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一時間,趙國竟已經掃清了中原,驅逐了強敵,只剩下齊國在孤守抵抗。

  齊國在十多年前的汶水之戰里敗得太慘,將近一半的兵卒或戰死或被俘,雖然那些都是陳氏的敵人,但齊國國力和兵力想要短期恢復是不可能的。於是陳氏一直以來都採取聯合其他邦國反對趙氏、趙國,但自己這邊則修建長城消極防禦。

  然而這個戰略在現在看來,基本可以宣告失敗了。

  首先是齊國內部的紛爭,去年鮑氏被陳氏消滅,鮑息逃亡趙國,引發了一系列的震動,導致了夷儀、莒國的陷落,隨著高唐的陷落,濟北無險可守,陳恆只能將防線退到濟水,因為他手裡僅有三萬兵卒,外加三萬從濟水兩岸徵召的丁壯民夫。

  陳恆也試圖利用陳氏在濟北百姓的影響力將徵召的民夫訓練成兵卒,但是時間太短了,散亂的人心並不是一下就能聚起來的,漫長無比的防線更是沒法阻擋想要逃離的丁壯。這些民夫,拿著木棍守守河岸還行,要去和趙國精銳交戰,則只是給對方送戰功而已。

  屋漏偏遭連夜雨,後方也出了問題,僅有一道牆垣的齊長城如同一道漏洞百出的籬笆,魯軍已經攻了進來,開始在泰山一帶攻城略地,攪亂歷下齊軍的側翼。

  這種情況下,陳恆就不得不再分兵五千去配合長城守卒堵上缺口,如此一來,歷下一帶用來防禦趙無恤主力的齊人少了許多,陳恆不得不打起百倍精神,充分利用不多的人力嚴防死守。

  因為濟南一戰,關係到齊國的得失,關係到陳氏的存亡!

  然而就在這時,卻忽然聽見有隆隆的戰鼓之聲傳來!

  原來是濟北的趙軍大營處,隨著趙無恤中軍處升起的玄鳥旗而漸漸響起,數千面大鼓在濟北岸旁一字排開,戰鼓之聲由緩而急,由弱漸強,漸漸的變得瘋狂起來,在鼓手輪迴紛飛地雙臂起落之間,戰鼓之聲越來越強。

  與此同時,不知數量多少的趙兵隨著指揮令旗的揮動,和著整齊的鼓點迸發出強烈有力的怒吼之聲,驚天動地!

  聞聽著對岸突起的戰鼓之聲,駐軍濟南的齊國人不由大駭,陳恆急急下令士卒整軍,以防敵軍來襲,濟水一線的平陰、鞍等地守軍也不例外,他們齊聚南岸,弓上弦、車備駟,隨時準備著應對敵軍的渡河血戰。

  然而,趙軍只是敲了一陣,就再度偃旗息鼓了……

  陳恆不由恨恨地說道:「趙無恤,這是在故意驚擾我軍,妄圖使得人心不安,使得兵卒不能好好休息啊……」

  從半個月前開始,趙軍幾乎每天都會敲一通鼓,但時間不定,每一次都能讓濟南的齊軍雞飛狗跳上一陣,陳恆雖然知道這是趙無恤故意為之,卻不敢托大,每次都要部署防禦,誰知道趙軍會不會在下次鼓聲里強行渡河呢?他現在可算感受到了攻擊主動權在敵軍手裡是如何被動了。

  就在這種緊張無比的狀態下,千防萬防,總有疏漏,六月二十五日夜,趙軍已經敲過一通鼓了,到了後半夜濟北也是一片靜謐。在對峙了將近二十天後,連續幾天沒睡覺的陳恆終於撐不住了,他對幾個堂弟和副將千叮萬囑,要他們若趙軍渡河就如此如此後,便在城頭裹著行軍毯子小憩,很快就進入了沉沉的睡夢裡。然而就在這齊人最為疲倦大意的間隙里,濟水北岸,卻並非看上去那麼安靜……

  濟水北岸的趙軍大營處,趙無恤全副武裝立於帳門外,由田賁所帥的三千死士身無寸甲,只著犢鼻褲,帶二尺劍,無懼於大風和駭浪,昂首挺胸地接受趙侯的檢閱和命令。

  為了今日一戰,趙無恤可以說是準備了多時,最初時,趙軍不知濟水深淺,未敢貿然行動,趙無恤知道,狡猾的陳恆就是在等趙軍忍不住出擊渡水的那一刻,齊軍若能半渡而擊,不管趙軍多麼驍勇強大,都有很大可能會敗退回去。所以,他先是讓魯國方面進犯長城,調動陳恆的防線,同時也在不斷削弱齊人的士氣,擾亂他們的休息,重重手段背後,依然是伺機渡水,給對岸齊人致命一擊。

  在經過二十餘天的對峙後,濟水的深淺趙軍也摸得差不多了,而且還有這樣的規律:凡是齊軍重兵防守的地方,都是河水淺的地方;凡是齊軍防守兵力少的地方,都是河水深的地方。於是趙無恤便決定反其道而行之,在今夜派精兵乘夜從齊軍未曾設兵防守的地方渡河,向濟南發起突然襲擊。

  這樣雖然水深了一些,但只要第一批人馬渡過去,占住一個橋頭堡,後續部隊便能源源不斷地跟進。

  眾將踴躍應戰,最後趙無恤點了田賁的名,雖然老田經常干一些衝動之事,但衝鋒陷陣,斬將奪旗,無人能當其右!

  此時此刻,遠望對岸的歷下城,漆黑一片,不見燈火,想必齊國人在趙軍多日敲鼓滋擾後,已經極為疲倦,而這片深水區域,滍水對面的岸上亦空蕩蕩的,不見一人,正是天賜良機!

  趙無恤讓人倒酒給三千死士壯行,雖然是盛夏,但深夜進入水流之中,依然有些冰冷,這烈酒不但可以熱身子,還能壯膽,讓這群死士一個個都變成殺人不眨眼的猛獸。

  田賁帶著三千人摸著黑,往河裡悄悄游去。也是不巧,此時東南風正盛,戰旗被吹的獵獵作響,也將水面之上掀起滾滾波濤,浪頭雖然不大,但一個接著一個頗為壯觀,所以死士們前進得好不艱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