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吾兄在上,妹再拜言。」

  「初秋一別,已隔三月,如三歲兮……」

  這封信應該是上個月,也就是冬至之月寫的,路上花了月余時間才到鄴城,可見這寒冬時節里,沿途羈旅之艱難。

  但這封信卻洋溢著夏天般的熱情,讓趙無恤讀過之後,心裡生出一絲暖意,驅走了臘月的冰涼。

  信很長,沒有太多的吐訴思念,而是重在敘事。趙佳用有些雜亂的語氣,講述了趙無恤離開代北後,她在那裡做的事情……

  隨著趙國在北疆打開局面,控制的地域自然不再局限於代郡,而是開始向外拓展。九月的時候,正值秋高馬肥,趙佳率領第一批軍屯部隊,進入代郡以北的陰山、大青山南麓地區,想要在這裡拓殖,建立一個據點。

  她在信里講述了建立據點的經過,十分曲折,以至於趙無恤都不知道這究竟是真實發生的事情,還是少女加入了想像的成分。

  「陰山之陽,又有山系,因其青杉蒼翠,故名曰大青山。大青山之南有平原闊野數百里,荒於水、武泉水流經其間,土地肥沃,水草豐美,宜農宜牧。妹聽土著匈奴鄉導之言,於荒於水之西築城……」

  然而剛築完一面土牆,這新城便因為未知的原因轟然坍塌了,當地的匈奴人都十分恐懼,連趙軍里的一些人也惶恐不已,以為這是觸犯了當地的鬼神?紛紛勸趙佳放棄在這一帶建立據點的打算。

  然而趙佳是什麼人,豈能輕易服輸?她將本地土著巫師統統趕走,從代郡找來了魯班的弟子,臨漳學宮裡培養出來的營造工匠,發現之前的城址的確沒選好,其地卑濕,地基很難打牢,那些部落的鄉導是故意引他們來此的……

  與此同時,趙佳還覺察到,這個名為「匈奴」的小部落對趙軍的到來充滿敵視,除了派鄉導欺騙他們外,還試圖偽裝成樓煩人,劫掠趙軍的糧秣,讓巫師對著沿途河流水井下咒,毒殺趙人,讓他們知難而返。

  趙佳大怒,這是龍城大會後,第一次有部落對趙國陽奉陰違,若是這根出頭草不拔掉的話,只怕會在草原掀起一場巨大的反抗浪潮。

  於是她繼續與這個名為「匈奴」,人數千餘的小部落虛與委蛇,另一方面秘密從龍城招來援軍,在一天夜裡突然發動襲擊,將匈奴部毀滅。像對付東胡人一樣,焚燒了他們的帳篷,殺光了他們的男人,砍下頭做成京觀,將女人送給趙人軍屯做奴,匈奴部落,就此滅亡……

  用匈奴部立威血祭後,趙佳又讓工匠到荒無水以東,尋找新的城址。

  傳奇從這裡開始。

  趙佳說,工匠們白天見有一群天鵝在雲中飛翔,整天都在大青山南麓同一個地方的上空來回盤旋,鳥群下方的地面上還放射出耀眼的光輝……看到這個景象後,工匠認為是吉祥之兆,過去一瞧,土地夯實,附近還有水源,於是便決定在這裡築城。

  「佳乃改卜陰山河曲而禱之,晝見群鵠游於雲中,乃於其處築城……城名曰:雲中!」

  ……

  「匈奴,雲中城……」

  趙無恤讀到這裡後,已是唏噓不已,他不知道,趙佳在信里其實想說很多很多,她想把自己的所見所聞,自己的整個世界都告訴趙無恤。

  但立刻又覺得自己能告訴他什麼呢?這樣做又有何意義呢?最後只能在敘事完畢後就草草的收了尾,以「今附貂裘、狐皮等少物,均乃妹親手射獵,為路遠不得多附,還請兄長納之。仲冬寒冷,代北如此,鄴城亦然,望兄長及阿姊、諸侄以貂狐之皮為衣,珍重安好……」作為結束。

  讀完全篇後,趙無恤竟突然大笑起來。

  自己的小妹,她不知道,她在不聲不響間幹了一件了不得的事啊。匈奴在春秋之世只是一個小小部落,遊牧於陰山、大青山一帶,小到趙無恤都沒注意到他們,可在後世卻大名鼎鼎,建立了第一個草原帝國,影響深遠,誰料就這麼被趙佳斬草除根了。

  這是不是意味著,未來攣鞮氏的頭曼、冒頓、伊稚斜,那些正兒八經的「撐犁孤塗單于」,本該縱橫歐亞草原,讓白人也聞風喪膽的上帝之鞭們,直接就沒了出場的機會?而戰國的趙國名將李牧也沒機會駐紮雲中,拿剛起家不久的匈奴人刷功績了。

  幾個世紀後的歷史會因此發生怎樣的變化,趙無恤不得而知,他只知道,經過趙佳這麼一折騰,代郡之外的大片草原,這回是徹底落入趙國實際控制下了。那裡位於後世的呼和浩特一帶,擁有比代郡更加優良的草場,可以大規模放牧馬匹,訓練騎兵,靠近黃河的岸邊土地肥沃,開闢耕地,可以養活大量人口。

  可以這麼說,雲中城,就是趙國釘進草原,在塞北建立統治的一根釘子!

  「傳詔令。」趙無恤又將這封信看了兩遍,讓侍從在上好的錦書上記錄道:「以塞外代郡龍城以北;陰山、大青山以南;黃河以東設雲中郡,郡治雲中城。」

  「公女趙佳,英睿有為,三箭退虜,勒石赤山,親執金鼓,伐滅匈奴,有為君分憂之心,克定邊疆之勛。昔殷之婦好,列於高廟,今公女功參佐命,不讓鬚眉,非常婦人之所匹也,理當嘉獎,使其為雲中君,統領雲中軍務!」

  什麼,以一位公女做封君!?

  侍從差點咬了舌頭,這件事一定會在朝堂上引發爭議吧,但他不敢做越過職權的事,依然顫抖著手記錄下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