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在秦人眼裡,以晉惠公、晉懷公、晉文公、晉襄公、先軫、趙盾、魏壽余這些晉國人的代表,實在是太過狡猾陰險了!在被坑了無數次後,春秋之世,老實巴交的秦人終於從晉人處學會了欺騙和毫無下限,並在戰國時期如數還給山東諸侯……

  不過子蒲話音一轉,又道:「當然,雖然要提防趙氏不可信賴,但接洽還是要的,說不一定趙無恤自己也想削弱魏氏,秦趙甚至不用敵對,而是合作!」

  隨著大庶長子蒲的拍板,秦國接納知氏之降,收復河西的決定便做出了,朝會結束之際,子蒲還拉住了子虎,對他說了幾句話……

  「什麼?兄長不讓我去河西?」子虎滿心都是收復故土的壯懷激烈,有些不太高興。

  子蒲撫著長須道:「知氏無路可去,河西派駟車庶長去接收即可,汝另有要事要做。」

  「何事?」

  「先君剛死就發生太子暴死之事,我扶持君上繼位,卻有許多近支公族不服,內鬥政爭陸陸續續持續數年,乃至於秦國無暇顧及晉國六卿之亂,平白錯過了大好時機。一年前我在朝堂上掃清政敵,也只來得及派兵去占據了桃林之塞。」

  「桃林之塞?那荒蕪的破地方,山川縱橫,除了栗樹桃樹外都種不了別的,要來有何用?」

  子蒲有些失望:「十年過去了,你還是一隻知道衝鋒的莽夫,這桃林之塞前據華岳,後臨涇、渭,一直以來都是秦國喉舌、用兵制勝者必出之地也。崤函之戰後,秦國一百五十年不能東出,就是因為晉人扼住了這裡。」

  「原來此地如此重要……」

  「所幸去年我乘著知趙決戰之際,占領了崤函的幾處隘口,你這就帥一軍之眾,再帶上擅長築關隘的大夫尹喜,在開春後去桃林之塞修築關卡。」

  「關卡?是為了防範晉人?」

  「主要是韓氏,在擊敗知氏後,韓氏正發兵河外,只怕韓氏的家主是看上這一片了,要強行插一手了。」

  子蒲又語重心長地對子虎說道:「你與左庶長間雖然有分歧,但還是需要忍讓,他說的也不算錯,趙氏崛起太強勢了,的確隱約可能成為我秦國的大敵!雖然僻在雍州,我依然能感受到趙無恤帶來的威脅。」

  「所幸有了桃林之塞的關隘,以及十年前你我助楚復國後得到的商於之地,加上河西,秦國在東北、東、東南三面便有了山河之固!」

  子蒲信心滿滿,他不知道的是,因為歷史已經面目全非,晉國內戰那些細節的偏差,如知氏的提前敗亡,趙魏韓微妙的關係,竟讓秦國有了一個小小的復興機遇……

  「我為大庶長期間,縱然不能實現穆公夢寐以求東進爭霸,也能自保有餘!」

  ……

  踱步走出大鄭宮,外面的人已久候多時。

  知果見子蒲如眾星捧月般與一眾秦國公族、大夫邁著毫不收斂的步伐走出來後,便立刻上前去拜謝。

  「晉國亡人知果見過大庶長,敢問秦君可願接納知氏?」

  子蒲淡淡地說道:「開春朝會時,你我便是同朝之臣了。」

  這是成了的意思!知果聞言大喜,再拜道:「多謝大庶長,知氏會把自己當成秦人,為秦國盡忠,之前答應大庶長的事,也會儘快去做,屠原是大庶長的了!」

  子蒲笑眯眯地接受了知果的逢迎,接收河西,能讓秦國得到一處戰略要地,討好解開這個心結的公族和國人,讓自己大庶長之位更加穩固,還能得到一個食邑,簡直是一石三鳥,於公於私都有好處,他何樂而不為呢?

  「屠原是我這支公族得名之地,失而復得,心中甚喜,日後知氏與本庶長同朝為臣,當齊心協力,一同抵禦晉國趙魏韓三家兵鋒。」

  子蒲一頓,繼續問道:「不知知伯身體如何,我與他通信時,聽他自言垂病,命不久矣?」這也是他極為關心的問題。

  「父親在少梁城病倒了……」

  知果臉色悽苦,屋漏偏遭連夜雨,知氏也是走了背運,連續的敗亡,昆父兄弟一個個死去,連家族的頂樑柱知伯,眼看也快不行了……

  「他說在死前,只想見一個人。」知果再度抬頭,知氏的金帛錢財多半入了子蒲的腰間,這是他最後一個請求。

  「知伯想見誰?」

  「大庶長能否派人在秦國查查老子下落,聽說他在太華山隱居?老父死前,只想見老子一面,以解其惑……」

  老子?

  子蒲想了想後,搖了搖頭:「此人神龍見首不見尾,據說已經不在太華山,又不知去何處雲遊去了。」

  ……

  三百年前,驪山之難,犬戎入寇,秦襄公因勤王有功而列為諸侯,賜與歧西之地,因他的叔父也參加了這次救周行動,所以周室同時將秦襄公的叔父秦康封到大河西岸的梁地,稱之為梁國。

  梁國傳承了幾代人後,迎來了末代國君,這位國君別的不喜歡,就好土木工程,他徵發全國民眾,修了偌大的城池,又挖城壕。作為秦晉間弱小的諸侯國,梁伯此舉遠遠超出了國力的允許範圍。繁重勞役早已使民眾們疲憊不堪,怨聲載道,人心向背引發了逃跑和反抗,於是秦穆公便乘此機會,滅亡了梁國。

  其後秦將梁國名為少梁,因為少梁地處大河以西戰略地位異常重要,是以成為兵家必爭之地,也使的少梁流離失所,時而歸秦,時而歸晉,如今則在知氏手中。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