入蒙學識字,優秀的人進一步升到小學,了解禮、樂、書、數;通過小學內部的考試,最出類拔萃的青年人可以升到大學,進入臨漳學宮,學習更加複雜的東西,而趙國的一些基層官吏,除了募士外,基本就從各郡縣的小學和臨漳學宮裡選拔,也應了趙國人子夏的那句話:學而優則仕……

  所以范蠡雖然建議勾踐效仿越國的變法,卻只能學得其形,不能得其實。在實行過程中,他發現,趙國的那套制度,非得擁有一個成熟的士人階層才能建立起來,否則吏不識字,官不懂法,郡守縣令不懂數字,如何向基層頒布律令,如何治理地方?

  所以越國也僅僅能在軍中推行軍功爵,但大部分將吏卻連有哪十二等爵都搞不清楚,更別說算人頭、計軍功、定賞罰的吏奇缺,光靠越國八個還有點文化的大夫,如何忙得過來?

  越國現在的制度,是一種跟周初封建差不多的體系:越王高高在上,作為越人共主,其實只能管到會稽周邊,下面所謂將、吏、大夫,其實是散布山林溪澤間的部落酋長,多虧了勾踐有些才能,才能讓他們傾心歸附,但這種歸附,沒有一個制度的保證,很快就會隨著勾踐的逝去的終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