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極其殘忍,卻行之有效,段規和韓安平都不是什麼心慈手軟的人,當即點頭同意,心裡充滿了期望,若能在兩年內造出這樣的城池,鄭國人就拿他們沒辦法了!

  但是在他們道謝離開後,魯班卻露出了得計的淺笑。

  「上卿說的沒錯,韓氏為了得到成皋付出太多,就更不願意失去這裡,為此什麼都願意去做,他們果然中計了……」

  ……

  段規和韓安平不知道的是,魯班答應提供的「蜃炭」,壓根就不是從燕國,或者琅琊運來的,而是在趙氏各個礦山工坊,採石灰石燔燒的……這項應該到秦漢才被開創的技術,就在趙無恤的推動下提前出現了,畢竟硬體條件都滿足,只差一個想法。

  趙氏燒的石灰之多,完全夠內部的醫藥、印染等行業使用,趙無恤還想讓魯班進一步製作出水泥來。這所謂的蒸土築城,不過是石灰的一種粗劣用途,後世赫連勃勃造統萬城,用的就是這種方法,堅固固然堅固,但也極其費財傷民……

  將便宜的石灰說成來自海濱的蜃炭,高價轉賣給韓氏,不僅能讓趙氏得利,光修虎牢城的用量,就足夠榨乾不算富庶的韓虎了。

  歸根結底,這依然是趙氏「疲韓疲鄭」之策的一部分,看似含情脈脈的扶威救難,背後卻是將韓氏牢牢拉在趙氏陣營內,並暗暗損耗他們實力的陰謀……

  「若韓氏真的築成此城,一旦趙韓交惡,趙軍也不好攻陷虎牢啊……」魯班記得自己來的時候,也向趙無恤提出過這個問題。

  「你聽說過海大魚麼?」趙無恤卻拋回來這麼一句話。

  魯班老老實實地回答道:「未有。」

  「東海的大魚,名為鯤,網抓它不住,鉤釣它不到,可一旦他肆意驕傲離開了大海,那麼連區區螻蟻都能啃食它的肉。現在還算完整的晉國,就相當於韓氏這條魚的大海啊,他們一直受著我的庇蔭,才能在內戰里倖存下來,現在卻想擺脫趙氏,獨立發展,殊不知沒了趙氏,沒了完整的晉國,就憑韓氏的地利,就憑他們那點可憐巴巴的實力,就算將虎牢,將平陽,將宜陽的城牆建得天一樣高,又有什麼用呢?」

  魯班恍然大悟,也突然明白,眼光局限於一城一池,還是放大到整個天下,這就是上卿和韓虎、魏曼多這些人的區別啊!

  「更何況,不是還有你麼?」趙無恤指點著魯班,對他授計。

  「以汝之矛攻汝之盾,是矛入盾破,還是盾存矛斷?你自己設計的城防,留一手別人看不出的破綻,還不是輕而易舉!就算不留,以趙氏百工們日新月異的攻城之術,何愁不破?韓氏這番辛苦,只是空費家力而已,一邊築城一邊要防備鄭國人的反撲,就韓氏這點積蓄和人口,只怕在崛起之前,便要重蹈梁國覆滅的故事了……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就像先前設計好的一樣,韓氏之衰敗,就始於他們保全虎牢關的貪婪!」

  對於不太聽話的小朋友,趙無恤一貫是先讓他們認清楚現實,等他們哭著回來叫爸爸時,再很恨打他們的屁股!

  第877章 魚躍龍門

  晉侯午二十年是紛亂的一年,名義上還存在的「晉國」先後和齊、鄭發生衝突,趙氏奪回河間,魏氏避免了所有的紛爭,一面秣馬厲兵,一雙眼睛卻一直在盯著西面,盯著富裕的河西之地。

  韓氏則越過大河天險,占領了成皋。與此同時,與魯班一同出發的王孫勝也初戰告捷,他帶著韓氏之兵在成皋東面打了一場漂亮仗,伏擊前來救援的鄭軍,斬首三百,俘獲七百,讓鄭國人不得不退了回去。

  韓氏與鄭國的大戰就此告一段落,但零星的衝突卻從未中斷,鄭國七穆是子產言傳聲教長大的一代,頗有幾分硬骨氣,他們不接受成皋陷落的事實,一直試圖反撲,韓氏只能見招拆招,與他們消耗。為了確保虎牢不會得而復失,韓虎在魯班的慫恿在,打算在這裡建立一座前所未有的要塞城隘,一座永不陷落的城池!

  韓氏竭澤而漁,動員了數萬民夫來修築城池,又持續保持一萬人的軍隊駐紮大河兩岸,提防鄭國人來拆城,為了保證工程的質量與速度,他們採用了魯班的建議:每層夯築好就命兵丁用大錐錐之,如錐入一寸,即說明夯築不堅,就殺夯築的人。此法酷烈,惹得一些韓氏的老家臣無不憤慨地說道,若是韓獻子在世,見到兒孫如此殘民,一定會氣得降下災禍。

  韓虎和段規卻無可奈何,一君一臣在對困難準備不足的情況下貿然與鄭國開戰,差點載了大跟頭,如今雖然在趙氏的幫助下得到了成皋,卻已經騎虎難下,只能咬著牙堅持到底。若成皋都守不住,那這幾年的費盡心機就成了一場空,韓虎的威望將受到重創,段規也將結束他的家臣生涯,除了自刎謝罪別無出路。

  從夏到秋,在一片怨聲載道之聲中,新虎牢關的雛形在慢慢搭建而成。與此同時,在遙遠的南方,一個古老的邦國卻面臨著喪土失民的危機……

  哭哭啼啼,蔡國人三步一回首眺望他們的國都。

  這是蔡國第二次遷離都城了,第一次還是被楚靈王滅國的時候,他們丟掉了社稷,三年後又被由陳、蔡國人商賈支持上台的楚平王恢復,只是國都從原來的「上蔡」遷徙到淮河上游的呂亭,稱之為「新蔡」。

  新蔡卻沒帶給蔡國人新生活,他們依然被大國玩弄於鼓掌之中,忽而屬楚,忽而投晉,忽而又因為國君的一己之憤,引吳國人破楚入郢。這種朝吳暮楚自然是要遭報應的,隨著楚國的復興,兩年前,蔡國遭到楚、陳、隨的聯合攻伐,被迫再度服從楚王號令,割地賠款,貢賦如常,蔡侯還向楚王獻上女兒蔡姬。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