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轉過身,指著自己的胸口道:「辛苦三十年得到這樣的結果,我心已死,元帥若要殺我威懾天下人,那便殺罷!」

  趙無恤看著眼前悲憤交加的六旬長者,心情有些複雜。

  在歷史上,萇弘之死是他父親趙鞅一生中幾個數得過來的污點之一,萇弘忠於周,忠於劉氏,六卿內戰後趙鞅執政,一如趙無恤今日一般開始對周室加以清算。

  於是周天子歸罪於劉氏,劉氏歸罪於萇弘,萇弘便被驅逐回故鄉蜀邑。他有口難辯,悲憤交加,性情剛烈的他便在半路上剖腹開膛自殺,以證自己的丹心。萇弘的冤死,引起了當地吏民的憐惜同情,他們把萇弘的血用玉匣子盛起來,埋葬立碑。三年後掘土遷葬,打開玉匣一看,他的血已化成了晶瑩剔透的碧玉,璀璨奪目,光照人間……

  這就是碧血丹心的故事,萇弘一片忠心,卻落得如此下場,常讓後世的文人墨客扼腕嘆息。在這個時間線上,趙氏比原本要強勢得多,別說萇弘,就算是劉氏,只要想扳倒,也能輕易做到。隨著趙、鄭、韓三方包圍成周,尤其趙氏已經通過這次威脅控制了孟津渡口,周室又得回到過去唯晉國是從的時候了……

  趙無恤會繼續保持周天子地位,天子也投桃報李,為了避免趙氏伐周,承認趙氏為卿的合法性,在王城清洗晉國反趙勢力的殘餘,趙無恤則承諾反過來讓周王避免王子朝餘黨反撲,提防鄭國危害侵吞周室領地。

  周室已定,但對於萇弘這個替罪羊,既然趙無恤的志向在於天下,與其殺了萇弘讓自己名聲變壞,還不如把他也當成一根馬骨,以千金市之……

  於是趙無恤解下大氅,披到萇弘單薄的身軀上,說道:「人必有一死,或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若先生僅僅如此便命殞於此,滿腹學問未免太可惜了。」

  萇弘看了趙無恤一眼,似乎有些明白了:「元帥此次向周室索要我,莫非不是為了殺我泄憤,而是想讓我為趙氏做事?」

  「然。」

  萇弘大笑道:「縱然天子和劉公拋棄了我,但我的心仍然屬於成周,元帥還是不要浪費時間了。」

  趙無恤卻信心在握:「這既是懇求,也是交換。」

  「何意?」

  「以趙氏之強,逼迫天子和單氏剿滅驅逐劉氏也不算困難,但若先生為趙氏服務一天,我就能讓成周保留劉氏一日。」

  萇弘臉色有些鐵青:「元帥是在威脅我!」

  「不是威脅,是交易,願與不願,先生請便。」

  萇弘狠狠地盯著趙無恤,半響之後才泄了氣,無奈地說道:「劉公迫於形勢,棄我如路人,但我比較已經服侍了三代劉公,卻不能不記掛著劉氏。元帥說吧,想要我這把老骨頭做什麼?趙氏行政有董安於、張孟談,律法有鄧析,經營貨殖有辛文子,他們做得無不比我出色……」

  「但論起對文獻典籍,對禮樂的熟悉,這世間除了隱居不出的老子,總是在躲避我的孔子外,就數先生為翹楚了。」

  號稱「天地之氣,日月之行,風雨之變,歷律之數,詩書禮樂,無所不通」的萇弘頗有些灰心地說道:「如此禮崩樂壞的亂世,學問,還有什麼用處?」

  「在成周無用,在趙氏卻有用!」

  靠岸後,趙無恤當即邀萇弘上馬車就坐,對他敘述起自己的計劃來。

  ……

  「先生也算半個魯人,還記得從泰山附近的蜀邑時,讀過幾卷書麼?」

  萇弘嘆了口氣:「故鄉里閭中只有一卷竹書,在當地豪長手中,被他視若珍寶,輕易不肯借人觀看;鄉中三老掌握的竹簡亦不過四卷,老朽就因為在鄉射禮上比較突出,被三老相中,靠這四卷書啟蒙識字。我大器晚成,離開鄉中後,入魯國官學就學,二十六歲才開始學《詩》、《書》,誦二萬言。二十九歲時至齊國海濱,遇方士,學《易》和各種方術,亦誦二萬言。又至成周,最初為天官小吏,學習天官書四萬言。最後靠著劉獻公的關係,得以進入守藏室,在老子指點下閱覽千卷藏書,頓時愛不釋手,花了數年時間沉迷其中,這才多學了些東西,前後亦不過百萬言。」

  趙無恤點了點頭,這在他預料之中,一百萬字的閱讀量,這就是這時代頂尖大學者的程度,老子、孔子、計然等人也不過如此,不會比後世的一個高中生多。當然,他們也有天分和人生閱歷、口頭敘述來彌補。

  但那些普通的士人,一生的閱讀量能有萇弘三十歲前的八萬言,就足以被稱之為「聞人」了,除了像成周、商丘、曲阜等藏書成百上千的守藏室,在其他地方很少能獲得海量知識,就連孔子教學生,多半也只能口頭敘述。

  所以在大戰之後,趙無恤心裡冒出了一個念頭,一個讓天下士人趨之如騖的主意……

  他說道:「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成周守藏室毀於王子朝之亂。」

  萇弘遺憾地說道:「不錯,藏書大部分被王子朝帶走,守藏室殘留的不過十分之三四。」

  無恤笑道:「就連這十分之三四,天子和劉、單二公也答應給我了。劉公在向趙氏賠償一部分田地、錢帛、人口之餘,也將王城守藏室的不少典籍交割。」

  萇弘痛心疾首:「唯名與器,不可假人,這些典籍,也是成周的神器啊,怎能當做禮物送人呢……元帥打算如何處置它們?」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