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當渾身浴血的專鯽被帶到後,趙無恤下馬車孰視之,卻見專鯽滿臉都是血漿和泥巴、灰燼,整個將他的眼睛糊住,幾乎辨不出樣貌來。趙無恤喚來靈鵲醫者,讓他們用清水洗去專鯽臉上的污垢,他這才能重見天日。

  「趙無恤?」昂起頭,專鯽認出了面前諸侯打扮的中年人。

  旁邊的羽林侍衛伍林斥罵他大膽,趙無恤卻不以為忤,感慨道:「伯魚,吾等已經十多年未見了吧?」

  二人初識,是在曹國的宴會上,那時候專鯽是吳國使者儀仗里的一員,范氏派人行刺趙無恤,還是專鯽幫他擊退了刺客。二人當夜把酒言歡,雖然有語言障礙,但趙無恤對這位專諸之子並無惡感。之後在宋國,趙無恤又見了他一面,不過那時候專鯽已經是夫差的親衛,已經不能再與他交杯接盞了。

  如今一晃十二年過去了,第三次相會,二人卻已經一為君,一為臣,一個為了霸業,一個為了忠君,兵戎相向,再難和平。

  這不是敘舊的好時間好地點,趙無恤也不囉嗦,單刀直入地問道:「夫差何在?」

  「大王已渡河脫身而去,不勞趙侯掛念……」

  因為失血過多,專鯽耷拉著腦袋,沒了作戰時的驍勇,但想到他的君王順利脫身,他便十分高興,裂開嘴嘿嘿直笑。

  「趙侯還是北返的好,今日之事你也見到了,吳國如同吾等一樣悍不畏死者尚有數萬,趙軍若是執意與吳國為難,恐怕受的損失要比今日多十倍百倍!」

  趙無恤卻笑了起來,對專鯽說道:「吳國縱然有勇士無數,孤卻只佩服二人,如今伍子已遭夫差殺害,伯魚也落敗被俘,誰還能阻止寡人?」

  對於伍子胥的死,專鯽也心有慚愧,當年他父親專諸就是伍子胥引薦給吳王闔閭的,兩家交情莫逆,當然這並不影響他對於夫差的忠心。但趙無恤拿他與子胥相提並論,專鯽像是聽到一個大笑話,頓時笑出聲來,笑得傷口陣陣發痛。

  「趙侯果然是北人,不曉南方之事,專鯽在吳國,只是一個小人物,大王身邊有王孫駱,水戰無敵,隨軍參贊,又有胥門巢,鎮守兩淮,中流砥柱。這次吳國北上,使出的實力連一半都不到!奉勸趙侯一句,勿要南下,南下必敗!」

  「是麼?現在可是夫差狼狽北顧。」趙無恤就這麼盯著專鯽看,看得他心虛,看得他憤怒地偏過頭去。

  只有與許久未見的人重逢時,趙無恤才能深刻地感受到時間的變遷,世道的更易,見專鯽如此忠誠,就算被俘了也不忘舊主母邦,他不由生出了一絲招攬之心,便問道:「寡人有一事不明,孔子說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若國君不聽忠言,濫殺忠臣,則臣也不必效忠,可以自行離去。伯魚也是一偉丈夫,為何在夫差倒行逆施之後,依然如此忠勇,不惜為他而死?」

  專鯽一愣,隨即理所當然地說道:「君,尊也,吾身為小臣,自當事之,無論君作了何事,這份君臣之義是不會變的。就像先王讓吾父借獻魚之機刺殺王僚,吾父明知此去必死,卻依舊毅然行刺。之後先王將我視為己出,讓我陪伴太子學兵戈,上戰陣,三十年來我一直在大王身邊,深知大王的才姿,一定能成就大事。雖然如今被奸臣所惑,又遇到趙侯這樣一個對手,霸業受阻,但大王依舊是大王,君依舊是君,若能以我之一死換取大王恢復勵精圖治,保住先王之業,鯽死而無憾……」

  他的眼睛雖然有不少血污灰燼,卻是清明的,每一句話,都發自肺腑。這一席話後,不僅趙無恤默然,旁邊的趙國眾將也對專鯽這個階下囚肅然起敬。

  過了半響,因為失血太多,又說了太多話,幾欲眩暈的專鯽無力地懇求道:「言盡於此,趙侯若是念在多年前你我曾在一席同飲的份上,便殺了我,何必再辱?」

  無恤嘆息道:「豈敢折辱壯士?」

  專鯽大喜:「善,若趙侯肯成全我,可否答應我一件事?」

  「但說無妨。」

  「鯽曾承諾要阻止趙侯到明晨,如今失諾被俘,無顏再活於世,吳士輕死易發,若不能盡君命,則必要自殺以謝邦國。鯽願死,殘存的百餘吳甲亦願死,此不情之請,還望趙侯能夠成全!」

  言罷,專鯽重重下拜,額頭叩在滿地灰燼上……

  趙無恤沒有立刻回答,過了很久,他才重重點了頭:「如子所願!」

  ……

  濉河向東南方奔流,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殘陽如血,在屍橫遍野、殘煙縷縷的北岸,一群或瘸著腿,或少了胳膊的吳人相互攙扶著,一字排開。三千犀甲衛士,苦戰之後只剩下一百八十三人存活。此時此刻他們的甲冑已經被收繳,人人只著單衣,或袒胸露乳,露出了身上的青色紋身。

  他們後面,有趙軍弓弩手半開弓弦,警惕地注視著眾人,一些將吏對自家君主允了這些吳國人有些擔憂,但並不影響他們對那些吳國人投以尊敬的目光。

  趙無恤則沒有說話,只是背著手,和眾將一起站在車下靜靜看著這一幕。

  看著他們自殺……

  在後世人眼裡,這是不可理喻的,生命多可貴啊,面對自殺者,應該好言相勸,讓他們放棄輕生。

  換了剛來春秋時,趙無恤也會十分驚詫,這些吳國人為什麼要用這麼極端的方式做這種事?為什麼沒人制止他?其實在春秋文化的背景下,自殺不是越軌的行為,社會準則規定了何時應當自殺以及用什麼方式自殺,這些吳國人只是遵守了這些古老的準則而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