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那你的聲東擊西,到底想擊何處?」韓虎越來越糊塗了。

  段規靠近了他,從口中吐出了兩個字:「成皋!」

  ……

  「韓鄭構難,作為晉國執政,趙氏不可能不管,何況韓氏還出兵助他攻齊,所以初期必然會出手相助。但趙氏需要消化河間,不願意捲入計劃外的戰事,所以不會大打,過不了多久就會讓韓氏收手。這時候,韓氏只求從河內發兵打下成皋,別無所求!」

  「成皋?」

  韓虎並未恍然大悟般驚喜,他的頭腦更加發暈了,這幾年裡,韓虎都快將鄭國地圖翻爛了,成皋這個地名他當然知道。

  「子矩啊,這成皋靠著大河,北面就是韓氏的州縣,乘著鄭人注意力放在東邊的時候出兵占領並不困難,但我也曾隔河眺望過此地,它就是一塊流水不存的石頭地,既不能種糧,也無銅錫鐵礦,我費盡心機打下來,卻沒什麼用處啊。」

  段規搖頭道:「不然,臣下聽說萬人之眾能攻破三軍,是因為出其不意,韓氏在晉卿中最弱,想要崛起,就必須出奇制勝。臣又聽說,一里大小的地方,能牽動得失千里之地的決定,是因為地勢有利,成皋,就是這樣的必爭之地!」

  他說道:「成皋,又名制邑、石邑、虎牢。四百年前穆天子在此地狩獵,有猛虎在葭中,派勇士擒拿囚禁,故又名虎牢。在宗周時為東虢國,鄭桓公東遷建立新鄭,就是從這裡開始的。因為此處岩石聳立,地勢險要,向東向南皆為坦途,占領之後,就能進逼虢、鄶!不客氣的說,鄭莊公小霸,由此而始。」

  「主君還記得麼?當年鄭國叛晉,晉悼公帥諸侯討伐,魯國的孟獻子獻上一計,讓聯軍在虎牢築城,晉悼公從之,遂城虎牢,以這裡為據點,能俯瞰整個鄭地,果然不久之後,鄭國就迫於壓力選擇投降,自此之後整整五十年不敢叛晉。虎牢關歸還鄭國後也荒廢了,如今城垣破敗,韓氏正好乘機攻取,再修復城池,築高城大塞,便能鎖天中區,控地四鄙,制鄭國之命!韓氏以此為據點,進可攻,退可守,為兩年後全面討伐鄭國做準備。」

  「沒想到子矩竟然如此深謀遠慮,而且出人意料!真是謀國之言!」

  如同醍醐灌頂,韓虎為之前對段規的計策存疑感到慚愧,下拜道謝。

  「如此一來,就相當於在鄭國的背上狠狠刺入一根釘子,韓氏吞鄭,韓氏復興,與趙、魏分庭抗禮,必由此而始,我能遇到子矩,真是幸運之至!我這就派人去與趙氏接洽,就說韓氏願意一起出兵,如今韓氏有南陽三縣、上黨四縣、河東兩縣、伊洛三縣,人口數十萬,可用之兵足足有三軍之眾!派一軍隨趙氏伐河間,回程時滋擾鄭國東地,一軍從州縣渡河攻成皋,再有一軍防守,何如?」

  「可,但吾等還可以大膽些,再分出半軍,借道趙氏控制的孟津,從成周攻擊成皋側翼。」

  「妙哉!我這就去修書準備。」

  韓虎興沖沖地下去了,段規留在亭子裡,品嘗著帶餘溫的水酒,心中卻還有一個大膽的想法:成皋向西,則地勢漸高,丘陵如同萬斛糧山般起伏不平,小道在亂嶺之間輾轉反覆,若讓一人持戈立於此地,縱然有百人之眾,也不能輕易進入,堪稱成周的門戶。鄭國兩百年來屢屢逼壓王室,占據上風,正是靠了這彈丸之地!

  如今趙氏雖然掌握了晉侯,但對於天子,掌控力度卻不大。若韓氏能三麵包夾成周,再以成皋逼壓王城,那天子,豈不成吾等的囊中之物了?想必周室也很願意依靠韓氏權衡強大的趙氏。韓氏想要超過魏氏,與趙氏並列天下,就必須用這種奇招妙想,彌補實力的不足!

  這是廟算中無聲的決戰,這是謀士馳騁的疆場,這裡機關算盡,這裡爾虞我詐,雖然沒有流血漂櫓,卻一樣充滿刀光劍影,這些謀國的人,心裡就沒有一個不髒的。

  品嘗著自己的妙計,想到充滿希望的前景,段規醜陋的八字鬍下露便出了微笑:「此乃一石三鳥之計,天下人因為我段規身材矮小,容貌醜惡,所以看輕我。實則,為主君分憂解難,為韓氏謀百年之局,吾不認為自己就比趙氏的辛文子,張孟談差!」

  第868章 魏武卒

  「五人一年要吃粟九十石,算上從朝歌運到前線的損耗,就算一百石。魏提供二十萬,韓提供十萬,三十萬石糧食,夠一萬五千人吃一年……」

  魏曼多算完這筆帳後,冷笑道:「如此一來,趙氏此次一半的兵力,相當於魏韓供養了。不過能讓魏氏休養整整一年,為伐秦之役做準備,吾等也不算虧,繼續囤積糧食,好好訓練士卒,足食足兵才是該做的事。」

  魏氏家主此時正坐在安邑城中,一邊拿一個鑲珍珠的角杯喝酒,一邊欣賞兒子魏駒新排演出來的「魏氏武卒」。

  雖然魏駒訓練他們已經有好幾年了,但之前一直只作為親衛,數量較少。在倒戈戰勝知氏,獲得了不少戰利品和銅錫儲備後,方能進行擴編,為這支職業募兵打造一身精良的單兵裝備。

  只見一列列武士魚貫而入,均為重裝步兵,個個披重甲,持戈配劍、背弓弩、跨矢囊,殺氣騰騰。

  「喝!」他們齊聲呼喝,列了方陣,是相互掩護的五個小陣,可合為一個大陣,這也是他們與「趙武卒」的不同之處,魏氏沿用了傳統的魏獻子方陣,好減少需要訓練的時間。更何況魏駒覺得,這種「五陣」可以在狹窄地形上直接由行軍隊形展開為作戰隊形,減少了冗長的布陣時間,某種程度上比趙氏的密集大方陣更加優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