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臨淄人有了痛苦疾病,在國君和國、高二卿處得不到安撫,只有陳氏願意出財出力安頓他們。這種事情做一次兩次可以說是偽善,但三十年如一日地做下來,就成了真正的行善,而且是惠及兩代人的大善!祖父臨死前會對孫子說陳氏的好,母親下葬後兒子會擦著眼淚說多虧陳氏相助,否則連一體面的葬禮都辦不了。

  於是三十年下來,臨淄民眾雖然名為國君子民,可他們最底層的那些人,擁戴陳氏如同父母一樣,歸附陳氏像流水一樣。

  陳氏若亡,誰來撫恤臨淄受苦受難的窮困百姓?

  齊侯可以死!陳氏不能倒!

  所以在陳氏旗幟的號召下,他們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陣營。

  讓高張瞠目結舌,讓鮑牧不明所以,讓王孫勝記憶猶新的一幕發生了。戰局正酣時,臨淄的國人紛紛從家裡拿出農具、武器,倒向陳、鮑及諸大夫一邊,他們全民皆兵,集結了整整萬餘人,半個臨淄都喧囂起來,這已經不是四個家族的爭權奪利,而是齊人用手裡的武器投出的選票。

  於是高、國僅剩的那點族兵寡不敵眾,連連敗退,一直從西市敗到了東市。自己這邊人越戰越少,敵人卻得到了越來越多臨淄國人的擁護,變得勢不可擋起來。

  「輸了,吾等輸了,得國人者,得齊國。」高張不用想就知道大勢已去,若在臨淄他都打不贏,出了臨淄,面對實力完好的陳氏,國、高更是有敗無勝!

  「走!」高張調轉車頭,對一臉呆滯的國書吼道:「我走南門,你走東門,我從夾谷入魯請求庇護,你去穆陵關找晏圉!吾等需要他手下的南軍!」

  ……

  「犁司馬,看到了麼?這就是水可載舟,水可覆舟……」陳乞聽完手下匯報外面的情況後有感而發,這句話是從曹國的政變中聽來的,端木賜在陶丘做的一切給他很好地上了一課,陳氏一直在貼本養士,討好臨淄民眾,為的就是這一天!

  那些避戰,勾結利益相同的上層,是陰謀,可施利給民眾,獲得他們的支持,就是陽謀。

  陰陽謀並用,以正合,以奇勝,陳乞在謀國上,儼然有了族弟孫武的精髓,哪怕在國、高實力猶存的時候,也抵不過洶洶國人。

  這場內鬥的勝負,早在三十年前陳無宇開始大斗借小斗收時,便已經註定了!只可惜,他自己沒能看到這一幕奇景。

  隨著高張和國書的分別敗退,隨著他侄子陳逆帶著五千人進入臨淄彈壓不服者,所有人都知道,大勢已定。親近高張的大夫之家或奔或逃,其他各家則忙不迭地加入陳氏一邊,唯恐落後,被當成異己打壓了。

  犁彌也明白這個道理,他沒有再做更多的反抗,乖乖讓開了寢宮的道路,陳乞和隨後到達的鮑牧雙雙進去對著齊侯杵臼的屍體哭喪,讓跪在旁邊的公子壽站也不是,跪也不是,尷尬不已。

  就在這時,先君夫人燕姬再度出現,她帶來了齊侯杵臼生前最疼愛的兒子公子荼,陳乞和鮑牧也炮製了一份加蓋了國君大印的「遺詔」來,儼然以驅逐奸臣,扭轉乾坤的顧命大臣自居,將少年公子按在先君靈寢前,重重地磕了三個頭。

  隨後,偽太子公子壽也被利劍逼著,對他的小弟三稽首表示臣服。

  他這幾天的經歷,就像是一場夢,而這場夢,隨著數日後的一盞斷腸鴆酒宣告終結。齊侯的其他幾個兒子不想落得這一下場,紛紛外逃,或逃向最近的杞國,或是東南沿海的莒國,但更多的選擇魯國,選擇趙氏,如今中原諸侯卿大夫里,僅剩的大腿……

  與此同時,就在臨淄之亂接近尾聲時,毅然抱病出征的趙氏家主鞅也終於抵達了軹關……

  第781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上)

  遠遠望去,在太行山脈與盆地交界的位置,一條斗折蛇行的道路剛好在兩座山峰中間,兩山高聳入雲,四面陡峭,崖壁幾乎呈直立狀,飛鳥方能越過。在山中間是一片方圓數十畝大小的平地,平地上用山石建造了一個簡陋的關隘,是為軹關。

  早在軹關剛剛設置的時候,齊桓公西伐大夏,涉流沙,束馬懸車登太行,至卑耳山。這裡是他的終點,至於再往西的地方,一代霸主卻只能感慨一番後退走。

  一百年後,周靈王二十二年,齊莊公借欒盈之亂傾齊國之兵討伐晉國,同樣也是登太行山,封少水,這裡也是他的終點,之後無論如何努力,都無法越過軹關。

  因為軹關的存在,任何來自東方的敵人都無法越過太行山,對晉國造成更大的威脅,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對於從西面攻來的人也一視同仁,但相比太行東麓,知軍行進的道路更加平緩,也更容易布置軍隊發動進攻。

  數個日夜過去了,戰鬥斷斷續續發生在軹關。

  西方一里遠處,是一處山間的盆地,知氏的營地忙碌不堪,無數篝火升起根根煙柱如樹木枝椏般伸向夏末碧藍的天空。他們沿森林和山丘邊緣搭起帳篷,到處都是人和車馬器械。

  通過狹長的軹道來進攻關隘,這在以往是不可想像的,光靠軹關自己的地利,就能把這些人擋在外面。可如今韓虎作為敗軍之將,卻沒有這種自信,每一次敵軍推著衝車和櫓車前進,他都膽戰心驚。石頭的城牆不是那麼容易被摧毀的,可木製的門不一定,只要頂著弓箭和石塊的攻擊抵達門下,用手裡的斧鉞將木門摧毀是做得到的。




章節目錄