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外在的俠義,和後天學到了禮樂仁義完美結合到了一起,此時的他,在趙無恤看來,堪稱「大將之才」。

  無恤遺憾地說道:「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現在若他回頭向我叩拜,我會讓他做一郡司馬……」

  可惜子路不會回頭。

  趙無恤也不會,他的這一生,在沉了范嘉,從棘津出奔開始……

  不,是從他重生到這個時代,看到季嬴溫柔似水目光的那一刻起,他就再也無法回頭了!

  和子路說的一樣,衛國大亂在即,而且是趙無恤一手推動的,勸說子路和高柴追隨自己,何嘗不是想救他們一命。

  可惜,子路不領情啊,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執意回頭,趟進這汪渾水裡去,他對自己的命運,依舊茫然無知呢……

  在原本的歷史上,子路也來到衛國,做了孔氏家臣,在蒲邑做宰,但那已經是孔文子死後的事情了。正好在趙鞅支持下,流亡國外的太子蒯聵回國爭奪君位,孔氏也捲入這場大亂中,被蒯聵之黨脅迫。子路在外聞訊後,即進城去見蒯聵,要求他釋放孔俚,停止叛亂,但當時蒯聵已掌控帝丘,趾高氣揚,千人注視下,子路單人挺立,與叛黨為敵。

  英雄難敵四手,在數十人圍攻下,子路身被數創,最後更被戈擊落冠纓,子路浴血,卻仍擊退敵人道:「君子死,冠不免!」於是在系好帽纓的過程中被蒯聵之黨砍成肉醬!

  他用一命換取退出政治紛爭又不失武士的忠心,最後更在臨死前保住了作為士最後的尊嚴,讓人敬佩又辛酸。

  孔子得知後非常傷心,從此不吃肉糜,因為一看到,就會想起自己最親愛的大弟子的結局……

  而這一世,歷史已經大不相同,但帝丘的亂局,卻依然在朝未知的方向奔去。這次大亂總的方向,趙無恤可以操控,但漩渦內的小人物命運,他卻管不過來。

  趙無恤一拂袖,回頭進了廳堂,明天黎明,他就會離開帝丘,將這座都邑留給衛侯蒯聵,還有對他充滿憤慨的公子、卿族、國人。

  至於子路是生是死,就看他的造化了!

  ……

  趙無恤來的時候舉國沸騰,走的時候也萬人空巷,衛侯和眾卿大夫親自來送,一直送到了帝丘之外,他們本來還想郊迎郊送,被趙無恤以僭越為由拒絕。

  三條大船,連帶數百趙卒漸行漸遠,而衛侯蒯聵在送走趙無恤後,臉色卻突然陰沉了下來。

  他將自己的親信石乞(與楚國人石乞同名同姓,非一人)、壺黶二人傳喚到跟前,對他們說道:「公子郢與石圃謀反,立刻差人捉拿!生死不論,勿必不能讓其走脫!」

  第915章 叔于田

  如雷的車馬聲將孔圉從短暫的淺眠中驚醒,他一睜眼,發現灰色的晨光正透過小樓的窗扉流泄進屋裡。

  他本是衛國執政,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但數年的為國操勞,卻換來國君的猜忌和不信任。他心力交瘁,從去年冬天開始染病,一直臥床到了現在,執政之位落入旁人之手,孔氏一時間在衛國政壇被邊緣化了。

  但他的心裡,何曾忘了衛國的社稷安危,家族的興亡啊,聽到外面的亂音,孔圉心裡一個機靈,忍著渾身酸痛,問旁邊伺候他起居的豎人道:「發生了何事?」

  「不知……」豎人們也心驚膽戰,今早家中的嫡子去為趙卿送行,才走了沒多久,外面就一陣雞飛狗跳,他們也不敢出去問。

  孔圉心中越發不安,聯想到趙無恤剛到衛國,他頓時有了種不好的預感。

  「扶我起來。」

  孔圉在豎人們的攙扶下,從榻上艱難起身,他住的地方是一個三層小樓,朝樓下的街道望去,一群鮮衣怒馬的人正四處巡邏,呵斥上街的民眾。

  過了沒多久,他的兒子和家臣子路回來了,迅速將外面發生的事情告知了孔圉。

  原來,今早趙無恤的鷹揚大船前腳剛走,帝丘後腳就鬧出了一個大新聞:曾兩度拒絕君位,在民間一直頗受擁戴的公子郢,被國君抓起來了!

  這個消息頓時在帝丘掀起了軒然大波,全城已經戒嚴,外面那些持武器的人是衛侯宮中的親信,正在四處巡邏搜捕。

  「搜捕誰?」

  子路說道:「公子郢之黨,次卿石圃!」他臨危不亂,仿佛這一切都在他預料之中。

  「父親!這下該如何是好?」剛剛行冠不久的孔俚則驚慌失措,他代替父親去出席宴饗還行,可遇到這種大變故,就不知道要怎麼做了。

  孔圉則呆住了,這是他最不希望發生的事情,他臉色鐵青,過了一會一口鮮血噴了出來,在床紗上染下點點紅梅,眾人連忙連哭帶喊地將他攙住。

  「先是父子反目,如今又有兄弟鬩牆,這是昊天想要衛國滅亡啊……」孔圉苦笑著搖了搖頭,說完便暈了過去。

  家主昏迷,整個孔氏上下亂成一團,掐人中的掐人中,尋醫者的尋醫者,還有慌不擇路原地打轉的。

  唯獨子路搖著頭退了下來,他來到外院館舍,將孔氏那百餘家臣食客聚集到一起,一個一個地安排囑咐他們,一半的人帶著武器加強府邸防禦,同時派人去外面仔細打探消息,並將各自的家人接過來。

  他目視眾士人道:「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如今衛國將亂,吾等受家主重恩,也要保孔氏不失!」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