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可如此一來,吳國卻不幹了,他們前年進攻陳國未遂,豈能再失去蔡國?剛剛完成復仇大業的夫差可咽不下這口氣。

  今年秋天,吳國派使者泄庸來向蔡國致送禮物,誰料使節團里卻藏著軍隊甲兵,他們占領蔡國城門,引吳軍入侵,蔡侯不敢與之為敵,加上他本身就與楚國有舊怨,於是便殺了一位親楚的公子來取悅吳國。同時在吳國人的強迫下,遷往吳國為他們找到的新國都:淮河下游的州來,亦稱之為「下蔡」。

  蔡侯號哭著把先君的墳墓遷走,貴族們也坐著船載著寶器車馬先走了,只剩下一些背井離鄉的平民,他們抽噎著,揮淚訣別故土,又向東邁出一步。這是一場浩大的遷徙,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苦難之旅。蔡國本是能出賦千乘的楚國大縣,復國後人口減半,卻仍然有兩萬五千戶之多,等他們次年春秋完全遷到州來後,卻只剩下萬餘戶,不到十萬人口……

  途中死掉了一些,但更多地,是不願意離開故土,寧願留下來,摒棄蔡人的名號,改做楚國人!

  比起趙無恤遷故絳之民至鄴,吳國的這次強行拆遷顯然更受詬病,在聽聞此事細節後,趙無恤立刻讓鄴城學宮舉行一次策論,將兩次遷徙進行對比,並在鄴城中大肆宣傳……

  至此,吳楚各自占有了蔡、陳,在淮上爭奪中形成均勢。

  伍子胥雖然在吳王破越後一度拂袖而去,但隨即又回到中樞,主管吳國外交。他依然堅持之前的主張:「陸人居陸,水人居水,中原之國乾燥,不能種稻,也不能行船,吳國就算攻而勝之,吳人也不能長久占領其地,但像越國,還有楚國淮上、江南等地,與吳國習俗相近,語言相同,卻可以據為己有。」

  他極力勸阻夫差北上與趙氏爭雄,而是北結齊國,也派人與還未有明顯衝突的宋國、鄭國、秦國通使,主要精力還是在於與楚國爭奪淮上、群舒,試圖再度進入江漢腹地。

  楚國則一面妄圖復興,一邊小心防禦,楚本來在瓜分蠻氏期間,與秦、鄭結成了盟友,儼然三國盟主,但他們的精力被吳國牽制太多,以至於在晉國三卿攻略鄭國時無動於衷,哪怕年底時傳來晉國三卿又要圖謀秦國的消息時,也表示無可奈何。

  乘著齊國新敗不敢動彈,韓氏拖住鄭國,楚國也疲於應付吳國不敢北上支援盟友之際,晉侯午二十一年夏三月(公元前491年),在又囤積了一年糧食後,晉國對秦國的進攻開始了……

  「美哉,河山之固!」

  走到龍門岸邊,連見多識廣的趙無恤也不由發出這麼一聲感慨。

  黃河,春秋之世只有到齊國境內才逐漸渾濁,稱之為「濁河」,在其餘位置,只用「大河」或者一個「河」字作為專屬名詞,以凸顯她在華夏地理文化中的分量。在這時代中原人的認知里,黃河的源頭在河套之西,它從巍峨雪山飄逸而下,以雄渾豪邁的氣勢,在廣袤的黃土高原上奔騰激盪,而位於秦晉交界的龍門峽谷,就是其中最為雄起跌宕、多姿多彩的部分。

  龍門,亦稱之為禹口,相傳是大禹治水時用巨斧劈鑿而成,趙無恤立馬放目望去,只見它的北面是群山夾道的黃河峽谷,南面是坦坦蕩蕩的平原,反差巨大。

  河水起初被約束在兩岸懸崖斷璧之間,白色的浪花如同千萬匹奔馬般橫衝直撞,雷霆萬鈞,破山巒而徑出,瀉千里而東流,水浪起伏,如山如沸。

  趙氏專門掌管大河水運的官員古乘見趙無恤興致不錯,便說道:「龍門兩岸屹立,河出其中,上寬百步,下瀉千里,相對如門,唯神龍可躍,故稱之為龍門。龍門每年十二月初為冰所封,次年三月驚蟄時冰消,每當這時,有黃鯉數千條自下游游集龍門,競相跳躍,一登龍門,雲雨隨之,天火燒其尾,化為神龍,登不上者,點額曝腮……」

  時值三月,正好龍門的水下游著許多鯉魚,但見到這一幕後,趙無恤卻嘿然了,哪有這麼邪乎,其實是黃河鯉的繁殖季節到了,爭相游回它們上游的出生地交配產卵呢,倒是撈魚子的好地方。的確,跳得上龍門,就能留下後代,跳不上去,就只能孑然一身了。

  他與眾人將此事一說,本來還在抬頭尋找「神龍」的趙氏僚吏們紛紛大笑,古乘也紅了臉。作為漁夫出身的他已經被趙無恤派到龍門近一年了,自然清楚這一點,本來當做奇聞異事說出來博上卿一樂,不成想,本應該五穀不識的趙無恤卻如此清楚……

  「二三子知道,我由此想到了什麼麼?」

  「不知。」

  目視眾人,趙無恤加重了語氣:「那就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

  「天地萬物和我們人類並存,種類不同而已。種類沒有什麼貴賤之分,只是因為大小、智力不同而互相制約,互相成為食物,從而弱肉強食,適者生存!」

  「鯉魚如此,百獸草木如此,人、宗族、邦國、族類亦如此!」

  在場眾人皆為之震撼,在剝開「天養萬物以養民」的脈脈溫情後,傳統的禮樂征伐掩蓋的血腥與真相昭然若揭。

  一口氣將原始的進化論思想提升到社會達爾文主義的程度後,趙無恤馬鞭指著龍門對岸黑色的秦國旗幟煽動眾人道:「鯉魚需躍過龍門,才能傳遞血脈,吾等也一樣,趙氏贏得了晉國內戰的勝利,是晉國內部的適者,但這還不夠,外敵依然虎視眈眈,天下皆有亡趙之心,吾等還要坐九州的適者!首當其中的,就是秦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