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全部歸咎於盜跖也不對,因為盜跖是將,而不是君,作為將,他只需要考慮如何戰勝敵人,實現主君的要求,殺俘虜,追擊鄭軍,快點解救韓氏,的確是當時效率最高的辦法。

  可趙無恤後世人的道德觀念,是無法接受這種冷酷無情的處理的。

  他頗有些苦惱地揉了揉自己的太陽穴。

  闞止又湊過來,小聲說道:「雖說柳下將軍本身考慮此事並無可以過責之處,當此之時,除了歸罪於柳下,保全上卿的名聲,別無他法。」

  「然而那五千人就能活過來了?」

  闞止一愣,他沒想到比起自己的名聲,趙無恤更關係的是那五千人的性命。

  正所謂「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五千人,就算放到後世也不是個小數目,與之牽連的家人多達數萬,盜跖是殺的乾脆利落,看似爽利,實則後患無窮,這不是聖母與否的問題,而是為將者與為君者的不同。

  趙無恤擺了擺手,讓闞止下去,並將孫武請過來。

  「先生的建議讓我設計了南線西線迂迴,殲敵於河東的戰略,如今南線雖然進展順利,但盜跖卻為我惹下了大禍,先生覺得如何處置最為妥當。」

  孫武在吳國多年,南方的道德與觀念遠比中原要野蠻激進,沒有禮樂和仁義在其中作祟,尤其是吳國進攻楚國時,因為事急從權而殺俘虜的事情,孫武也經歷過不止一次了,雖然大多數是吳王闔閭、伍子胥、夫概等人下的命令,但他旁觀了,默許了,同樣是從犯。

  可是見的多了,卻不代表會對這種事情習以為常,當做是對的。

  他輕捋鬍鬚,說道:「古者,以仁為本,以義治之之謂正……」

  孫武也認為,要完全歸罪於盜跖麼?趙無恤想。

  然而孫子話音一轉,又道:「然而,正不獲意則權,權出於戰,不出於中人。是故殺人安人,殺之可也;攻其國,愛其民,攻之可也;以戰止戰,雖戰可也!」

  「上卿想必為洛水之事而開始產生了一些懷疑,若要老朽來說,如果上卿殺人的目的,真的是安人,攻國的目的,真的是為了進一步愛他國之民,製造戰爭的目的,真的是為了一天下後的止戰,那麼,一意孤行到底便是了!至於柳下的所作所為,雖然老朽不會認可,但就為將這一點來看,他做了一切該做的。於冤死的人,此人是屠夫,有過,於上卿而言,他卻是良將,有功。」

  趙無恤茅塞頓開,等孫武走後,他讓筆吏進來起草命令。

  「日前問子石於洛水殺俘五千,余亦為之心驚,念汝之忠勇,亦嘆汝行事之劇烈不假思量。殺俘有違天和,眾人皆雲柳下不可再為將,然而臨陣換將,兵之大忌也。戰時從權,著汝仍為南線軍將,揮師救韓卿河外之圍,切勿再生事端。」

  將這份似斥似褒,仍然讓盜跖繼續率軍的命令送去南線後,趙無恤又給鄧析寫信,表述自己對此事的震驚和悲痛,他激情洋溢地痛斥殺俘乃喪盡天良之舉,並認為等大戰之後,應該在趙氏的軍法上加一條「諸夏之戰,無故殺俘者不計功」!

  可至於對盜跖的處置,他只是承諾,會在戰後給眾人一個交待。

  在將此事壓下來後,趙無恤心裡想的卻是,南線那邊還有部分只忠於自己的武卒,W縣已經又有五千人去支援盜跖,有他們牽制,盜跖已經沒辦法再像這次一樣一意孤行了。

  「等大戰結束後,就算不殺他平天下之怨憤,也得徹底雪藏起來。子石,此戰是你的最後一戰了,盡力而為罷……」趙無恤為之一嘆,有些可惜。當他在軍中上首功時起,或許就開始料到會有這麼一天了,只希望這是天下無戰事前,最後的殘暴吧。

  大幕已經徐徐拉開,隨著盜跖在南線打開局面,河東這邊也準備妥當,趙氏三分之二的力量,來自各郡的十萬大軍已經在河東前線集結完畢,這張網正在緩緩收緊。

  現在,趙無恤就等河西那邊的消息了,他相信,自己的飛將軍虞喜絕不會讓他失望!

  第977章 千乘萬騎

  西周時,周王朝的六師經常越過梁山,攻擊荒服之外的犬戎、鬼方等部落,那時候與周有姻親關係的白翟還是周室的附從軍,跟在戰車後面氣喘吁吁。自從周室衰敗後,白翟便留在了原地,占據了這片名為「上地」,後世稱為陝北的疆土,就這樣三百年過去了,尚未有諸夏政權能夠染指這裡,就算最強盛時的秦晉也不行。

  直到趙氏的商隊帶著騎兵到來,趙無恤以毀滅少梁城之役震懾白翟諸部,桀驁不馴的翟人在那毀天滅地的恐怖力量面前,才第一次低下了頭顱,向趙氏稱臣納貢,上地也變成了趙氏的上郡。

  以上地的幾個大部落為基礎,趙無恤在這裡建立了羈縻制度,膚施、陽周、高奴、洛都、雕陰,是上郡的五個羈縻縣,當地白翟酋長為羈縻縣長,部落的一切建制不變。趙氏只派副手來加以約束,調和白翟和華夏移民的關係。

  各部中以高奴部最為強大,人口最多,但上郡的郡治並不在那裡,而是在高奴以南數十里的延河附近,這個郡首府被趙無恤命名為「延安」!

  五個羈縻縣沒有編戶齊民,但延安從一開始就是個結構齊全的郡城。

  趙氏強取少梁後,將城內居民擄掠一空,其中一部分被安置到了延安,從零開始建設新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