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是啊,早在三年前,他就曾經對季嬴說過,他最大的敵人,不是夫差,不是楚國,甚至都不是這世間的舊禮殘餘,而是名為欲望的東西……

  然而只過了三年,隨著夫差的大敗而歸,隨著最煩的敵人齊國也被征服,趙無恤的確心生懈怠,欲望也收不住了,這次的事,只是提前將這種心態暴露出來了。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他的確需要時刻警醒自己不要大意,而諫官,就是為此而存在的。

  於是趙無恤鄭重地向高柴施禮,又解下自己的一枚貼身玉佩遞給他,隨即動容地對趙廣德等人說道:「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人無完人,寡人也不例外,但只要有子羔這一面鏡子在,寡人就可以隨時知道自己的過失,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

  高柴進諫完畢,心滿意足地走了,趙無恤讓他去替自己安撫臨淄齊人,與國、高、鮑、晏等氏族合作,處理好賑濟和救災的事項,不能讓臨淄爆發瘟疫和饑荒。

  站在路寢之台上,看著高柴遠去的背影,趙無恤久久未語,似是在思索著什麼,最後還是趙廣德輕咳一聲,過來請示道:「君上,燕姬是要交給燕國人的,但這齊侯及其母……要如何處置?」

  趙廣德的意思是,要不要因為趙無恤睡了芮子,就改變之前既定的處置方案。

  「對彼輩的處置不變。」趙無恤卻冷冰冰地回應,一夜露水情在他心裡,壓根占不到分量。

  「先將她們安排在附近的柏寢,加派人手看管,待大軍返回時,再以臨淄殘破為由,將孤兒寡母一起帶到濟南歷下安置,晏孺子現在還是齊侯,仍有利用得到的地方。」

  「唯!」但趙廣德又有幾分猶豫,問道:「君上,趙國當真要放棄臨淄?」

  他有些捨不得。

  「汝進軍齊國時也看到了,越是往東,越是靠近臨淄,齊人的反抗越是強烈。趙國能站穩腳跟的也就是濟北、濟南。故而對待臨淄,遷其民,空其地才是最好的辦法,陳氏這把火反倒幫了寡人。」

  趙無恤冷笑道:「陳乞老兒想留下一個大麻煩給寡人,他卻棋差一著,沒想到一個全須全尾的臨淄才是最麻煩的,這種十萬大城,外來者想要有效統治太難了,即便強占,也只能依靠當地人,最終還是會被齊國各氏族得到權力。正好借著火災,把臨淄人拆分遷徙到濟南、濟北、魯國。這個爛攤子,等剿滅陳氏後,便交給國、高、鮑、晏四族來幫趙國收拾吧!就當是主人賞給狗的一根剩骨頭!」

  等趙廣德也離開後,趙無恤仍然在路寢之台上站了好久。

  日落時分,高牆上的雲朵已經披上紅霞,臨淄雖然被燒了一半,但站在高台上看去,景色依然震撼人心。

  趙無恤聽說過一件事,那就是當年建成路寢之台,齊侯杵臼居高臨下,看著遠處壯麗的臨淄城,登時忘了勞累,許久之後才感嘆道:「美哉宮室,我之將老,這堂堂皇皇的臨淄,日後不知將被誰據有?」

  齊侯本是無意一說,然而,當時侍候在旁的晏子卻說:「如君之言,陳氏將執齊國之政乎?」

  可現如今……

  將路寢之台踩在腳下,站在過去齊侯和晏嬰站處的位置,趙無恤可以笑著告訴他們最終答案了:「美哉室,無恤將有此!」

  不僅是這台閣,連帶齊侯杵臼那守寡的美妾,也已經是趙無恤的了,雖然承認一時衝動,也需要承擔一定的後果,但趙無恤從不為做過的事後悔!

  他又呆了一會,直到太陽垂垂西落,才轉身離開。

  如今,只剩下將東萊征服,將陳氏剿滅,整個齊國,就落入趙無恤的手掌心,任他分割了!

  第1105章 半島戰爭

  趙侯三年,亦齊侯孺子九年秋七月,隨著臨淄陷落,齊侯被生俘,這個海岱大國幾乎已經被趙國完全控制,除了一個地方例外,那就是東萊。

  東萊是一個半島,在齊之東,故稱之為東萊,這裡方圓千里,占了齊國三分之一大小,同時也是最後被納入齊國治下的一片土地,直到八十年前,統治這裡的萊夷才被消滅。

  萊夷是顓頊氏的後代,東夷的一支,早在夏商時就常常與中原大邦為敵。姬周興起後,自持根深葉茂的萊夷根本沒將西周外邦放在眼裡,當太公望被封在齊國,在營丘建立都城時,若非他徹夜兼程,營丘幾乎被萊國所占。

  畢竟是才從流血漂櫓的牧野之戰里殺出來的四岳精銳,太公望將來與他爭國的萊人擊敗於營丘城下,也從此開始了齊國和萊國長達五百年的恩怨。

  萊子把齊國看作外來的雜草,未作準備就過去滋擾,但殊不知齊國歷代國君卻將他們視為一塊上好的肥肉,正享受著慢慢蠶食的樂趣。

  因為總是不敵齊國,萊國越來越小,到齊桓公稱霸時,更是一連丟掉了濰河以西大部分土地,退至膠萊河以東,偏居於東部沿海一帶,淪為齊的屬邦。中原諸侯國會盟沒有它的份,這樣還時不時獻上禮物提防著齊人隨時隨地的進攻掠奪。

  這種貓捉老鼠的遊戲終於在齊靈公繼位時結束,齊軍採取環繞萊都築土為山的辦法將萊都環環包圍,步步收縮。公元前567年,萊都被攻破,之後萊共公死於逃亡的路上,最後的東夷大國就這樣因落得個淒涼收場。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