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言罷,他坐了回去,留下子西權衡利弊。王孫勝則感激地看了葉公一眼,果然,來之前與葉公做了下溝通是值得的。

  思索良久後,保守的老令尹終於戰戰兢兢地邁出了第一步。

  「勝,你且說一說,楚國應當如何變法?」

  王孫勝大喜,再拜道:「還請叔父切勿責怪,小子認為,楚國之患,在於宗親太眾,縣公太重!」

  第1125章 眾人皆醉我獨醒

  「如今的楚國,有四條大弊。其一,是土地廣闊,卻人口稀缺,能編戶齊民者不足兩百萬。」

  「其二,是縣公太重,且分封縣公常在富裕之地,縣公與郢都爭民,這是以所不足益所有餘。縣公掌握一地軍政大權,遇到戰爭卻不願意受徵召為國效力,其私屬的兵卒也難以調度,這是當年楚國不敵吳國的原因,如今依然存在。」

  「其三,則是宗室太眾,羋姓繁衍千載,支系上百,這些公族的後裔占據了朝野,擇官時行親親之法,常優先選用。如此一來,宗親已經形成了一個龐大的黨羽,他們相互包庇,遮蔽大王、令尹和百姓的直接往來,堵塞士人的升遷之道。楚國有此頑疾,已有上百年了,所謂的楚才晉用、楚材吳用、楚材越用,都是因為楚國的士在國內沒有出路,只能去國外。」

  「其四,則是奢靡之風盛行,楚國的貴人大概已經忘了吳師入郢的屈辱了,趙國的瓷器、紙張等物風靡郢都,朝野一片歌功頌德,認為楚國已經完成了復興,不必再像以前那麼如履薄冰,可以舒服地過日子了,祖宗的開拓銳氣,蕩然無存!」

  王孫勝一條條說完後,子西已經面色凝重,說道:「每一條都說到了要害上,以你來看,當如何將這些弊端革除?」

  「應當變法。」

  葉公又問:「如何變法?」

  白公勝侃侃而談:「欲變法者,必先取信於民,故而先要效仿趙國的刑律,制定成文法並將其公布於眾,使官民都明白知曉。此為其一。」

  「精簡朝廷,裁減冗員,節省俸祿開支。整頓吏治,打擊循私舞弊,使楚國群臣一心為公。此為其二。」

  「下令打擊遊手好閒之人,獎勵耕戰之士,擴充軍備,提高武士待遇,在郢都招募一支萬人的常備軍,並由國君、司馬統一指揮。此為其三。」

  「改革爵祿制度,效仿趙國立十二等爵制,明確賞罰。此為其四。」

  「效仿趙國車同軌、書同文,統一楚國風俗,消滅境內還留存的許、隨等附庸國,讓揚越、濮人、巴人、江漢諸姬都變成楚人,此為其五。」

  他每說一條,子西面上就會猶豫了許久,但處於對這個侄子的愛護,還是咬咬牙,對王孫勝道:「繼續說下去。」

  白公勝深吸一口氣,終於拋出了他認為變法中最重要的一項。

  「停止對疏遠的羋姓宗親的按例供給,並將貴人後裔充實到地廣人稀的偏遠之處,逐步收回郢都和江漢、方城之內的各處,設為大王直轄的郡縣。最後,取消世卿世祿之制,貴族傳三代無功,剝奪爵位和職務!空缺出來的職位,以設立學宮,公開招賢的方法來吸引士人!」

  還未等白公勝說完,子西已是臉色大變,而旁邊引而不發葉公也急忙喝道:「不可!此舉萬萬不可!」

  ……

  「葉公,你是我的敵人麼!?」

  半個時辰後,剛從子西府邸里出來,白公勝就一手按著劍,轉過身,對葉公沈諸梁怒目而視。

  「豈敢,我希望能做白公之友。」葉公長嘆一聲,經過這幾日的相處,他對白公的印象改變了不少,但依舊與他有不可調和的矛盾。

  「那為何阻擾變法!」白公勝肺都要氣炸了,正是因為葉公那一聲「萬萬不可」,本來他有把握說服子西在楚國推行的變法,就這麼被扼殺到了襁褓里。

  子西推說變法一事事關重大,要好好權衡權衡,但就白公勝看來,多半是無果而終了。

  於是王孫勝的憤怒就轉移到葉公頭上了,氣憤地指著他說道:「楚國疆域廣闊,人才眾多,可惜病弊太多,若能實行新法,必將復霸南方。沈諸梁,汝可知道,汝毀掉的,是楚國的國運!」

  葉公也不相讓:「在我看來,是白公要毀了楚國。」

  白公大怒,拍著自己的胸膛道:「我一心為公,絕無半點私心!」

  他突然間恍然大悟:「哈,我知道了,莫不是這變法中的幾條,損害到了汝在方城之外的私利?」

  葉公搖了搖頭說道:「白公這幾條變法,尤其是第六條,損害的不僅是我,還有白公自己,還有楚國所有縣公、羋姓宗親。如今朝堂上,除了令尹司馬外,左尹、右尹、行人,幾乎一半重臣都是出自王室,不是王子就是王孫,剩下的那些,大多數依舊是出羋姓分支。對楚國而言,國就是家,家就是國,變法是國事,更是羋姓的家事……」

  「那又如何!樹若是倒了,上面的枝葉還能獨自存活?」白公勝從小不在楚國,對於那些縣公和遠方親戚,毫無同情,只是將他們看做是趴在楚國身上的吸血蟲,使得楚國這個龐然大物羸弱不堪,無法與趙抗衡,統統都應該彈走!

  「白公以年久失修的樓船來比喻楚國十分恰當,船上的木頭俱朽,自然要更換,但更換少量尚可,若是大刀闊斧地置換,甚至將整艘船都劈了,非但這些被換下的木頭會不高興,恐怕船也會加速沉沒。若是白公為求表現,強行變法,用嚴苛的手段來對付縣公、宗親,行事過於不留餘地,必然積怨甚多,引發反彈,到時候非但變法不成,連楚國也會大亂,本來還能撐百年的國運,也將敗壞殆盡……」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