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馮翊者,馮翼也,有句話叫『馮馮翼翼,承天之則』,形容眾多而盛大,盟約簽訂後,趙氏將與秦國共有八百里秦川,而河西、涇東加起來就占了三百里,土地廣闊,城邑眾多,故稱之為馮翊……」趙無恤如此向人解釋。

  馮翊郡的治所沒有設在少梁,因為少梁在戰爭里已城壞人空,沒有十年很難恢復之前的繁榮,而是設在趙無恤所在的大荔城,只是將大荔改名「臨秦」,取其瀕臨監控秦國之意,這個新郡的疆域恰恰與東漢時代的「左馮翊」契合。

  雖然同屬一郡,但晉國從未統治過的涇水以東地區比較特殊,雖然答應只是占領十年,可趙無恤卻壓根不打算歸還秦國。只是當地百姓對趙氏頗有敵意,故趙無恤打算在統治的觸鬚布滿河西前,涇水以東暫時依靠櫟陽劉氏等當地氏族、豪長來維持,趙氏只駐留軍隊,再派一名郡官駐於櫟陽進行間接統治。

  當然,趙無恤對這些地頭蛇並不放心,他讓各邑氏族挑選族中嫡出子弟送入晉國,在他身邊充當侍從筆吏。這看上去是了不得的恩寵,實則那些子弟也成了人質,各族縱有異心,也得掂量掂量,何況年幼的子弟入趙氏薰陶上幾年,再回到家鄉,就能取代他們的父輩,成為趙氏建立統治的基石。

  對櫟陽劉氏,趙無恤點名要了劉德,此子是個不錯的人才,在身邊或送入學宮培養一番,未來或許能有驚喜。

  不過比起劉德,趙無恤對自己小堂弟趙葭期待更多一些,若非他孤軍深入到岐山附近大鬧一場,嚇壞了秦君,秦人不會這麼快接受他的條件,故而無恤對趙葭的去向和生死很是上心。

  過去幾天,他數次派人去渭南逼問秦人,一面是追加條件,索要秦國太子作為質子,一面也讓秦人交待趙葭去向,還威脅說若趙葭有什麼三長兩短,趙秦還未敲定細節的條約又要苛刻幾分。

  不提秦國那邊遭到恐嚇後焦頭爛額,六月上旬的一天,從渭北趙軍大營傳來消息,說失蹤快半月的趙葭終於回來了……

  趙無恤十分高興,讓趙葭立刻來臨秦,要好好賞賜勉勵他。

  戰爭需要英雄,需要萬人景仰的目標,在多年前的齊國伐魯之戰里,趙無恤縱馬於齊侯車駕前,斬其大將,奪其旌旗,他自己就是那個英雄。

  六卿之亂里趙氏與范、中行決戰,當時的英雄是帥偏師繞道的郵無正,追擊齊軍之戰的英雄是勇敢出曲阜迎敵的冉求,滅代之戰的英雄是奔襲八百里敗敵的虞喜。而這場諸侯大戰,柳下跖雖然被大書特書,但他已經死去,而且因為洛水屠俘一事,不宜成為榜樣。所以趙葭孤軍深入,揚威而還的事跡應該大加表彰,加上他是趙氏子弟,在趙無恤有意代晉的微妙關頭,更值得大肆宣揚。

  過了兩日,趙葭到了,不過同來的不止那些隨他出生入死的騎兵袍澤,還有一些戎人——義渠人!

  第1018章 吾家之千里駒!

  六月十三日,當趙葭抵達臨秦(大荔)時,秦國承諾交割的第一批糧食正沿著渭水往下游運來。

  他們在岸邊觀望,卻見被重量壓到吃水線下的船隻源源不斷朝碼頭駛來,在臨秦靠岸後,趙氏那些精於計算的官吏眯著眼打著算盤清點粟麥,船上的秦人眼巴巴地看著一袋袋糧食被扛下去,羨慕得直咽口水。

  未來十年,秦人都得餓著肚皮運糧東來了……

  趙葭吁了口氣,他們百人渡涇,歸來時卻僅有五十不到,但看到眼前這一切,袍澤的犧牲便是值得的。戰爭結束了,活著的人暗自慶幸,戰死者也沒必要太過悲傷,他們家中能分到不少撫慰田、糧——與後來的商鞅變法後的秦不同,趙氏武卒戰死後,除非他家裡已經絕嗣,否則軍功田不會被沒收,而是能傳給下一代,官府還會派些勞役、氓隸去幫忙耕作。

  隨後趙葭他們一行人抵達臨秦城門,這臨秦就是大荔戎國的都城,自打八年前滅亡後,大荔人先後受秦、魏統治,現在換成了趙氏,對於他們而言也並無區別。

  因為趙無恤近來住在這裡,臨秦又被選做新郡的首府,剛到任的趙氏官吏便組織人手修繕在戰爭里被損壞的城樓、城牆,如今看去煥然一新,城樓上刷了新漆,陽光一照,明亮生輝,雖然秦地硝煙才平息不久,但臨秦已經是一番戰後太平的好氣象了。

  就在城門邊上,他們受到了先前沒有想到的熱切歡迎,兩排甲冑鮮明的羽林侍衛挺立在此,好似兩行白楊,遠遠看到趙葭等人過來,便在鼓聲和號角中齊刷刷地行禮致敬,讓趙葭等人從中穿行而過,他們感覺自己受到了英雄般的待遇……

  趙無恤也穿著朝服,站在城門邊上笑呵呵地看著趙葭過來。

  趙葭連忙兩步並作三步邁過去,遠遠便下拜頓首道:「弟尺寸之功,僥倖而回,豈敢讓兄長親迎?」

  趙氏人丁不旺,趙無恤的兄弟四人更只剩下他一個,此外除了被委以重任,外放做傀儡國執政的趙伊,趙廣德外,全族男丁僅有五六人而已,且都是年紀小的。可也就是這些趙氏年輕一輩,卻有一種對趙無恤的痴迷崇拜,趙葭也不例外,在他們眼裡,這位家主堂兄無疑是本族裡五百年一出的英主,帶領趙氏戰勝宿敵,操持晉國國政,甚至橫掃諸侯,稱霸中原。歷史上趙成子、趙宣子、趙文子、趙武子這春夏秋冬四季之陽加起來,都不如他偉大。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