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葉公沈諸梁卻沒有士兵們的狂熱自信,在他看來,陸渾邑的陷落只是時間問題,攻破此邑後,楚軍很可能要與盜跖、韓虎那正在進攻桃林塞的兩三萬人遭遇,楚國仍然有很大勝算。

  但真正的考驗將接踵而至,趙氏的河東主力將與楚軍夾河而對,若到時候秦、魏、鄭殘部還在,楚軍還有把握將他們接應到南岸來,完成出兵目標。但若趙軍搶先殲滅他們,楚軍就尷尬了,救援失敗不說,還與強大的趙氏結了仇,到時候秦、鄭已不足引為奧援,再加上東方的吳國……楚國很可能會面臨兩面夾擊。

  那才是最糟糕的情況。

  是日傍晚,楚軍的攻勢停歇了下來,硝煙瀰漫的戰場上空,殘陽如血,有雲彩好像一群紅色的鳥一樣,夾在太陽兩邊飛翔……

  看著這片紅雲,葉公沈諸梁心裡越發不安,他下定決心,再度回到楚王大營,打算再勸勸楚王:在破陸渾邑,展現楚國實力和援秦的決心後,不要太急著深入河外,只需要迫使韓氏回頭防備,讓秦國保住桃林塞,河東的秦魏軍隊應該能順利突圍。

  至少不必讓楚軍傷筋動骨,和趙氏徹底敵對。楚國與晉爭霸耗盡國力,被吳國乘虛而入的可怕歷史,沈諸梁不想再重演了。

  不過等沈諸梁走到營帳外時,卻發現這裡守備森嚴,較前幾日更甚。

  他連忙入內,剛掀開營帳,就遇到了負責楚王禁衛的王兄子閭(公子啟),腳步匆匆地往外走。

  「大王怎麼了?」葉公緊緊握著他的手腕,低聲且急促地問道。

  子閭雖然強自鎮定,卻掩不住眼中的焦慮,他左右看了看,也壓低了聲音對葉公說道:「大王心蕩……」

  第997章 心蕩

  在春秋史官的記載里,上古時代,高陽氏顓頊生老童,老童生重黎,重黎擔任高辛氏的火正,頗有功績,於是高辛氏賜予他「祝融」的職務,也就是火正。隨後共工氏亂德,重黎因作戰不力被帝嚳所殺,重黎的弟弟吳回接任火正,仍然稱祝融,他們的子孫一分為八,被稱之為祝融八姓,其中一支就是羋姓楚人。

  所以楚國王族驕傲地自稱「帝高陽之苗裔」,在楚國,楚王是如同神一般的存在,他是鳳的化身,血液里燃燒著從祝融時代起就延續下來的熊熊烈火……

  但一般人絕不會想到,就是這個宛如神明的王族,卻也有自己的致命弱點。

  那是兩百多年前,楚君熊通因為周王室不肯加封他的爵號,一怒之下說:「吾祖以子男之田居楚,蠻夷皆率服,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再次僭越稱王。他奉行鐵腕政策,征服了江漢平原,把漢陽諸姬變成自己的屬國,又征服了濮人和揚越,楚國由此強盛。

  但就是這樣一位雄主,晚年卻死於一種不治之症下。

  楚武王五十一年,楚國因為隨國背叛,派兵大舉進攻,在出發前,楚武王卻對他的夫人鄧曼說:「余心蕩……」

  從年輕時候起,楚王的心跳便常常不安,但他卻渾然沒有當回事,可這一次,這種隱患卻要了楚武王的命。他死在出征隨國的路上,因為突發的心病死於一株樠樹下面……

  如果說楚武王是到了晚年才暴疾而死,那他的兒子楚文王,則是壯年早亡。

  楚文王繼承其父遺業,繼續壯大楚國,將國都從老家丹陽遷到鄢郢,在江漢平原的基礎上,又滅申、鄧,占據南陽盆地,再滅息國,控制蔡國,討伐鄭國,兵鋒直指中原。以至於當時的中原史官驚恐地記載道:「南蠻與北狄交侵,中國不絕若線……」

  這南蠻,指的就是楚國了。

  然而仿佛被詛咒了一般,文王和他父親一樣,同樣因為「心蕩」而死在征途中……

  接二連三的國君暴斃,這讓楚人心中存疑,對接下來的楚王,令尹和司馬們憂心忡忡,若他們也突發「心蕩」該如何是好?

  好在接下來兩百年裡,或許是不再需要那麼拼命地親征,或許是醫療條件改善,歷代楚王雖然或多或少都有點心疾,但至少沒有出現突然暴斃這種情況。倒是楚國王族的支系屈氏、斗氏有過幾起「心蕩」導致死亡的事件。

  然而時至今日,看著躺在病榻上,沒了昔日生龍活虎模樣的楚王,葉公沈諸梁和公子啟等人才悲哀地發現,那種詭異的惡疾沒有離開楚國王族,它們只是蟄伏起來,尋找時機重新出現……

  在多年前逃離郢都的過程中,熊珍出現過一次心臟絞痛,自此之後,這種病症就會時不時發作,召喚醫者入宮診治是常事——他不相信巫祝的祈禱能救自己,曾有占卜的人說,楚國王族這種怪病是大河之神在作怪,只要加以祭祀就可以痊癒。然而楚王卻嗤之以鼻,大夫們請求在郊外祭祀,楚王也斷然拒絕。

  他說道:「三代時便規定了祭祀制度不可超越本國山川。長江、漢水、睢水、漳水,是楚國的大川,寡人的禍福由這些大川決定,就算孤再沒有德行,也與大河無關!若要祭祀河神,好啊,等寡人擴土到大河邊上再說罷!」

  所以此時此刻,入帳內的依舊是一些醫者,但都束手無策,紛紛搖著頭告罪而出。

  倘若趙無恤在這裡,他或許會告訴楚王、葉公,這種病叫做冠心病,而且會在家族中遺傳,導致心肌缺血、心絞痛、心肌梗死、心率衰竭、猝死等症狀……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